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曾国藩李鸿章人物传记评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曾国藩李鸿章人物传记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按道理来讲应该是最权威的书,这部书带有当时的人对李鸿章的所有看法,包括了***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对待洋务运动的看法,但是作为一个治学态度严谨的学者,他还是以很公正的态度来看李鸿章,认为他是时代创造的英雄或是他的存在造就了一个时代,所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型好书。
高阳所著的《李鸿章传》偏重于一种纯小说的模式,这就是他的风格,和他的红楼断梦系列一样。如果你喜欢读那种刻画细腻,擅长描写人物心理动态的***,这本书在合适不过了。
高翠莲所著的《落日孤臣李鸿章》侧重于一种点评论说的模式,夹叙夹议的写法,类似于评书的模式。如果你不喜欢独立思考,很想借鉴别人的看法和聆听别人的理解的话,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入门引导书。
此时的李鸿章是可以被争取的对象。
李鸿章手下的军力消耗殆尽,早已远离权力核心,但是,李鸿章不仅在官场还有列强那里,都还有一定的“威望”。
那是因为震惊中外的“东南互保”案发生了,海外流亡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看到了希望。李鸿章被称为“东方俾斯麦”,在人家那里,首相与总统的身份是可以转换的。
题主的这个角度是从精英的视角提出的。
第一,肯定精英不同于凡夫俗子。
第二,精英具有超前的视角。
第三,精英可以决定历史的评判标准。
根据事实:第一、朝廷给钱,让李鸿章扩充淮军、发展水师。第二、甲午战争确实失败,李鸿章的军力没有了。
第三、签订“马关条约”。前半生已经结束。
正确的理解:全国都在骂他;清朝自己都练兵了――北洋军;他远离权力核心。
李鸿章死后两个月,***即写出皇皇大作《李鸿章传》,称“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故“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而读李鸿章传者,势不得不手中国近世史!”
然而,李鸿章毕竟只是晚清“庸众中的杰士”,他“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学习,毕生追求的富国强兵的梦想,始终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上。他没有也不可能去改变腐朽的封建体制,于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正如他自己所说,终其一生,他“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所以,***认为李“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有人将李鸿章称为卖国贼,将他比作秦桧,***大骂:“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总结,个人认为基于以上观点***才会为李鸿章写一本中肯的传记。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成了人民公敌,一时间遭到几乎所有人的谩骂,但李死后***很快就为他写传记。客观地评价了李鸿章的一生。***和李鸿章没有什么私交,为他写传应该没有什么私利。
首先,李鸿章确实为大清做出了贡献,无论是镇压起义军还是洋务运动,甲午战败和李没有什么关系,在大清生死存亡之际,无人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自己去日本谈判,不仅受尽了屈辱还差的丢了性命,总算保住了大清王朝,可能正是基于此***才为他写传记的吧。
我们来看,甲午战争失败谁来负责?
李鸿章肯定是要负责的,不管什么原因,他是北洋舰队的主帅就必须负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当时是太后执政,慈禧这个人善于玩弄权术,毫无治国能力,晚清越来越***。李鸿章创办洋务运动和北洋舰队,遭到朝廷中顽固派的打压,费尽了好多心血才开展起来。创建北洋舰队遭到了朝廷官员的处处掣肘。慈禧过六十大寿极其铺张浪费,克扣了北洋舰队大部分军饷,以至于后来没炮弹。再加上北洋舰队管理方面也没什么经验。
综上种种原因,造成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所以李鸿章要负责任,清朝的执政者和官员更要负责任。
李鸿章有许多过人之处,比如善于出谋划策,善于带兵打仗,文学方面也不错,眼界开阔开展洋务运动和善于外交。所以可取之处还是非常多的,因此***会为李鸿章写自传。
感谢邀请
一、先来回答如何看待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争斗?
先说左宗棠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战将,没有人反对吧?左宗棠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甘肃***起义”、“收复新疆之战”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收复新疆之战”。
左宗棠生平的主要成就是洋务运动与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左宗棠他办洋务是主张自力更生的,对待列强上左宗棠更加有骨气。
李鸿章的思路与左相反,李鸿章对于列强***取抚慰和以夷制夷的方法。
左帅鄙视李鸿章一味的求和妥协,认为李鸿章卖国误国。李鸿章认为左宗棠没事找事,力不如人就应先寄居人下图存发展。
李鸿章维护的清朝靠和局,可能本无意卖国但是每每卖国。
李鸿章是清末比较出色的政治家。
左宗棠智勇双全,敢于周旋,勇而有谋,论才干强于李鸿章,但是左宗棠的脾气不太好是个傲气的倔老头,爱得罪人。
左宗棠是忧国忧民、大公无私的政治家,而李鸿章是一心想做大官、发大财的政客。左宗棠处处想念的是富国强兵的大事,而李鸿章想念的是如何巴结上层,在皇帝身边的人都处处送礼、打通关节,因此,李鸿章在官场一帆风顺,呼风唤雨,连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样的国家大事,李鸿章都敢在从中作梗,阻挠并推迟朝廷拨款,由此可以看出两人的人格高下!
