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沈阳 党史 影响人物传记,沈阳著名党史人物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沈阳 党史 影响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沈阳 党史 影响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在古代,沈阳出过哪些举人、进士?
  2. 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3. 记忆中的十大最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都有哪些?
  4.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女将?

古代,沈阳出过哪些举人、进士?

沈阳这旮,根植沈阳,愿意为您回答关于沈阳的任何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了,我很乐意回答啊。

沈阳 党史 影响人物传记,沈阳著名党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为一名关注沈阳文化的老沈阳人,我对于这个问题曾经做过研究,所以回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权威性的。

沈阳的历史,其实是一部战争史,这座城市虽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因为战争的关系,多次兴废。更主要的是,北方人不是很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所以,我们很难在沈阳的街头,看到什么“进士第”“拔贡”等匾额,更别说保护得很好的牌坊或者取得功名的人的府邸了。

到南方去旅游,比如苏州,常常走了走,就到了什么进士的府邸,走着走着,就进了状元家。

沈阳 党史 影响人物传记,沈阳著名党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是在沈阳的街头走一走,好像啥也看不到。

唯一能看到的一个地方,就是五爱街那附近的翰林路。当上了翰林的人,一定是进士了。这里面的故事,等会再说。

为了让您简单明了地了解一下沈阳的这些读书人的成就,我简单地给您说一说吧。

沈阳 党史 影响人物传记,沈阳著名党史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朝灭亡后,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后下场如何?

改朝换代,不仅仅是皇帝、后妃的命运转折,对于***大臣们来说,这也是难逃的一劫——要不隐名埋姓解甲归田,要不劫后余生被明主赏识再度重用,要不惨死刀下,要不以死殉国……今天要说的这九位封疆大吏便是清朝的总督他们在面对清朝灭亡之时,也有着不同的命运。

东三省总府赵尔巽,他本人是非常反对共和的,也是一个有骨气的清臣。辛亥革命之后,这些***大臣王公贵族们都选择前往青岛,赵尔巽已经做了挺久的***,虽然有些本钱,但蜗居在青岛小宾馆的生活让他透不过气。后来他便联合其他几个官僚组成了“十老会”,常常聚在一起回忆过往,互相安稳。这个时候袁世凯也在尝试着到处拉拢人才,于是就派人找到了赵尔巽,赵尔巽不愿当袁世凯的顾问,但当袁世凯邀请他主持修订《清史》之时,他却同意了。他对清朝廷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心编书,不作他想。但由于常年忧郁,积劳成疾,赵尔巽死于任上,第二年清史出版

云贵总督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因为支持袁世凯称帝,所以在袁世凯死后不得不退居天津。后来因为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政治斗争升级,他也曾做过一周时间的***总理。晚年他住在苏州,宅邸名为“蜕庐”,可见他在这一场场朝堂风雨之后终于还是想通,最后他病逝在上海,人们都称其为短命总理。不过李经羲还有一事值得说道,他曾经对朱德元帅和蔡锷有过知遇之恩。

四川总督赵尔丰和赵尔巽是兄弟,赵尔丰在位之时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他曾经镇压了西藏的叛乱军,粉碎了英国操控***的***,阻止了***的分裂。因为武昌起义之时,他下令***革命人士,所以后来被公审处决,算是极为总督之中下场最为凄惨的一个。

直隶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的亲戚,也是因为家族关系,等到袁世凯离职之后,他才坐上了这个位置,也算是一心一意跟着袁世凯干事业的。袁世凯去世之后,他依旧不死心,还在联络张勋搞复辟。失败后被判重刑,后来借钱消灾逃过一死,也算是安安分分度过了下半生,一直活到了七十几岁。

两江总督张勋是极为旧臣之中最忠于满清的忠臣之一,清朝灭亡之后,他到死(1923年)都留着辫子,并且不允许部下剪辫。他对清朝的复辟始终不死心,一次次失败之后,他最终只能躲在天津。去世之时,他叹自己无力回天,只得独善其身。张勋固然固执保守,但是也算是忠臣了。

闽浙总督松寿是个悲壮之人,他出身满洲贵族,对清帝忠心不二。在清朝灭亡之时,他还在誓死抵抗,在无力回天之时吞金殉国。

陕甘总督升允的命运就比较复杂了,他在光绪帝时就已经是陕甘总督,因为反对维新变法被强制***在武昌起义之后,清帝又想起了他,将他重新找了回来,继续做他的陕甘总督。即便清王朝如此待他,他还是极为忠心的,一直在为清帝寻找出路,试图辅佐清帝复辟。九一八事变之后,升允忧心过度而亡。

以上两位总督的事迹还是比较触动人心的,但也有胆小无能之辈。湖广总督瑞澄就是大清的掘墓人之一。他出身满洲正黄旗,少年时就是出了名的京城恶少,在起义前,他明明得到了起义者的名单,却敷衍了事,加速了武昌起义的进程。事发之后他丢盔弃甲逃到日本,等到风头过了才偷偷回到上海。

