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函谷关相关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函谷关相关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老子身上的谜团太多。
老子和孔子不同,孔子是个“身家清白”的人,孔子叫什么,生在哪一年,死在哪一年,他父亲是谁母亲是谁,儿子是谁,史书记载清清楚楚,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但是老子不一样,老子到底是谁,他到底生活在哪个年代的,他叫什么,道德经一书是不是他写的,甚至道家的创始人到底是不是他,全然是谜团。一般认为老子是老聃,礼记记载孔子问丧葬事于老聃,但是根据胡适考证史书上记载老聃的身份,显然是个“儒”是周室的司徒。史记中司马迁又怀疑老子是周的太史儋,但是太史儋晚孔子100多年。甚至道德经成书时间也是个谜,现在只能确定最少在战国中期之前。老子的老家现在也不能确定,一说是安徽亳州的涡阳人,一说是河南鹿邑人。总之,扯皮的很。至于道教的说法,纯粹是宗教层面的瞎扯淡,不用管。
老子西去说,最早是司马迁在史记里提了一下,大众的观点是函谷关,然后被尹喜扣下来写了道德经。都是传说。在司马迁连老子到底是谁都没弄明白的前提下,我认为也就是记录了一个传说。而且根据考证,尹喜,字公文,是秦国大夫,他曾经做散关令,根本不是函谷关。
都是传说,不要较真。
老子出函谷关后,到哪里去了,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后来奉老子为祖师爷的道教,甚至认为老子是升天当神仙了。而且,国内由此还有很多名山,都被认为是老子升天的地方。
后来,在道教与佛教争斗得最激烈的时候,道教甚至说,老子出了函谷关后,到印度去了,而且当了释迦牟尼的师傅。释迦牟尼在学习了道教以后,才创建了佛教。
其实,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或许就明白老子出函谷关后,究竟到哪里去了。
老子肯定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但究竟他一生干过什么,却并不很清楚。只是从孔子、庄子等人的著述或讲述中,我们知道他一鳞半爪的一些事迹。
不过,老子的事迹虽然不详,但是他的学问无疑是很高的。从孔子、庄子这些大思想家的表述中,我们也看得出来。但他究竟有怎样高深的学问,似乎连孔子、庄子都说不清楚。孔子直言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而庄子的记载中,老子几乎是整个春秋时期所有思想家的共同老师。
老子、孔子、庄子这样的人,在那个年代,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就是“士”。“士”在当时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没有爵位,不算官员,不过却有知识有文化。“士”在那个年代的归宿,主要有两个选择。
一是用自己的思想去诸侯,或者卿大夫,把自己的学问转化为治国安邦的策略。转化为治国安邦的策略以后,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卿大夫,乃至于成为诸侯。这样他们就脱离了他们“士”的身份。
二是著书立说,广收门徒。这样的“士”,也是想让他们的学说发挥作用。不过不是直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他们写的文章,以及他们教授出来的学生来发挥作用。他们的文章会影响到诸侯和卿大夫的决策,他们的***也会去各国谋求官职,发挥政治上的作用。
孔子是一个两个选择都尝试过的人。他既积极地谋求过官职,同时,也广收门徒传播他的学说。在这两点问题上,孔子最想做的,显然是第一点。如果能够谋求到官职,并且能够利用官职让他的学问发挥作用,他其实并不愿意收门徒当老师。网上有个说法,孔子上台后杀掉少正卯,原因是少正卯和孔子抢生源。这种说法是很可笑的。因为孔子真正当了大官了,他哪里还用得着教书呢?所以不存在抢生源这个说法。
当然了,除了上述两个选择外,“士”还有第三个选择,就是当隐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函谷关相关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函谷关相关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