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林则徐的重要历史***,林则徐的重要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林则徐的重要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林则徐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的今天,林则徐虎门销烟您了解这件事吗?
  2.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是怎样的?
  3.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吗?
  4. 有人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是林则徐处置失当引起的,你赞同吗?

历史上的今天,林则徐虎门销烟您了解这件事吗?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四月丁亥),林则徐在虎门公开毁鸦片

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往广东查禁***,抑制该省水师。他于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合作下,依靠广州人民禁烟。当时,***商人和英国代表都抱观望态度。林则徐宣称:“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18日,林则徐命十三行颁给谕帖,严令外商缴出***,并保证以后不再贩卖***。24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潜入广州洋馆,阻止外商交烟。林则徐一面派兵监视洋馆,封销广州、澳门之间的交通线,一面晓谕英商,论理、论法、论情、论势,说明必须禁绝贩烟。27日,义律被迫递函允缴***。4月11日,林则徐、邓廷桢亲抵虎门验缴***。从4月12日至5月21日,共收缴***19187袋,余8箱留为样品,后来销毁。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经22天方销完。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的严正***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林则徐的重要历史事件,林则徐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林则徐本想将***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

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办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

林则徐的重要历史事件,林则徐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当天日记里又说:“以日内消化***,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徙,以避其毒也。”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加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

林则徐的重要历史事件,林则徐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不贩***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等,都专程由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当中无一是英国人,以***清廷对英国人财产施加压迫。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清***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是怎样的?

虎门销烟指1839年6月3日清***委派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具体背景:

1·清王朝国势衰微、日益没落,欧美资本主义却迅速发展起来。

2·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欧美各国相继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3·资本主义的贪婪,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列强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其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他们将贪婪的目光瞄准了东方正在沉睡的中国。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吗?

一八三八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一八三九年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走私案件,在这期间林则徐共缴得***二百三十七下余斤,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林则徐亲临虎门视察并且销烟几百万斤,林则徐不愧为民族英雄,永垂史册。

***,在当时,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公卿大员的“高尚享受”用品,***也作为礼品交流,在清中期是主要的税收来源,云南、广东等中国南方大批种植,直到民国,是农民和国家的经济作物,但品质不及英国货,所以,有钱者消费以洋烟土为高档,大量白银外流。林则徐站在清***立场禁洋人入口的***,不让白银外流,销的是“进口”烟土,得罪了内的是朝庭大官(某些与英商勾结的买办王爷)外的直接是英国***商,引发第一次烟片战争,结果……大清更“开放”了……

是不是说不该干销毁***这事?销毁***之后和英国发生了***战争最后割地赔款划不来?这是典型的投鼠忌器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思想,人家都到你家门口下毒了你还躲着不阻止,活该被毒死!销毁***这件事本身是十分正确的事,只是后续准备没跟上所以吃了亏罢了,这和当时清***对世界发展极度缺乏了解,对情报不准确不重视,过分自大有关,和销毁毒品这事虽有因果关系但确是两码事,一个是国防一个是商贸,不能以此反证销毁***是错误的,要是拿此来说林则徐的不是更是别有用心,林则徐只能做自己能负责的事,该销毁的***销毁了,该搞的海防搞了成效还很好,该提醒朝廷的提醒了,只是皇帝没当回事吃了大亏,为了自己的面子让林则徐背锅罢了,林则徐是无过有功的!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内容是什么?虎门销烟!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也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第一次受命钦差大臣是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抵广州,收缴全部***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并于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这就是著名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引发了第一次***战争,最终清***惨败,从此之后,中国进一步沦陷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并不能以此否定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原因有三:

首先***已经在中国横行多年,对中国造成了大量的危害,如果不反抗,中国只会走向慢性死亡。林则徐虎门销烟虽然没有降低***在中国 的流通,但是他用行动告诉了所有中国人,***是祸国殃民的东西,国家是***这个东西,虽然对于已经吸食***的人没有意义,但是对于没有吸食***的人有警示作用。同时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必须在这种时候站出来,不然民族的精神会逐步衰退。

其次,***战争看似是由于虎门销烟引起,其实质是英国对清朝的殖民战争,现在不打,将来也会打,也许将来会败得更惨。(***战争固然让中国失败,但是中国人的思想也开始觉醒,如果说中国人的思想不觉醒,中国还不知道要落后多少年)不能将***战争的罪责归结到虎门销烟,林则徐只是一个替罪羔羊,只能说清王朝的落后太多了,军事上衰败太多了。试想一下,如果第一次***战争清王朝打胜仗了,结果又会是怎么样。

最后***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是也打醒了国人,让国人重新认识到自己,并开始走出去,学习外面的世界。如果没有***战争,中国继续闭关锁国,那么中国将会更加落后。这就是浴火重生。

