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北魏晚期的历史***,北魏晚期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魏晚期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北魏晚期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魏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2. 北魏晚期墓志有哪些?
  3. 南北朝时期的高欢、高洋、高长恭,五代十国时期的高思继、高怀德、高怀亮,血缘上是同一家族吗?

北魏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北魏王朝灭亡的起因正是我们中学课本中有名的魏孝文帝迁都。

魏孝文帝拓拔宏带着一众鲜卑贵族率领大军,打算攻打南齐,大雨滂沱,行军困难,大军走到洛阳的时候,魏孝文帝利用众贵族不想打仗的心理,顺理成章地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就是我们中学课本中记载的史实,中学课本还教育我们,这次迁都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但是却没有告诉我们,正是因为这次迁都使北魏走向灭亡。

北魏晚期的历史事件,北魏晚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是拓拔宏为什么要迁都?一方面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因为旧贵族平城势力很大,拓拔宏很难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打算解决民族矛盾,拓拔宏***用全面汉化来解决民族矛盾。所以迁都之后,拓拔宏就开始全面汉化,然大业未半中道崩殂,拓拔宏没几年就死了。

这时候虽然民族矛盾得以缓和,但是鲜卑旧贵族势力与洛阳新势力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激化了。因为当时北魏朝庭认为南齐是更大威胁,所以政策的倾向性使得北方抵御柔然的六镇得到了***就少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北魏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六镇之乱。虽然六镇之乱最后被镇压了,但是北魏朝庭已经风雨飘摇了。并且在镇压六镇之乱的过程中,边镇豪强陆续崛起,尤其以大名鼎鼎的尔朱发展最快。

当尔朱荣被北魏朝庭请进京城之时,军政大权自然而然的全都落在了尔朱荣手中。此时此刻,不管有没有后来的“河阴之变”,还是尔朱荣被孝庄帝刺死,北魏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了,死了一个尔朱荣,还有千千万万个尔朱荣来掘北魏朝庭的坟墓。最后当高欢和宇文泰东西对峙,北魏自然而然也就分成东魏和西魏,拓拔鲜卑的北魏就此灭亡。

北魏晚期的历史事件,北魏晚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子彧。历史如镜,多读可以明智,思之可悟大道。

北魏王朝的灭亡是孝文帝改革埋下的伏笔,胡太后乱政引发六镇大,在尔朱荣、高欢两个阴谋家的操纵下,终于分解成了东魏和西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史书中的评价很高,然而孝文帝改革虽然稳固了中原,加强了汉化,却有一个天大的弊端:无论鲜卑的是好是坏一律抛弃,无论汉文化的好坏一律接纳。

北魏晚期的历史事件,北魏晚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孝文帝将汉族的门阀制度也接纳了过来,抛弃了鲜卑的军事贵族。洛阳的鲜卑贵族和北方的汉族大姓开始联合,成为北魏实际的执政者。很快,这些鲜卑贵族就腐化了,只会攀比斗富,武力缺不断下降。

这引起了北部六军镇的不满,六镇是太武帝时设置用来防范柔然的,是旧都平城的拱卫。历代皇帝都很重视他们。六镇的镇将都是皇帝亲信,士兵都是贵族子弟。很多豪门大族都将子弟送去,以期获得军功。

本来一直运转的很好,然而这一切都被孝文帝改革给破坏了。统治中心南移后,北部变得不那么重要。于是镇将和军士的地位开始变低,甚至于六镇变成了发配罪人的边疆。

本来大家憋着一口气呢,这边洛阳的中央***还不断作死。

终于,柔然入侵,然而镇将于显却不肯发放粮食给大家,兵士们终于忍不可忍反他娘的。这一反便波及到六个军镇全部沦陷。这场起义简直是翻版的黄巾大起义,起义迅猛广泛响应,被镇压后多次死灰复燃,直到与北魏王朝同归于尽。而镇压起义的军事将领们逐渐做大,成为朝廷实际的掌控者。

而这时候朝廷在干嘛呢?

