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历台历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日历台历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阳历, 阳历 按照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为准则,基本特点是以太阳的运动周期(格里高利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为一个周期,然后把这一年按定历法者的想法来分割成一定数量的“月”。缺点是不考虑月亮的运转周期。太阳两次经过春分点的间隔,取完整的历法日为一年而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地球公转的黄道点来计的,因此是太阳历的特征。
太阴历,即阴历,按照月亮绕地球的公转为准则,是古人观察月相规律(就是阴晴圆缺)得出的历法。简单点说就是在狭义的一个月内,月亮正好绕地球一周,站在地球上观察月亮的人会发现月亮的形状正好完成一个变化的周期。基本特点是一个阴历月为29天左右(月球公转周期)。下面是本人找到的一首描述月相规律的诗: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完全的太阴历,其一年不是365天,或者说根本没有年的概念;
每月初一叫朔日,即当天月球恰好运行至与太阳黄经相等,称为朔。通俗来说就是,月球运行到了地球与太阳之间,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亮。每月十五叫望日,望日当天的月亮叫望月,又叫满月。至于为什么不是满月那天是初一,,,,。
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同夏朝使用的历法一样,都以建寅为正月,故又别名夏历。夏历是一种阴阳混合历,用月来反映气候的变化,不同年份每个月的日照、气温以及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基本相同(阳历);用日来反映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阴历),祖先比我们更了解月亮对人的影响;然而问题在于,太阳的周期约365天,月亮的周期约29天,这两者无法除尽,如果不作任何处理,时间久了容易混乱,从而制订了复杂的闰年闰月规则。
目前的公历叫格里高利历,是教皇制定的历法,以***诞生为元年。中国(大陆)一直到1949年才放弃旧的纪年方式,改为公元纪年。
我从事过导游工作,对历史上历法制定略懂一些,如有误,请随时指出,并欢迎随时讨论。
日历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的体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历法是《黄帝历》,我们暂且认为是黄帝发明的。下面我们来讲讲我国历法的进展。
古人最早是从观测天像来计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较早的国家之一。古人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变化,发现了一些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确定了春夏秋冬四季,逐渐在远古时代制定出了《黄帝历》。到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代,有制定出了《夏历》,《夏历》是以阴历正月为一年第一个月,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用的阴历的起源。
到了商朝和周朝时期,演变出了阴阳合历,在历法里开始出现润月,出现润月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调整历差,当然也是在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更新出来的。
到了西汉时期,出现了《太初历》,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历法,是由邓平、唐都等人修钉的(注意是他们修订,不是他们发明)。《太初历》奠定了后世历法的根本要素,后面又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历法。如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大明历》以及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元朝郭守敬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取长补短,编制了《授时历》。《授时历》是我古代使用时间最长,也最为精确的历法,与国际通用日历完全一样,但时间上却早了约300年。
以上是我的一些浅薄见解,望指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历台历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历台历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