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公元1553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公元1553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百年
宣南”的由来: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加筑北京外城设“七坊”。
“宣南”作为这一带地域的泛称,约定俗成,被广泛使用,在清人的诗文集中触手可见。
宣南这一带有三多:寺庙多、会馆多、名人多。档案馆编《清代宣南人物事略》时,本来想做400多人,结果一下子就列出千人左右的名单”,宣南文史专家孙兴亚感慨道,“宣南的历史文化名人实在是太多了,每条胡同都有一两个。”
而众多寺庙中,报国寺无疑可圈可点,尤其是报国寺西院的顾亭林祠,因大儒顾炎武曾寓居于此,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经世名言,使昭忠报国、实干兴邦的精神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1、宣南地区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老北京的源头之一。
2、史载,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曰蓟。大约在西周末年或东周初年,燕国兼并了蓟国,并迁都至蓟城。《韩非子·有度》记载:“燕襄王以河为界,以蓟为国。”意指燕国南面以黄河为界,而统治中心在蓟城,所以遂有燕都蓟城之称。
3、后来北京又称为燕京,其根源就在于此。到了辽代,此地变为陪都南京,历史上叫南京。金朝继起,扩建其东、西、南三面,改称中都,为北京正式建都之始。据《揽辔录》记载,金海陵王完颜亮于1151年“役民夫八十万,兵夫四十万,作治数年”,于1153年竣工并迁都于此。其城址之中心,在今广安门南一带。新的都城定名为“中都”,取金王朝五京当中之意,意即为金王朝的政治中心。新都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弘。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其宫阙壮丽……虽秦阿房、汉建章不过如是。”金中都的皇宫大安殿、仁寿殿,同乐园里的瑶池、蓬瀛等豪华的建筑,令南朝使者惊叹不已
宣南地区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老北京的源头之一。里藏着宣南地区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密码。从古蓟城到金中都,这里名寺林立,市井街巷千姿百态。明清两代,各省试子以及天下鸿儒学士汇聚此...
宣南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宣南地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根据历史记载,宣南地区在古代属于南越国的领土,后来随着汉朝的统一,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在隋唐时期,宣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明清时期,宣南地区成为广西的重要行政区域。因此,宣南地区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具体的年代和历史***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来了解。
宣南地区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老北京的源头之一。围绕今日宣南地区在当年金中都城市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及其作用,对于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宣南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历史名人故事
孙应鳌一代帝师
孙应鳌(1527-1586),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举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卿,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即全国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兼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他当官勤于体察民情,善于调查研究,知识渊博,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公元1553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公元1553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