孝文帝死后,宣武帝继位。宣武帝干了一件祖先们都没敢干的事,停止赐死太子之母。于是宣武帝死后,北魏第一个以皇帝亲生母亲成为太后的胡太后开始掌控朝政如果说尔朱荣是北魏的掘墓人的话,这位胡太后便是挖坑的那一个。明目张胆养小情人、任人唯亲,胡太后把北魏朝堂搞得是乌烟瘴气。

北魏随着汉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之前鲜卑部族时代的优势逐渐丧失殆尽,取而代之是中原政治传统,北魏***完成改革之后,真正左右整个中原政治走向的是北方门阀士族,一浪高过一浪。隋唐的改革,就是要从根基上斩断这一不稳定因素,加***集权。


孝文帝不彻底的汉化改革造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让北魏走向灭亡,而雌雄双煞胡太后和尔朱荣是北魏亡国祸首。

历史,总是幽默的。

自道武帝拓跋珪起,子贵母死,己成魏王朝不可变更更的祖制。

唯有胡太后诞下肃宗明皇帝元诩后,侥幸逃过被杀的命运,最终国权在手,号令天下。

而恰恰在她身上,发生了魏王朝列祖列宗最担心,一直设法避免最终却没法避免的事:

主少母壮,骄淫自恣。。

胡太后因为乱搞男女关系,母子之间嫌隙日深,最后毒杀自己亲子,给尔朱荣一个清君侧的机会。

羯族北魏掘墓人尔朱荣上台了。

讲尔朱荣不能不提六镇之乱了:

当时北魏汉化选择的道路是高层融入,底层抛弃。

北魏晚期墓志有哪些

北魏迁都洛阳后,统治阶级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四十年来得以洛阳为中心的北魏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得刭了空前的发展诸多汉仕政策中尤为著名的有汉化服装,易拓跋为汉姓元,自命为洛阳人,并以死葬北邙为得其所归等,洛阳出土的北魏墓志是记载当时历史的宝物史料。

北魏晚期墓志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皇室、贵族的陵墓墓志,代表人物有北魏统治者孝文帝、明元帝等;

二是寺院陵墓墓志,代表人物有河北大城佛寺寺主无障子、鲁阳佛寺方丈虔诚等;

三是平民百姓或上层小官僚的墓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百济人刘义恳墓志。这些墓志的主要内容是记述逝者的生平事迹、家族世系、文化成就、孝悌家风等,是了解北魏社会历史和文化风貌的重要史料之一。

南北朝时期的高欢、高洋、高长恭,五代十国时期的高思继、高怀德、高怀亮,血缘上是同一家族吗?

北齐的高欢与五代十国时期的高思继为同一个家族,是基本肯定的。这个家族是渤海高氏,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渤海高氏是高姓中最为庞大的一支,从西晋北宋这段时期出过很多名人,尤其名将辈出,如高长恭、高崇文、高思继、高思祥、高行周、高怀德、高琼等都是鼎鼎大名的将帅。关于他们是否同一血统,就从始祖炎帝说起吧!

炎帝神农氏的第23世孙伯益(伯夷)协助大禹冶水有功,赐姓嬴,封于吕(地名),其后裔中有的以吕为姓。伯益的第37世孙吕望(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有功,封齐公,建立齐国。姜子牙的第8世孙姜傒(齐国上卿)以其祖父公子高的名字为姓,称高姓。东汉初期,高傒的第25世孙高洪任渤海太守,其子孙便在渤海生息繁衍,到西晋时期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永嘉之乱时,为躲避战乱,身为尚书郎的高瞻(高傒35世孙)与叔父高隐(玄菟郡太守)率3干户族人北徙幽州,隐于鲜卑族。

因为要弄清楚北齐的高欢与五代十国时期的高思继的血缘问题,只要说说高隐(高傒34世孙)这支就基本清楚了。

高隐后裔世系(略)

35世:高庆(高隐之子)。

36世:高展、高敬、高泰(高庆之子)。

37世:高谠、高颐(高展之子),高韬、高湖、高恒(高泰之子)。

38世:高佑(高谠之子),高允(高韬之子),高真、高各拔、高谧、高稚(高洞之子)。

39世:高振(高佑之子),高树、高翻(高谧之子)。

40世:高表(高振之子),高欢、高琛(高树之子),高岳(高翻之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魏晚期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魏晚期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