林则徐在他所处的时代,不可避免的有历史局限性,但是林则徐在他所处的时代,努力为中国争取、抗争,晚年还提醒左宗棠注意新疆问题,可谓一生为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从虎门销烟,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毒品倾销上绝对是民族英雄。从后来的表现,可以说是体制内的英雄,其本人还是很爱惜自己的名声的,并且看不到英、中两国的本质差距。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英国自独占印度后,经营的不错,既能从印度源源不断的往英国运送诸如棉花之类的原材料,又能向印度倾销廉价棉织品等。但英国对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贸易逆差,中国基本是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国家,不需要英国机器大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而英国确很需要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导致白银源源不断流向中国。

英国一直想改变此状态,随着维护印度统治的成本在增加,英国必须从临近的中国赚到钱,而不是一直赔钱,就想到罪恶的***。想想英国真够坏的,自己本国都是严厉禁止的玩意,却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不但贸易从此顺差,还祸害中国国民。

清廷道光皇帝得知就是因为***导致中国的白银源源不断的外流甚为震惊,而林则徐是主张***取强硬措施禁烟的,所以委托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办理此事。

林则徐到任后,要求英方把***交上来销毁掉,英国商务总监义律狡猾的以***名义交出***,这埋下了后来***战争的伏笔。

在林则徐将收缴的***悉数投入虎门大池子销毁后不久,英国即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战争,此时中国以琦善为首的妥协派得势,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后再次启用。

林则徐在***战争后又友人写信提出剿匪八字要言即器良纯熟,胆壮心齐是已,并认为民心可用。林则徐要求其朋友要对此保密,不能外传,此事表明其某种程度上爱惜其羽毛,注重自己的官声。同时,其还停留在旧社会中的得民心得天下的理念,看不到这是农耕大国对抗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进入近代化的工业大国,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若这些朝廷大员能及时发现这点,而不是一味蛮干,强行硬碰硬,或许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未可知。
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有人认为第一次***战争发生是林则徐处置失当引起的,你赞同吗?

以下仅是个人愚见:

我们先看虎门销烟这个***,探讨***和***贸易;

教科书上常教导我们,英国等想利用***荼毒我民族意志,毁坏我民族体质,汲取我民族经济,这里也仅说了***对人体的危害而已。但在东南亚和印度地区的***贸易是针对整个世界的,不只是中国吸食***,很多欧洲贵族都吸食***。

***作为商品,被大英和欧洲一众国家建立了一种贸易体制,没错,他就是白银的流向问题。中英贸易间中国的大清一直处于贸易顺差,欧洲的白银流入大清国。这是大英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整个欧洲不愿意看到的。此时就需要一种硬性商品来打破这种局势,同时大清对欧洲的工业品毫无兴趣,却唯独对***有种天然的依赖。

在***流入中国后,白银流向开始有所平衡,却没有形成反转,大清的统治阶级也看到***贸易的巨大利润。没错统治阶级自己也开始倒卖***,而且也在不断推广。吸食人群不断扩大。

一块饼就那么大,一个人吃可以吃饱,但无论什么时候总不想分享,大清对英国的***贸易的不满,大英对大清的***排斥日益加深。两国矛盾在***上只是一个缩影,其实贸易争端才是根本原因,***只是导火索。

随着矛盾的加深,硝烟发生了。但***设虎门销烟的***大多是英国的***,而本土的***大多没有被销毁,反而通过官方渠道再次销售(在此仅作为***设,探讨是否具有可能性)。此种***设不是不存在可能性,统治阶级的宣传常常如此。

由此引发的贸易争端必然要通过局部战争来解决,于是***战争爆发了。

大清的一败涂地,打开了贸易的大门,让商品堆满了大清的货柜,于是白银出现的逆差,开始流向欧洲。

硝烟自一开始就不是什么误判,是一种贸易争端的必然,战争只是争端的最终手段,失败便是最终结果。

不是,是英法想打开中国国门攫取利益而发动的战争。

***战争背景

中国经康乾盛世后开始走向没落,反观西方,资本主义革命完成,各国建立资产阶级***,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资本极速扩张,大机器生产取代落后的手工生产,资本家急需扩大销售道路,攫取更多原材料,于是开始全球殖民化道路。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具有巨大扩张价值但工业体系与国防体系相当落后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选择最佳对象。

导火索

英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大肆向清朝倒卖***,中国国内***成灾,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清***意识到***的危害于是开展禁烟运动,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战争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英军派军舰前来攻打,在广东福建地区因军民一心共同抵抗没有占便宜,后沿海岸线北上侵略天津,道光帝看威胁到门口于是派人和谈,在南京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导致香港岛被割据,贸易***,关税***丧失,赔偿英国大量白银。从此中国国门被打开,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开始百年中国屈辱史。

所以***战争是西方有预谋的战争,是为中国广大的市场而开启的战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林则徐的重要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林则徐的重要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