两广总督张鸣岐是个左右摇摆的汉奸,晚清两广地区本就是多事之地,张鸣岐以钱财向袁世凯买了这官做做,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溜须拍马无所不作。袁世凯死了之后,他躲在天津安分了一段时间,九一八事变之后迅速投靠日本人,为人所不齿。

大清有九位总督。他们每人掌管几个省的军政、民政、财政以及官吏监察,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大清灭亡前后,几位封疆大吏境遇差异极大。

由于东三省是大清龙兴之地,因此,东三省总督是“疆臣之首”。

末代总督赵尔巽,曾主政湖南、四川等地,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

辛亥革命时,赵尔巽坚决镇压革命,***了许多革命党人,迫使东北地区的革命党转入地下。

清帝退位前,赵尔巽发布“东三省反对共和二十条”,坚决反对共和。

由于赵尔巽在东北稳定形势,满清贵族有的提出让他“勤王”,有的提出让皇帝移居东三省,但都作罢。

满清灭亡后,赵尔巽效法“伯夷不食周粟”,拒绝袁世凯拉拢。

直接盘点末代的九位总督吧,毕竟,题中所说的封疆大吏其实就是总督。

东三省是最后设立总督的,而最后一任总督就是赵尔巽,进士出身也是一个东北人。在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想让赵尔巽当自己的顾问的,可是也许是因为还有一点骨气吧,所以赵尔巽就没有去,而袁世凯也没有过多的为难,让他去编写清史,可是还没写完,就留下一个稿子赵尔巽就因病去世了。

原本的直隶总督是袁世凯,后来袁世凯退岗离职,于是他兄嫂的弟弟张镇芳就直接接他的班了。也是因为这关系,所以张镇芳在清朝灭亡之后就直接跟着袁世凯干了,后来袁世凯去世了,他就跟着张勋搞起了复辟,失败后被抓了判了个无期,之后破财消灾出了狱就去经商去了,享年七十岁,也算的上是结局好的了。

有人说清朝的组织架构注定了农民起义是很难成功的,后来我翻阅历史,清朝享国近三百年的历史,确实没有农民起义成功的案例,除了官员任命制度,还有最基本的军事制度,清朝前期以“八旗”和“绿营”为主,后期大多是***组成的军队。

今天就来讲讲清朝的“封疆大吏”,其实这在清朝之前就有,多指古代省一级长官,负责整个省份的军政事务,简单来说就是相当于如今***外加军区司令的职位,而清朝共有9位封疆大吏,分别是:

两江总督(张勋)1854年-1923年9月11日

清末民初大臣,江西奉新人,清朝灭亡后,张勋为了表示自己效忠于清朝,下令禁止所辖部队剪辫子,1917年拥护溥仪复辟失败,1923年,张勋在天津病逝,灵柩被送回奉新老家安葬。

湖广总督(段祺瑞)1865—1936

出生于安徽合肥,皖系军阀首领,在清朝灭亡之后,曾组织张勋复辟,后日本要求段祺瑞在东北组织傀儡***,被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在上海宏恩医院病逝。

闽浙总督(松寿)

满洲正白旗人,在清朝灭亡之后,松寿还顽强抵抗,组织旗兵发动反击,最后和革命军激战一夜,溃败之后,松寿看见大势已去,吞尽***。

两广总督(张鸣岐)1875—1945

清朝灭亡之后,张鸣歧指挥军队镇压革命军,眼看大事不妙,竟然携款逃亡日本,后又因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被封一等伯爵。袁世凯去世之后,又逃亡天津,日本入侵后又勾结日本特务,沦为汉奸,还生成“大东亚战争必胜!”日本投降后张鸣岐在民众的一片骂声中死去。

记忆中的十大最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都有哪些?

喜欢听传统评书的应该是八十岁以上的文化不高的老工人,那些老年知识分子或公务员喜不喜欢我不清楚。

因为我父亲(88岁)就喜欢听评书。

我是一位七O后谈不上喜欢听评书,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较少也和大人一起听评书。

最先听到的是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至今印像很深。

后来因为父亲的缘故陆续听到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三侠五义》《童林传》《封神演义》《白眉大侠》等比较多不一一列举,连丽如的《刘秀传》《伍子胥》田连元的《小五义》张少佐的《南京保卫战》,以上六位应该是比较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等我到了七八老十也要继承传统重温童年记忆听听这些评书。

单田芳老师,他说的白眉大侠,童林传都是小时候最爱听的。还有一个叫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也挺好。有个女的叫刘兰芳,讲的什么忘了,反正小时候也经常听,印象中她好像说书时偶尔会唱几句。别的忘了

第一陈清远,代表作《大隋唐》《三闹汴梁》

第二袁阔成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泊梁山

第三连阔如,代表作《东汉演义》

第四单田芳,代表作《百年风云》《白眉大侠》

第五刘兰芳作表作《岳飞传》

第六王刚,代表作《夜幕下的哈尔滨

第七曹灿《李自成

第八连丽如康熙大帝第九刘林仙《薛刚反唐》

第十田连元《水浒小八义》

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田占义、连丽如、刘兰芳等.评书从小听到大,每天中午晚上,我们地方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评书和广播联播节目,还有中央三台中午的评书节目都听,一直听到上大学以后!

