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时代中小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时代中小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小学是在山东济南高都司巷小学上的,对它可谓犹深,记得学校的对面就是法国人建的天主教堂,从四岁开始就在那里上幼儿园然后直接升入小学,永远记得校园东面的那颗老梨树,每年春天洁白的花朵站满枝头引来无数蜜蜂前来***蜜,等到梨子成熟了,摘下来总要送给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会拿刀子切成许多小块让我们分食。学校的北面是一颗高大的构树,一到夏天树上接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引来许多苍蝇嗡嗡地围着转,很是讨厌。教室是三层小楼,南面是操场,是我们做操,上体育课的地方。前些年回济南时又回到了学校,虽然那座小楼还在,但里面已是破破烂烂了,大门没有了,有一道栏杆拦着,不让进,我也不知道高都司巷小学搬到哪里去了?
64年考入济南二中,济南二中可是个老校了。它他建校于1922年,是由解放前的女子中学改建的,它的位置在正觉寺街。对过就是八中。二中可出了不少名人,山东吕剧团郎咸芬,巩俐都是我们二中的学生,记得当年社会上就流传这样一句话:二中是文艺学校,的确,二中在文艺方面的确很有天赋。经常参加市各项文艺汇演。
现在济南二中成了一所寄宿中学,搬迁至小清河北路,原来的济南二中不复存在了。
我应该是七四年上学吧,那时候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就直接上一年级的,在我们本村,当时我们本村就有一至四年级,那时候小学五年制,我小学四年在本村读完的,打多少年就不在了。现在我们村就连学前班也没有了,考上了五年级就去外村了,那时候叫联中,是五至八年级,【那时初中是三年】,我就正我们联中完成了我的学业——初中毕业了。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就没参加高考,那时初中毕业还能说得过去,现在我初中毕业的学校依然存在,而且都是教学楼了,教我的老师健在的也不多了。听说初中教我语文的老师还健在,也曾看过他几次,九十多岁了,不认识人了。我的英语老师年长我几岁,也快退休了,现在是教务处主任,我现在跟他还有联系,都有联系方式。就这些,我的回答完了,希望你能满意,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我是农村的在乡下读书,以前上小学的学校离家近,就这也是附近几个村唯一一个学校,所以学生还是很多的。中学也离家近,别看是乡下学校,升学率挺高的,我们的校长那可是出了名的管理严格,家长也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这也是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所以就连家离的远的都愿意送孩子来我们学校,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回家小学的学校没有了,以前的中学盖了新的教学楼,从此改成小学学校,中学搬到镇上了,现在稍微有点条件的不是去市里就是县里念书了,都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
笔者上小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本村小学上的,那时村小学共有一至四年级约30名学生。当时小学是五年制,五年级就要到公社七年制学校上了。村小学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盛而衰的发展历程,在村里青壮年外出打工、常住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村小学学生数量不足7人的情况下,于2002年自然关闭。
上初中是在距村里约3公里的公社七年制学校完成的,当时按照“学制要缩短”的要求,初中、高中都是二年制。因此笔者在公社七年制学校读小学五年级和初***3年。当年笔者上初中的公社七年制学校经过新世纪前后的维修和改扩建,办学条件较好。但由于当地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经商陪读,原来的公社七年制学校降为乡中心小学,只有小学四、五年级2个班,学生人数只有50名左右。后来又撤乡并镇,到大约是2010年后,因学生人数不足20人被撤并到乡***所在地的中学。现原来的公社七年制学校已人去楼空。
上高中是在距离村里约7、8公里的一所完全中学上的,学制两年,时间正好是恢复高考前两年。所在学校是全县除县城一所高中外的唯一的乡村高中,学校共有初中三个年级(单轨)和高中两个年级(双轨),共五个年级7个班,学生300多人,教职员工50多人。这所高中经三次改扩建、两次撤并高中、初中后,到如今已降为乡镇中心小学,只有全乡四、五年级,学生人数不足百人。目前这所高中两栋教学楼矗立在校园内,但却没有了过去的热闹繁荣景象。
总之,笔者当年上学的小学已关闭,初中已闲置,高中已变为乡镇中心小学,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但这又是社会发展经历的无可奈何的历程。
这是个让人怅然若失的话题。虽然我是个老师,工作的地方就是学校。但承载了我们这一代人少年时代梦想与记忆的地方,如今已成历史。我们上过的中小学校在不在,要分两种情况来说,农村和城市。
一、农村的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被撤并,已不复存在。对于农村出来的人,大部分人记忆中的村小学,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乡镇唯一的中学,基本还存在,而且是当地乡镇上修建的最好最气派,最能引起人注意的建筑物。
二、城市的中小学一直都在,大部分已经变成当地的名校,教学一流,设施齐全。
对于城***大的人来说,自己上学时的中小学不仅存在,而且规模扩建,现代化的教学楼,取代了以前的低矮平房。不但如此,在自己生活的更远一点的区域,又扩建了一定数量,新建的中小学。而且新建的学校环境设施,都要比老校的更好。
三、农村中小学撤并的原因
其实大规模的乡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后面,是快速城镇化的缩影。如今乡下大批年轻人员进城务工,留在村子里的,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和老人。
这些年学龄儿童人数急剧下降,大多数村上的小学就只有几十个甚至十几个学生,没有办法办下去。所以在学生人数太少的乡镇,不得不撤并那些学生太少,没办法办下去的村小学,联合组建中心校或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从走读变成寄宿制。
除了因***生育造成的适龄儿童人数减少,农村学生人数锐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乡下生活条件好了,年轻父母开始重视教育,期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一部分家庭把孩子送城市学校读书,能进城市公立学校最好,进不了公立学校的,大部分都进了私立学校。我们这儿私立学校的学生,农村的孩子基本要占到三分之二。
四、城市学校大班额形成的问题,新扩建中小学的原因。
大量农村孩子涌向城市的结果,就是加重了城市学校的大班额问题。这些年,城市学校大班额的问题,一直是教育部门的诟病。直到2020年,教育部才彻底消除大班额的问题,一个班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时代中小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时代中小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