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韩国被***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韩国被***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家分晋后,赵国都城在晋阳,魏国都城在安邑,韩国的都城在平阳。
韩国都城平阳在韩国边远地区,四周全是魏国的领土,而魏国在战国初年大杀四方,令韩国兄弟坐立不安。
公元前416年,韩武子迁都宜阳。这次迁都既要躲避魏国的锋芒,也想将战略中心转移到洛阳盆地来。
韩国领土除了被魏赵包裹,南部还与楚国接壤,但韩国单独去挑战楚国是不可能的。韩国东侧是郑国,这才是韩国最的目标。
郑国在春秋初年非常强大,繻葛之战郑国大胜东周王师,郑军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差点生擒周天子。
郑庄公去世后,诸公子争位几十年,郑国内部大乱。郑国与晋、楚、宋、卫开战,胜少负多。郑国全盛时期的领土,有八成被楚晋两国瓜分,到战国时期郑国已经是个小国。
韩景侯为了兼并郑国,将都城由宜阳迁往韩郑边境的阳翟,以便进行闪电战,速战速决。
公元前376年,十五万装备精良的韩国强弩材士,突入郑国境内,直扑都城新郑。
韩国盛产青铜,兵器冶炼技术非常先进,韩国出口强弓劲弩到其他诸侯,苏秦曾经说过:“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
装备这些精良兵器的韩国军队,称为强弩材士,韩国的强弩材士经常联合魏赵一起出兵,作战经验丰富。
先简单的介绍下这两个国家
郑国仿佛在印象中一直以来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春秋时期郑国也是有过辉煌,它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这样看来郑国也是很生猛的。而到了春秋后期,郑国内乱加上同时与多国开战,实力惨遭消减,烛之武退秦师应该都不陌生,多亏有烛之武的三寸不烂之舌劝退秦军,避免了郑国提前被pass的掉的惨剧。
而韩国本是晋国的一家寻常贵族,却在之后屠岸歼灭赵氏的事变中,收养了赵氏孤儿,给韩氏奠定了地位,从而与赵,魏瓜分了晋国,公元前403年,韩国被确定身份,韩景侯正式成为诸侯,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毗邻魏国领土。
魏国我们都知道,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有了这么一个邻居,韩国整日是惴惴不安,随后则有了韩武子迁都宜阳(今韩城镇东侧)。除了魏国这麻烦邻居之外,北边的赵国,南边的楚国个个都是不好惹的主。此时韩国注意到了东边的邻居—郑国。正所谓预先作其事必先利其器,韩国索性又将都城从宜阳迁到了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了后备保障,更有利于速战速决。
公元前376年,韩国装备精良的十五万大军,冲入郑国境内,直扑郑国都城新郑。韩人速度之快,在郑国斥候通报消息两小时后,韩军便已抵达,在十几万大军的攻击下,新郑终被拿下,自此韩国将都城又迁至新郑,纵横春秋战国几百年的郑国,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取郑是韩国的国家战略。三家分晋时,韩康子的谋士段规就已经为他制定争取成皋的灭郑***。成皋地势险要,是洛阳的东边门户,虎牢关(也叫汜水关、成皋关)的所在地。后来韩国果然分得了成皋,并据此灭亡郑国。
当然郑国也不是谁想灭就灭的。春秋初期,郑国曾一度是中原最强大的诸侯。晋文公曾联合秦国一起侵打郑国,秦兵退去了,晋国也不得不班师。邲之战之前,郑国归附晋国,楚庄王伐郑,连续攻打三个月才拿下郑都。
战国时期,长期作为战场的郑国衰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韩国虽然是七雄之一,但是国力却最弱,更何况国际形势风云万变,这就注定灭郑是一段艰难而曲折的过程。
从公元前423年,韩国灭郑的***正式实施。那年,韩武子伐郑,杀死了郑幽公。公元前408年,韩景侯伐韩,获得重镇雍丘,并迁都阳翟,兵锋直指郑国。于是郑国不得不修建长城加强防御。第二年,郑国又在负黎把韩国打败。
公元前403年,韩国正式成为诸侯国,但是却发生了内部冲突。于是在公元前400年,郑国就把韩国都城阳翟给包围了。
韩、郑两国前期的较量,韩国并没有捞到多少便宜,反而是郑国稍占上风。
公元前396年,郑康公即位。驷子阳党徒掌握国家***,他杀死郑繻公,立郑幽公弟乙为君。后来郑国分为三大区域,分别为负黎、阳城和新郑地区,负黎地区不久又归降韩国。那时候,诸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北方的赵国正在伐卫,魏、楚之间也战争冲突不断。公元前385年,韩文侯讨伐郑国,又取得阳城地区。郑国就只剩下新郑一块土地。公元前375年,韩哀侯就灭亡郑国。
郑国地处天下之中,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但是地缘劣势注定了它终将被灭亡。韩国灭亡郑国之后迁都新郑,也仅仅一百多年,便被秦国所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韩国被***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韩国被***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