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兵历史事件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兵历史事件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一句话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在战争中,很多时候,往往会有对某一个方面疏忽而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最后,为了这小小的疏忽,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造成了战争的失败。
在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时候,他想到了所有的问题,但是,作为炮兵将领出身的他,却忽视了大炮运输的问题。大炮走到半路,却无法越过雪山。
最后还是当地人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教拿破仑把树干挖空了,把大炮炮筒装在树干里拖过了山脉。
可是,在下山的路上,拿破仑又遇上敌人堡垒的封锁。拿破仑只得在半夜里在路上铺上草,用布包上炮轮,偷运了一批火炮过封锁线。但后续的火炮被敌方发现击毁。
由于火炮数量不足,拿破仑在马伦哥会战中差一点就打了败仗。如果马伦哥会战失败,拿破仑就会早早退出历史舞台,就没有后来的一切了。
在远征俄国的时候,拿破仑再次犯下了类似的错误。他的参谋长给国内的报告称,由于俄国的严寒,法军的马匹全部被冻死了。
可真相是,法军的马匹大部分是在冰雪中摔倒把腿摔断而死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法军战马的马掌上没有顶上防滑钉。因为此事,俄军曾经欢呼,说是上帝让拿破仑忘记了俄国还有冬天。
由于战马损失过大,拿破仑那支曾经横扫欧洲的骑兵消失了。在后来的战争中,由于缺乏骑兵,拿破仑无法开展侦查活动,获得对方的情报,经常对形势发生误判。甚至很多次自己的命令被敌人骑兵截获。
在战役中,比如在吕岑战役,由于没有骑兵,虽然战役胜利,可对方在骑兵的掩护下,安全撤走,连一辆辎重车都没有让拿破仑缴获。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态度往往在关键时刻显现出他的重要性,在人们不经意间来上致命一击。古今中外,不知道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就折戟在细节、态度之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位将军名叫华元。华元本是贵族出身,如果要倒查祖宗八代,华元就是宋戴公的五世孙。华元一生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华元的履历也是丰富多彩,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刺客、战将、战俘、人质,这些别人只能拥有一两重的身份,全部一股脑的附加到了华元的身上。在春秋诸侯争霸的乱世,宋国周围强敌环伺,华元以自身的能力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
宋文公四年(前607年),作为小弟的郑国,听从老大楚国的命令,由郑国公子归生率领部队攻打宋国。宋文公当然要反抗了,就命大将华元、乐吕带着部队上了前线,双方大棘这个地方碰面,约好第二天开始干仗。
郑国相对当时宋国而言,还是比较弱小的。因此,华元这些宋国人都认为这场战争是赢定了。于是当天夜里,华元就杀羊犒劳弟兄们,准备吃饱喝足之后,明天一战定乾坤。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羊肉汤就端了上来,大家一哄而上将华元大将军团团围住,手里端着碗,等着华大将军给大家分羊汤。
华元大将军当然是爽快的一笑,撸起袖子就开始给大家分羊汤了。可是华大将军给大家都分过之后,就给自己驾车司机羊斟没有分。当然,大将军也没有在意这点小事,于是大家这一晚上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度过,谁也没有注意满脸尴尬躲在角落的车夫羊斟。
第二天,太阳冉冉从东方升起,宋国军营的将士们伸了个懒腰,纷纷从营帐中走了出来,然后调整状态,拿起武器列起了整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的等着华元大将军的检阅。
华元大将军也是一身戎装,站在由羊斟驾驶的战车上,威风凛凛。将士们都在期待华大将军的一身令下,然后直冲郑军阵营。华大将军的战车从士兵面前走过,让后走到队伍的最前面,然后“锵”的一声宝剑出匣,直指前方郑军阵营。将士们也“吼”的一声,开始准备冲锋,然而当他们抬起头准备向前冲的时候,发现华大将军的战车已经一起绝尘向前冲去,无不为大将军的英勇感动。
华元大将军很意外,其实他还准备在讲几句的,结果羊斟这家伙就一抖缰绳、一踩油门向前刚冲了。好吧,冲就冲吧。可是很快华大将军就发现问题不对劲了,自己的战车确实有点太快了,后面的弟兄们才开始喊“各就位”呢。于是华大将军就弯下身子拍了拍羊斟的肩膀,喊到“兄弟,太快了,开慢点”,可是羊斟的反应是再次一抖马缰,速度更快了。
华元急了,就喝问羊斟:“你要干什么,不听话了吗?”羊斟回头怼道:“凶个屁啊,昨晚分羊汤你做主,此刻老子做主。”继续一抖马缰,就这样,华元大将军在宋军还没有出动的时候,自己就率先冲进了郑军阵营,成为了郑军的俘虏。
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是1947年8月由冀鲁豫军区的地方部队升格而来的,豫东战役期间已经配属给华野外线兵团指挥遂行作战任务,时任司令员王秉章,下辖第30、第31和第32等三个旅共11000余人,实际也就是原冀鲁豫军区的独立第1、第2、第2旅。该纵在豫东战役打响的1948年7月间,尚不满一年,无论是兵力兵器数量,还是战斗素养和军事素质,比较其他野战主力纵队,仍有不小的差距。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中野11纵原定的作战任务,是配合华野外线兵团主力歼击区寿年兵团,因为打区必须阻邱,粟裕已将华野第3、第8、第10等三个主力纵队派出去阻击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该敌距离区寿年第七兵团的直线距离只有10余公里。这样,为了保证歼灭战中兵力上的优势,粟裕将中野11纵用于攻击区兵团所属的新编第21旅,负责主攻的“突击集团”第1、第4、第6纵队则负责歼击整72、整75两个整编师,各部在特纵的炮火支援下猛烈攻击。
眼见着区兵团正在垂死挣扎,南京和徐州方面都沉不住气了,而邱清泉的整五军被华野三个纵队所阻、胡琏的整十八军又被中野三个纵队拖住,老蒋一时无兵可派,便决定“挖疮补肉”,命令顾祝同迅调在山东战场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加强第3快速纵队和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临时兵团,铁运豫东救火。许谭山东兵团阻击不及,1948年6月29日,黄百韬这个老广率领所部在商丘下车,迅速向豫东战场靠拢。
粟裕原本摆好的是与三个敌人过招的饭桌,就此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而手中的兵力也用到了极限,于是只能挤出王秉章的中野11纵,附两广纵队和野司警卫团(可见兵力的匮乏程度)火速东进阻击黄百韬。按道理说,黄百韬兵团只有一个整编师23000余人的野战步兵,快速纵队是旅级部队规模、交警总队则是加强团级规模,满打满算也就30000多人,中野11纵、两广纵队(仅3000余人)和野警团16000余人吃掉它自然不现实,阻击上几天应该还是有把握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兵历史***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兵历史***概括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