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钦廉地区历史***,钦廉地区历史***概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钦廉地区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钦廉地区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导致明朝最终放弃安南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导致明朝最终放弃安南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朱元璋将安南列为“不征之国”,但是朱棣违背父训,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朱元璋的“不征之国”其实是一个很灵活的概念,他虽然说了“不为中国患者,不可兴兵伐之”,但是也说了“为中国患者,不可不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棣在黎季犛杀死陈朝后裔陈天平后勃然大怒,决定出征安南。朱棣任命靖难名将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副将,率领数十万大军向南进发(越南记载有80万人,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数据过于夸张,有粉饰失败之嫌)。出征是在永乐二年9月,但是到了10月,朱能病死军中,副将张辅便成了主帅,朱棣要他趁着冬天迅速灭贼,不然冬天一过瘴疠必起,所谓的瘴疠就是因为瘴气引发的传染病。张辅很快取得了胜利,攻取了安南的东都和西都,黎季犛焚毁宫殿逃到海上。

钦廉地区历史事件,钦廉地区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永乐五年,也就是1407年,张辅平定安南并且俘虏了黎季犛父子,黎季犛被押到京师,此后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被杀了,有人说他被安排在广西当小官。张辅以得胜之姿还朝,被朱棣封为右柱国,英国公。自此,五代以来就脱离中原的交趾再次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这个过程用了400多年。明朝在此设立了交趾布政司。

永乐7年,由于安南又起战乱,张辅二度出征,征讨僭越称帝简定和陈季扩,到了用了八年正月,征讨结束,简定被俘虏。《明史》记载:斩数千人,筑京观,惟季扩未获。张辅班师回朝后,陈季扩再次造反,留下的守将沐晟无力制止他,永乐九年朱棣再次派张辅讨伐,并于永乐12年抓获陈季扩一家。到了永乐13年,陈季扩的残余势力再次作乱,张辅再次讨平。

张辅一生四次征伐交趾,4次获得,其中有3次都生擒安南“威望”,名震西南,安南人闻之无不丧胆。但是,安南毕竟路途遥远,长期的战争容易导致国库空虚,张辅第四次出征之后,黎利再次起兵,后来他建立了后黎。到了宣德年间,明朝内部对于要不要再次出兵安南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张辅力主出兵,首辅杨士奇等人力主放弃,最后张辅失败了,安南也正式结束了他们的“第四次北属时期”。这也是越南最后一次北属时期,此后越南再也没有被中国统治国。

钦廉地区历史事件,钦廉地区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1446年,明朝正统14年,4朝老臣,明初名将张辅阵亡于土木堡事变,当时他已75岁。

安南为越南古名,其名来自于唐代,从秦朝时期便纳入中原版图,但在五代十国割据自立,成为藩属国。直至明朝又被明成祖朱棣并入领土。


自明朝建立以来,安南的陈氏***逐渐衰弱,一直内乱不断,陈氏朝臣胡季犛谋朝篡位,后来陈氏子孙陈天平越南史籍写作“陈添平”)请求明朝派军平乱,复立陈氏子孙为安南国王。陈天平在回安南途中,被胡氏截杀,朱棣非常愤怒,便派军南下。因胡氏***多行苛政、民心不附,明军很顺利的平定安南。但明朝在平定之后称陈氏已无后代继承,便派入军队及官吏直接管辖,并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布政使司。

钦廉地区历史事件,钦廉地区历史事件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安南独立成国很久了,一旦直属中国管理,必然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地方叛军不断。朱棣先后派张辅帅军多次南下镇压平乱。且在此期间又派大军北征蒙古军。1416年,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的经营重点逐渐北移,安南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1418年,安南黎利发动起义,由于地方***镇压不力,明军处于总溃败状态。


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考虑到多年讨伐镇压,劳民伤财,且安南地方叛军不断,国家已处于衰退状态,便决定撤军。黎利见机便建立了后黎朝,因不愿与明朝为敌,特向明朝进贡讨封,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安南独立,脱离了明朝统治。

吃不掉,又灭不掉才是明朝放弃安南的真正原因。

安南地区在秦汉唐时期属于中央王朝的实际领土,在唐朝时期称为安南,但这块地方十分的不稳定,多次起兵反抗中央***,企图自立割据,后来唐末天下崩溃,安南有恰逢一个强硬的领袖,趁机攻城略地,自立建国。

明朝成祖朱棣雄才大略,***再现大一统的盛世,因此强硬的把这个已经实际脱离中央几百年的安南地区再次划入中央控制之下,设立交趾布政使司,进行直接的统治。

但这种强行的统治明显是不和谐的,安南地区的百姓一直在骚扰当地的统治机构,让明朝中央头疼不已,成祖朱棣去世后,其子孙没有朱棣的雄才大略,改变了朱棣的对外扩展的国策,***取的保守的统治模式,明朝的势力不仅从新疆蒙古退回,南方也放弃了远洋航海,同时也放弃的安南地区,以换得传统中央王朝统治区域的稳定。

明朝吃不掉安南,而安南也无力反抗,因此表现上双方各自退让,安南向中央臣服,成为藩属,明朝也不再侵略,承认其独立。

简单的说就是,明朝国家的实力不够,统治者也无心统治安南。

朝史暮想:

其一,朱棣当时征讨安南,并不是纯粹的领土问题。

朱棣“靖难”夺位,心里其实一直有个心结。因为这场打着“清君侧”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反叛,本质上就是一种对封建秩序的挑战和破坏。朱棣做了皇帝,但是谁能保证其他藩王或者有实力的地方割据不会起了相同念头。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做了皇帝以后,一直在积极巧妙地实行藩禁政策。

而当时安南,也是有人篡位,并且拒绝与大明沟通,态度强硬,甚至追杀朱棣派去的使者,且一副大举扩张之势。你是朱棣,你会怎么做?不论从舆论上,还是国防安全,最重要是朱棣要重新恢复封建的秩序稳定,消除自己叛乱带来的人心不稳,朱棣必须打压安南。只是一打,就打***了。

其二,明朝对于消化安南,下不了决心。

安南一直是事实独立的。当初的云南也是这样的情况,朱元璋用沐家世代镇守云南,并且给予了大量的***倾斜,但到了明代中期,一百多年的时间,云南依旧经常出乱子。朝廷从安南那能够获得的经济利益非常有限,甚至只是象征性的,而为了保证安南的稳定,却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甚至可能要再花一百年的时间。国势,财政,军力,都开始慢慢下滑的大明,是撑不起如此巨大长期的消耗。自然,放弃安南,成为了一个桌面的选项。

说白了,就是一开始就没想吃下这块地,后来是没钱也耗不起,只能放弃,其他的小问题都是附属衍生性质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钦廉地区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钦廉地区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