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各省近代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各省近代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山东省在历史上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域,古代每个朝代都有很多名人,近代相对较少。
代表人物:舜,孔子,孟子,墨子,齐桓公,鲁班,诸葛亮,孙膑,李清照,宋江,王羲之 颜真卿,戚继光,倪匡,蒲松龄,辛弃疾等等。
省会是一个省区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一般是由一个省区中最大的城市来担任,但在历史的机遇下,一些新崛起的城市往往会因其优越条件而取而代之。而在上个世纪我国的许多省的省会在各种原因下历经了多次变动。
黑龙江:齐齐哈尔?哈尔滨
上世纪初,当齐齐哈尔是省会的时候,哈尔滨还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和齐齐哈尔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后来这里却成为中东铁路(现滨州线)和南满铁路(现哈大线)的交汇点,加上松花江的航运,成为了黑龙江乃至东北的交通中心,发展可谓迅速。同时由于齐齐哈尔处于松花江的西段,区位不佳,因此在1954年,哈尔滨取代齐齐哈尔成为黑龙江的省会。
长春 吉林:吉林?
吉林省省名即来自于吉林市,在清朝的二百多年里,吉林一直是吉林省的政治军事中心。南满铁路建成之后,得铁路之益的长春在发展上逐渐赶上吉林。伪满时期,长春作为伪满洲国的首都发展更为全面,在吉林省的地位逐渐超过了吉林,加之吉林区位偏东,长春最终在1954年取代吉林成为省会。
河北的省会变迁可以说是我国最为频繁的,晚清及北洋军阀时期,直隶(河北旧称)的办公地点就在保定、天津、北京三地之间频繁变化,直至1935年才最终定保定为河北省会。
建国后,由于保定的工业缺陷,交通不足,以及靠近京津等不利因素,因此***在1954年将省会迁往石家庄。和哈尔滨一样,石家庄是一个村庄出身的,处于交汇点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处于石太线石德线和京汉(京广线长江以北段)铁路交汇点上,有较大的交通优势,并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选择石家庄。
但是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河北省并没能将省会迁往石家庄。在1958年,天津划归河北管辖,而河北此时正缺一个大城市来支持工业的发展,因此在同年将省会迁往天津。
但在1966年因为越南战争,中苏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战争的可能性升高,而天津位于沿海很有可能成为主战场,因此又将省会迁回保定,但迁回没有多久就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由于保定的形势比较混乱,又在1968年决定将省会迁至背靠太行山,交通便利,工人阶级队伍坚强的石家庄,至此河北的省会才最终确定了下来。河南:开封?郑州
中原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华夏文明源自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根据史书记载,华夏部落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
又于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
再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 。中国古代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800的黄河流域,而土地肥沃的河南省是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黄河横贯河南省,是古代中国的交通要到,中国最古老的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在这里。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着炎黄子孙这个称呼。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在中国人心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5000公里长的黄河打破了最后一道屏障,流入广阔的平原,形成了中国文明的摇篮,成为了智慧,勤奋和坚韧的炎黄子孙后裔共同追求的这片土地。
经历了2000余年的风风雨雨,黄河流域酝酿出了13朝古都洛阳、10朝古都开封以及中原经济重镇郑州。
在3200年的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20余个王朝,其中有200余位皇帝在河南称帝,并在河南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三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龙门石窟和殷王朝遗址。
所以别说半部中国史,就是大半部中国史河南也担当得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各省近代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各省近代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