我只听单田芳,偶尔听袁阔成也仅限于他的三国,其他几位也都是听过一半次再也不听了,尤其是张少佐,本来是算能够上得了台面的后起之秀,但确实差强人意,没特色没绝活,缺一点文化底蕴。

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女将?

在以男权为中心的中国古代,[_a***_]留名于世是很难的一件事,甚至很多女子都没有名字只能冠以夫姓。相较于历史上的男性,女性青史留名的少之又少。然而即使女性留名的少,但仍然有部分女性留下了很大的名声。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武则天慈禧等人都是因为操控***而留名于史,除了类似她们这样的女性人物外,历史上还有一些有名的女将,这些巾帼英雄同样不让须眉。

梁红玉***形象

妇好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商朝武丁时期,商王武丁多次对外征战,妇好亦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征战沙场。妇好曾经统兵1.3万人征讨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期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

除了代替商王外出作战外,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代,妇好以一介女流的身份都参与了。

妇好

然而妇好却在30多岁时就去世了,相比于在位58年的丈夫,妇好的寿命实在是太短了。妇好去世后,武丁非常伤心将她下葬在自己处理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让自己随时都能看到妻子、日夜守护着她。

这样还不够,武丁还为妇好举行了多次冥婚,将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了三位先商王,让三位先王来照看妇好,使他在阴世间能够得到安全和关怀。

现在山西平定的娘子关就是以平阳昭公主率领的“娘子军”命名的。

说到中国著名的女将领,花木兰、穆桂英以及杨门女将是民间戏说最多、故事最多的人物,也正因演绎改编成分太多,很多说辞都无从考证。但历史上有几位女将领,却是真真实实被历史记载着。

妇好,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那时候的文字还是甲骨文,同时,妇好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杨妙真,金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平阳昭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她是历史上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忠贞侯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或许是妇好。随着《国家宝藏》的播出,河南博物院守护的妇好鸮尊给观众揭开了一段妇好的前尘往事,也把这个传奇人物的前世今生展现给了世人。让人难忘和惊叹的不仅是妇好与武丁的爱情故事,更是妇好的气魄和才干,聪明,又颇具胆识。嫁与商王武丁成为王后的妇好,没有一味养尊处优。她多次带兵作战,并屡建奇功,为大商立下不世功勋。武丁对这位出色的王后也是大为赞赏,赏赐不断,更给她封地。

当然,这只是有记载的女将领中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出名的女将,介绍几位国民***授予的女将,包括3位中将,4位少将。

宋美龄(18***年—2003年),海南文昌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结婚,成为名副其实的“***”。1936年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组建空军,她向外国***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还学习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知识。1937年春,蒋介石授权她掌握空军,她被授予中将军衔。她邀请美国陈纳德将军到中国当空军顾问,组建“飞虎队”,很快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成为名义上中国空军的总司令,被名为“中国空军之母”。

▲巴云英(1899年—1966年),出生于绥远省归化土默特特别旗(今内蒙古包头市郊区沙尔沁乡八拜村)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卢沟桥事变后,她带领旗游击队百余人宣传抗日,扩充组建、整编2个团的队伍,开展游击活动。后投奔***部队,被委任为绥境蒙政会委员、东公旗防守司令部少将司令。张治中将军称赞她是蒙旗抗战典范,是“抗日英雄、坚贞不屈的蒙古族女杰”。抗战胜利后,她任***绥蒙党部东公旗特派员,加入“中统”组织,1948年3月授任绥远省“戡乱”委员兼乌兰察布盟六旗中将保安司令。1949年9月19日,参加绥远省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从曾任乌兰察布盟军分区乌拉特后旗支队队长,乌兰察布盟人民***常务委员,政协巴彦淖尔盟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等职。

▲奇俊峰(1915年—1947年),内蒙古阿拉善旗人,原名色福勒玛。“七七事变”后,她率十余人到五原县参加抗日,1938年5月被国府***会任命为乌拉特前旗防守司令部少将司令,招收200余名青年,编为两个团。1940年到重庆述职,晋升中将。后所部扩编为三个团,兵力扩充到600多人,1947年7月20日遭暗杀身亡。

▲姜毅英(1908年—2006年),浙江江山人。军统局组长。浙江警官学校、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杭州训练班毕业。被戴笠挑选专门从事收发报和译电训练。曾任军统局香港分台主任报务员,军统局机要室主任,军统局厦门报务员,军统局机要组组长等职。1941年12月初,她侦查得日军将于12月7日偷袭美军珍珠港海军基地的绝密情报,破格出任军统局本部译电组组长,由上校升为少将,她是军统中唯一的女将军。后去台湾,任雨农小学校长。

历史上出名的女将主要是 :

1,妇好。

妇好,姓好(古音(zǐ),同子姓),妇为尊称,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因为她的庙号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称妣辛。

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著名将领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等二十多个小国,功勋卓著。妇好还担任占卜与主持祭天、祭先祖等祭典工作,是3000年前商朝重要的将领。

2,花木兰

花木兰(412年-502年),别名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沈阳 党史 影响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沈阳 党史 影响人物传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