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特赦的历史***概括,特赦的历史***概括50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特赦的历史事件概括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特赦的历史事件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度孤魂萧正空门内容概括?
  2. 金光寺扫塔故事梗概?
  3. 八至十二回三藏西天取经的来龙去脉?
  4. 古代官员犯什么罪诛九族?

度孤魂萧正空门内容概括?

写的主要是:唐太宗还魂后,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连进了数次粥汤,被众臣扶入寝室。

第二天,唐太宗派刘全给阎王敬送瓜果,待刘全回到人间后终于妻子团聚。唐太宗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唐僧主持水陆大会,太宗按照了众人的意愿派选唐僧主持。

特赦的历史事件概括,特赦的历史事件概括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金光寺扫塔故事梗概?

祭赛国乃西邦一国, 国中有一金光寺, 寺内宝塔祥云笼罩夜放霞光, 故有四夷朝贡。数年前子时突然下了一场血雨, 宝塔被污, 塔内佛宝被盗。

祭赛国附近有一乱石山, 山里有一潭曰碧波潭, 潭中居住着万圣龙王。其外甥九头鸟偷走了舍利子。

唐僧师徒路过宝塔,见其破败,遂扫塔,至顶层遇鲤鱼精奔波尔霸,引出舍利子被盗一事,经悟空挑战九头鸟,找回舍利子,大赦当初被诬陷的僧侣。

特赦的历史事件概括,特赦的历史事件概括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八至十二回三***天取经的来龙去脉?

第八回: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第九回: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进辰,雨量。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第十回: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特赦的历史事件概括,特赦的历史事件概括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十一回: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

  第十二回: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锡杖袈裟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古代官员犯罪诛九族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为了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往往都会实行一系列的严刑峻法。同时,这些严刑峻***随着专制主义集权的加强而不断丰富。从以往的一人触法个人受罪到一人犯法九族遭罪。这也是所谓的“诛九族”。



那么这些官员犯了什么罪会被诛九族呢?不妨先来看看“九族”所指的范围:

关于“九族”的说法存在两种争议,我们以秦代政治制度较为完备之后来看,九族以“父族”、“母族”、“妻族”来演化:

  1. 父族:女儿及其外孙、姐妹及其外甥、姑母及其儿子以及自己一族。
  2. 母族:外祖父全家、外祖母全家、姨母及其儿子。
  3. 妻族:岳父全家、岳母全家。
父族4族、母族共3族、妻族共2族组成所谓“九族”,以封建社会的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尤其是在豪门世族和达官贵人,九族的人数往往能达到上百人之多。

官员会因何罪而被诛九族?

其实在古代对于诛九族的罪状一直都没有定论,也就是没有一定的标准。虽然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从秦朝开始,法律日趋完备。但是,无论它多么完备,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法律是服务皇帝的。无论是所谓秦法、汉法、明法都可以总结成两个字:“王法”。

所以说,对于诛九族之罪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碰到比较贤明的君主,一般不会遭受如此之大刑,碰到暴虐之君,可能就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让你九族皆失。但是我们从以往史书记载的案件来看,被诛九族的官员所犯之罪可以总结为忤逆圣上,贪赃枉法、犯上作乱以及谋反。

历史上有两次次比较有名的诛九族之罪,都发生大明王朝:

  • 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仿效前朝依然实行丞相制度。自1355年就开始跟随朱元璋的胡惟庸,在明朝建立后凭借自己高超的为官之术一步一步的爬进了大明的权力中心并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丞相。但是,集权力一身的胡惟庸并没有好好的利用这一职位服务朝政,而是日渐飞扬跋扈、贪赃枉法,在朝中结党营私,最后更是毒死了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他的所作所为被发觉以后仍未收敛,而是与他的心腹图谋造反。最终事败,被朱元璋诛灭九族。
  • 在胡惟庸之后的另外一件诛九族案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后的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后,便想拉拢朱允文身边心腹重臣和官僚以稳定他的统治地位,这当中就包括了一心辅佐建文帝的大儒:方孝孺。然而,方孝孺不吃这一套,面对朱棣的多次劝服,都无动于衷。朱棣在逼他草拟诏书时,他却在诏书上写“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最终,方孝孺被朱棣诛了九族,这还不够,不解气的朱棣连同方孝孺的门生也一同诛灭,这也一算,方孝孺算是被诛了十族。
结语:

总得来说,所谓诛九族之罪,无非是皇帝驾驭和震慑群臣的一种权谋工具。它是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深的一种产物,也是封建社会野蛮刑法的一种体现。

诛九族应来自于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从明清时代开始的。

古代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也就是说,一个家族中,只要有一个人犯有滔天死罪,那么,不但整个家族都要灭绝,而且相关的家族都要牵涉进来。

株连九族是封建社会维护统治基础的手段,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什么样的人才会被诛九族呢?人们往往误会是古人常提到的十恶不赦之人会被判诛九族,事实并非如此,请听我细细讲来。

十恶指的是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恶最初出现在《隋书》当中,后被《唐律疏议》引用,沿用至清朝。这十种罪行但凡你犯了一种,那你就是罪不可赦,恶贯满盈之人,就算皇帝大赦天下也没你的份。

十恶之首谋反(图谋推翻某王朝的统治),谋反的话就最直接的威胁到了皇帝的命,是统治阶级最恨看到的,比如李世民的女儿女婿(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就谋反过,李世民大怒,将牵涉其案中的儿子女儿全部杀死!虽然谋反危及社稷,但是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会株连九族。

株连最广的明成族杀方孝孺,株其十族。

诛九族就是把所有你能叫出名字的亲戚杀死,九族包括:父族(四族):1自己一族;2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3出嫁的姐妹及外甥;4 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族):1外祖父一家;2外祖母的娘家;3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族):1岳父的一家; 2岳母的娘家。在古代宗族社会当中,大一些的宗族里九族共上万人,小些的也数百人。

什么样的人才会被“诛九族”呢?人们往往误会是古人常提到的“十恶不赦”之人会被判诛九族,事实并非如此,请听我细细讲来。

十恶指的是“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恶”最初出现在《隋书》当中,后被《唐律疏议》引用,沿用至清朝。这十种罪行但凡你犯了一种,那你就是罪不可赦,恶贯满盈之人,就算皇帝大赦天下也没你的份。


所谓“九族”,大抵是指亲属而言。《三字经》说,九族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关于九族的范围,一种说法,如上述《三字经》所言,是指从高祖至玄孙,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等。另一种说法,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父族四即指姑姑的子女、外甥、外孙、以及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和儿女;母族三即指外祖父、外祖母、姨娘的子女;妻族二即指岳父、岳母。

  株连九族来源古代一种族诛的刑罚,最开始一般叫“夷三族”。对于三族,也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将三族概括为父母、兄弟、妻子三族;而有的,则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另外,还有的以父亲、儿子、孙子为三族。诛三族为秦汉时期的极刑之一种,在秦朝末期,丞相李斯被赵高陷害,被秦二世胡亥处以诛三族之罪;后来赵高造反,也被秦王子婴处以夷三族;而在汉初被封为梁王的名将彭越,刘邦担心他造反,后来以谋反罪将其抓获,判刑诛灭三族。至于所谓诛九族之罪,那大都是后人附会而成,或是文学和戏剧作品为了增强戏剧效果,而故意夸大的事实,史上对人处以诛九族刑罚的事例十分少见。不过,虽然少见,但在生死予夺之权高度集中的皇权社会,这样的事例毕竟还有,而且有一个人还被诛了十族,他就是明朝的方孝孺。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建文帝朱允文继位之后,征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为诗讲学士,后任文学博士。在燕王朱棣起兵反叛期间,朝廷所有诏令和檄文等,大都出自于方孝孺之手,其文名在当时如日中天。

  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方孝孺被投入监狱。因当时朝廷诏令、檄文出自于方孝孺,朱棣准备直接处死方孝儒,但朱棣的谋臣姚广孝建议朱棣笼络方孝孺,否则就断绝了天读书***。朱棣听从了姚广孝,后来在大殿上接见了方孝孺,朱棣要求方孝儒为自己起草即位诏书,表明他效仿周公辅佐周成王的意思,企图借忠臣之口,为自己开脱  但方孝孺认为朱棣篡夺帝位,师出无名,对为朱棣起草诏书一事,誓死不从,而且大闹朝堂。朱棣终以诛九族威胁方孝孺,方孝孺却说:“诛我十族又如何?”最后,朱棣暴怒之下,将方孝孺处以车裂之刑,并将其学生归入第十族,连同方孝孺亲属九族一起诛杀,最终直接杀死八百七十三人,连带被判流放充军者数以千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特赦的历史***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特赦的历史***概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