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联人物传记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联人物传记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史记》:司马迁的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典范,它详细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其中包括了许多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
2. 《资治通鉴》:司马光主编的这部巨著,全书按年代顺序,记述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史实,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变迁。
3. 《世界名人传》:这是一部由苏联编写的人物传记,选取了世界历史上的80位名人,包括政治家、科学家、统,领导美国人民在奴隶制度废除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除了上述三本关于美国历史名人的传记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和领域的历史名人传记,如《亚历山大大帝传》、《恺撒大帝传》、《亚里士多德传》等,这些传记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历史上的伟人及其丰功伟绩。
2、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3、 《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5、 《伊凡·伊里奇之死》 列夫·托尔斯泰
6、 《哥萨克》 列夫·托尔斯泰
7、 《克莱***奏鸣曲》 列夫·托尔斯泰
8、 《魔鬼》 列夫·托尔斯泰
9、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10、 《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
赫鲁晓夫,生平最高职位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等,并非什么前苏***统,此人二战时期,是苏联中的政工干部,最高军衔为中将。
早年的赫鲁晓夫干过铁路工人、矿工、钳工和砖厂工人,在卡里诺夫卡接受过四年的学业,有过***和反战***活动,加入了布尔什维克阵营,有红军队伍中的锤炼经历,本质上又是贫苦的农民家庭出生,因此成了卡冈诺维奇眼中又红又专又有文化的人,得到其提拔和重用,赫鲁晓夫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希特勒启动“巴巴罗萨***”,德国国防军军事打击苏联时,此时的赫鲁晓夫担任了苏军西南方面军的政治委员,在军中地位是与西南方面军司令并级的,只是军衔低于当时的西南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而已。
据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他在战前试图说服斯大林应该撤退时,赫鲁晓夫却对斯大林说基辅是可以守住的。但基辅战役的最终结果却是,西南方面军除了1.5万余人逃离战场以外,其余都被德军全歼,仅俘虏就抓了65.5万人,西南方面军政委赫鲁晓夫则和布琼尼、铁木辛哥等高级将领乘坐专机逃离了乌克兰首府基辅。
此后,赫鲁晓夫中将和铁木辛哥元帅率60余万红军,向哈尔科夫一带的德军发起了反攻,由于错误判断战略战役形势,且协同不周,保障不力,加上指挥失误,被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坦克第1集团军打败,苏军阵亡就有7.5万人,被俘23.9万人。
西南战区被解散,铁木辛哥被解除了职务,赫鲁晓夫被召回了莫斯科,不久就被斯大林派往斯大林格勒,担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政治委员。
在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赫鲁晓夫中将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军队的战备与士气情况,且亲自审讯德国俘虏,策反战俘中的官兵进行宣传工作。
赫鲁晓夫在世界舞台上演主要是在苏美冷战期间,也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达导弹危机的主要策划者。赫鲁晓夫上位是在斯大林这个大搞个人主义的总统之后,赫鲁晓夫上台后批判了斯大林,为大清洗运动中牺牲和被迫害的人***。虽说他主张东西方关系缓和的,但是事与愿违,苏美关系相比之前更加恶化。在他在位期间,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变得尖锐起来,赫鲁晓夫大搞沙文主义,提议在我国建电台以及中苏联合军队。总而言之,赫鲁晓夫做出的事情是苏联开始解体埋下了伏笔。
赫鲁晓夫是公认的没素质,是因为他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并且出生平民。当过铁路工人、矿工和砖厂工人,赫鲁晓夫在卡里诺夫卡接受过四年的学业,他的老师丽迪娅·舍甫琴科使他接触到了一些沙俄时代违禁书籍,并鼓励他继续接受教育。不得不说,这改变了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
14岁的赫鲁晓夫在工厂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钳工。他逐渐产生了对政治的兴趣,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赫鲁晓夫因其优秀的技术工人身份,他被免召入伍。1917年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退位,俄罗斯帝国灭亡。同年5月29日,赫鲁晓夫当选为鲁钦科夫苏维埃***。
1918年3月德军占领乌克兰,赫鲁晓夫逃回老家卡利诺夫卡,年底他加入红军,并很快成了政治委员。俄国内战带来了严重的饥荒,赫鲁晓夫的妻子耶弗罗西尼娅·皮萨雷娃在他从军期间死于斑疹伤寒。内战结束后,赫鲁晓夫重返顿巴斯鲁钦科夫的煤矿工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联人物传记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联人物传记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0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