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中华民族保住了大片领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是已经有了定论的,左宗棠为民族所做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左宗棠是一个格局很高的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左宗棠与李鸿章的争斗,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权位与金钱,他争的是事关国家的国防外交等大政方针的问题。
李鸿章只是一个政客,他的格局远没有左宗棠那样高,他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和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例如他为了自己淮军和北洋的利益,主张放弃新疆,就完全是一种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行为,他的这种行为左宗棠当然要与之争斗,要是没有左宗棠的争斗,搞不好新疆就丢了。
后来历史证明,就是因为左宗棠比李鸿章早去世了十几年,造成当时没人能够制约的了李鸿章了,李鸿章挟北洋水师和淮军以自重,掌握清***外交国防实权,李只是一个政客,办企业捞钱还行,面对外患是一味退让,到了打起来的时候也是一败涂地,就是有两只北洋水师也逃脱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要是左宗棠还没去世由他来指挥,相信结果会好的多。
总之,左宗棠的历史功绩名垂千古,他与李鸿章的争斗没有个人恩怨,争执的都是国家大政方针。
左宗棠是铁血军人,李鸿章是中国传统的工于权术的旧官僚。
二者之争,是铁血与权术之争。
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将左李二人角色替换一下,左宗棠掌北洋海军,李鸿章负责西北防务。
李中堂李大人是坚决反对收复新疆的。也就是说,如果让他负责西北防务,今天的中国版图大概率就不是现在这样960万平方公里,大片的国土也许早已易主。
作为一位老将,论血性,抬着馆材收复新疆的左公远远高于李鸿章,这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
论公私功利,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鸿章与清廉的左宗棠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尤为可恶可恨的是,在中日开战之际,李鸿章竟以“守契约”为名允许自己的儿子向日本供应煤炭。那年代,煤炭是战略物资,是日本军舰的能量来源。战时向敌方提供战略物资,即便放在现在也是叛国罪,死罪无疑。
我们不知道如何左公领北洋海军与日本一战结果终究如何,毕竟历史无法***设。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输,也不会输得那样惨不忍睹吧。
今天与那些为李鸿章呜冤叫屈翻案的“文化人”,不妨拿李左二位对比吧。
左宗棠和李鸿章是同一阵线两条不同路径的斗争。从民族、国家利益上讲左宗棠路线更有利于中国。从抗战以后的历史结果表明,正是因为人们实现了左宗棠路线,才有了今天。当然,李鸿章思想也开始复活,这个贻害无穷。我们会用几个问答详细回答这一问题。
(1)总体上,在晚清时期,清***选择了李鸿章路线
因此,近年来,就有人说“左宗棠斗不过李鸿章”或者“李鸿章斗败了左宗棠”。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李鸿章从来没斗败过左宗棠。从权势、人脉上说,李鸿章比左宗棠势大、人多是肯定的。但他想斗败左宗棠只依靠这些是不可能的,因为作为“臣子”他们都没有决定权力。
否则我们就难以理解:为何李鸿章在放弃新疆的时候被斗败?虽然他屡次暗中耍手腕或者让左宗棠离开西北或者分权也都失败了?
所以,左宗棠的失败不在李鸿章而在慈禧身上。
(2)慈禧、李鸿章、左宗棠都是失败者,但左宗棠的主张被日后的历史证明:他才是历史的胜利者
正如我在“有人说历史上慈禧误国害民是千古罪人,你怎么看”问答中所说,慈禧在逐步彻底掌控权力后,就开始希望稳定,不再与列强发生冲突。
如果说李鸿章签署中日《马关条约》是因为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不得已而为之,签署《辛丑条约》是在列强攻占京城国破之时无奈之举,尚有可原之处。那么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取得镇南关大捷时还与法国签署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造成中国胜而反败,法国不胜而胜的被动局面。更可恶的是,为了一己私利,与俄国签署《中俄密约》,出卖中国的***。所以说李鸿章为汉奸一点也不为过。
李混账是中国历史上签订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最多的汉奸走狗卖国贼!《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法新约》、《中俄密约》等条约上都签着李混账的臭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李混账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想留住官位讨好主子满足一己私利!这样一个出卖灵魂出卖国家利益的无脊椎动物已被专家学者盖棺定论牢牢钉固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无可争辩!
谢谢邀请。
恰巧最近看完了***的《李鸿章传》,再结合下自己的看法吧,李鸿章签订的那些条约并不是李鸿章的过错,起码我觉得这并不该成为他招黑的一点。
晚清***是个什么落后状况我们都心知肚明,面对强大的外敌入侵自然不可能是别人的对手了,败者为寇必然就要签订不平等条约,而李鸿章只是处在了那个位置,所以被选择出来签订这个条约。没有李鸿章照样有其他人会出来签这些条约。可以看下几件事。
李鸿章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被袭击,他首先想的是如何能够借此机会来减少点赔款,这就足可见其心;李鸿章也是在签订完屈辱的《辛丑条约》以后郁郁而死;再看李的作为吧洋务运动这是大家熟知的,李鸿章在其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他还去过西方众多国家考察,在国内也主张变革,可以说为中国近代化贡献了力所能及的力量。
并不是洗白什么,而是客观来讲李鸿章确实是有贡献之人。但其所处的时代毕竟还是封建时代,李鸿章也是其产物,自然免不了受影响做出错误的决定判断诸如在外参观时对西方制度的评价,同时时代也让他难以施展部分的构想。签订条约李鸿章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也不能力挽狂澜,所以就凭这点对他指责不对,李鸿章的功过要辩证来看结合他所处的时代地位。
借用***的一句话就是“吾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谢谢邀请!
李鸿章真是冤枉死了。
日本是给大清国签不平等条约,又不是给李鸿章一个人签约。
甲午战败是清***败于日本,又不是李中堂败于日本。
李鸿章不去签这个条约,还有别人会被慈禧派去。
你说骂李鸿章合理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曾国藩李鸿章人物传记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曾国藩李鸿章人物传记评价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