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衢州市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衢州市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商、西周三代属百越之地。春秋初为姑篾国,后为越国姑蔑之地,战国时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灭楚,平定江南,于吴越之地置会稽郡,今衢州属会稽郡之太末县(一作大末)。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荆王国地。十二年(前195),吴国地。
景帝四年(前153),诛吴王刘濞,复属会稽郡。
东汉初平三年(192
衢州的来历与它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文化传承密切相关。
首先,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名称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时期。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置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取“三衢”之名。然而,关于衢州名称的具体由来,也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衢州因路通三越(闽越、扬越、吴越)而得名,这从地名学和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衢州的命名源于境内的“三衢山”,体现了其风光绮丽,为天下名胜。
在历史的长河中,衢州一直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自唐代以来,这里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创作。明清时期,衢州的文人雅士更是名扬四海,为衢州的文化传承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衢州还是一座具有丰富矿产***的。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产地96处,其中不乏大型、中型矿床。这些矿产***为衢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衢州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在抗日战争时期,衢州遭受了侵华日军的细菌战侵袭,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段历史虽然沉重,但也成为了衢州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综上所述,衢州的来历既包含了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的因素,也体现了其文化传承和人民精神的力量。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衢州。
“衢州”最初是作为州级政区名称出现的,元朝始才成为专用名。唐朝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于信安县地置州,州治依廓,实行州领县体制。州领信安、定阳、须江三县。“衢”是信安之地置州的专名;“州”是政区级的通用名。州是以“衢”字因。
衢州,一说以今常山境内的“三衢山”得名;据史料记载:唐武德八年(公元625 年),鄂国公尉迟恭,新扩信安城(今衢州城),新城规模初具,深得当朝赏识,令其上报新城域名,一介武夫为新城名冥思苦想,一时六神无主。后听说信安境内有座三衢山,且风光绮丽,为天下名胜,心中大喜,便欣然命信安为衢州。
一说以路通三越(闽越、扬越、吴越)命名。笔者认为后者较为可信。首先从地名角度分析,“衢”字的含义,《尔雅释宫》称“四达谓之衢”。《楚词·天问》谓九交道之意。《太玄经》作衢,也有“衢周九路”之说。从地理位置看,俯瞰衢州,川陆所会,四通八达,南际欧闽,北抵歙睦,东达沪杭,入于大海,由江山港、常山港、乌溪江汇合衢江,构成发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在以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三水冠之为“三衢”,对此,《大明一统专》便作出定论:“衢州之地,以路通三越因”。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衢州”一名以交通得名无疑。有的文献中累次出现衢州一名以“三衢山”因,这是一种误导。
“三衢”一名作为衢州的别名出现和广泛使用,大量的文献证明是在唐朝武德四年之后,是“衢”字的引申。管子《轻重甲篇》言“闻子三衢”,“三衢”一词古语中早有,很明显,“衢”非“三衢”之简称。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文明,“衢州”一名的文化内涵将会愈益丰富而外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衢州市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衢州市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