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卢沟桥背后的历史***,卢沟桥背后的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卢沟桥背后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卢沟桥背后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卢沟桥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2. 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发生的?

卢沟桥发生什么历史***?

卢沟桥发生了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卢沟桥背后的历史事件,卢沟桥背后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发生的?





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

卢沟桥背后的历史事件,卢沟桥背后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卢沟桥位于北京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北京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从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几乎每天都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



卢沟桥背后的历史事件,卢沟桥背后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驻防在卢沟桥一带的29军,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旧部。这支部队擅长刀术,每个战士都身背一口大刀。每当日寇接近阵地时,战士们就跃出战壕,抡刀同敌人搏斗。日本军队集中火力连续猛攻卢沟桥石桥和平汉路铁桥,铁桥曾一度失守,驻守铁桥的一个连仅4人幸存,其余全部壮烈牺牲。29军将士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经过4小时激战,又从日寇手里夺回了铁桥。永定河畔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昼夜,几百具日军的尸体横卧在卢沟桥头,而中国守军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

他是卢沟桥事变的日军总指挥,打响了侵华战争第一枪;他是个极度残酷的司令官,逼迫自己的部下在没有后勤保证的情况下翻山越岭作战,结果导致5万多部下因饥饿而丧命;他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一口气撤了三位师团长,并在部下的葬礼上发放小册子为自己的罪行辩护......

幸存下来的部下愤怒的称其为“鬼畜”,并为他作了一手歌:“牟田口阁下喜欢的东西:一是勋章、二是女人、三是新闻记者”。此人就是原日军第15军中将司令官牟田口廉也。

从1936年开始,日军就不间断地向华北增兵。到1937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了北平。1937年6月起,华北局势愈发紧张危急,驻扎在北平丰台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更是频繁地在卢沟桥附近地区进行军事演习。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连接北平与中原地区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此时,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平就是一座死城,而宛平城就是保卫北京城的重要堡垒。

1937年7月7日22时40分左右,日军正在进行演习的时候,日军兵营内操场的方向突然传来了实弹射击的枪声,日军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立刻命令原本分散的士兵***,在点名的时候,发现一个刚入伍的年轻士兵志村菊次郎不见了。当时年仅20岁的志村菊次郎,不会意识到就在自己入伍仅仅四个月的时候,居然成了引燃日军全面侵华导火索上的那束火花。

志村菊次郎,因腹泻暂时离队,不久即归队。但日军要求进入宛平城进行“搜查”,被宛平城守城官兵拒绝。于是牟田口下令日军向中国军队进攻,挑起了“七七”事变。

后来,他在回忆“七七”事变时,更是直言不讳地宣称:“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在卢沟桥射击第一颗***引起战争的就是我。我挑起了卢沟桥***,后来***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

提到卢沟桥事变,就得了解当时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两支日本军队,一支是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取南满铁路和旅顺大连后,建立的关东都督府所属之“关东军”,关东军长期驻于东北要点,终于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三省。

而另外一支日军部队就是根据1900年《辛丑条约》,驻于平津沿线的“清国驻屯军”,清朝灭亡后改称“中国驻屯军”,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力为旅团级规模。关东军在东北的冒险成功,极大***了“中国驻屯军”的野心,他们也希望通过磨擦和挑衅,武力占领平津及华北地区,实现与关东军一样的所谓“武功”,进而在日本军部扩大势力。

第二十九军进驻平津地区后,实际上是与日军混杂相处,由于宋哲元是西北军旧部,并非蒋介石的嫡系,日本方面一直希望通过策动宋哲元搞“华北自治”来实现分裂华北的阴谋,在日本方面的压力下,有军阀本质的宋哲元曾经做出过妥协,成立了半自治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自任“委员长”。但是在涉及***问题上宋哲元没有让步,坚决不做日军傀儡***。

1936年底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全国抗日统一战线逐渐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国家重心从内战转到一致抗日上来,尽管蒋介石还不太甘心,但是民心所向,已是大势所趋。对此,日本***和“中国驻屯军”有了极大的危机感,他们认为必须在中国完成真正统一之前,解决华北问题。

于是从1937年初开始,日本不断向平津方向增兵,“中国驻屯军”也不停地进行演习和挑衅,期间与二十九军的磨擦不断,华北局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争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1937年7月7日夜,又在卢沟桥附近演习的一个日军中队,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驻宛平城的二十九军部队开城接受他们的搜查,遭到拒绝,日军随即炮轰宛平城,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还击,七七事变爆发。卢沟桥***是个偶然,但由于日军觊觎华北日久,又是个历史的必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卢沟桥背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卢沟桥背后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