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资治通鉴里边有人物传记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资治通鉴里边有人物传记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是。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不是。《资治通鉴》是编年通史。二十四史全是记述人物传记的史书统称为纪传体。专门记录一个朝代或一个特定时为断代史。像《春秋》、《战国策》及除《史记》外二十四史皆是断代史。而通史就是从某年开始到历史某年结束连续的记录各个时代的史实为通史。因此《资治通鉴》为编年通史,《史记》为纪传体通史。
先看资治通鉴好。因为:一、资治通鉴所叙历史离现在较近,文字相对好懂,现代人阅读兴趣也相对较大,符合先易后难的规律。
二、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阅读后能轻易了解历史发展脉络;而史记作为纪传体史书,不是所有内容读者都有兴趣,只能有选择阅读。
建议先读史记,再度读资治通鉴。
这样有助于你更轻易的读懂资治通鉴。史记可以让人全面的了解,当时历史人物***的来龙去脉。史记毕竟是纪传体,偏重于叙事和对人数传记的描写。对于资治通鉴而言,司马光更偏重于对每
卖书,有的时候亦看行情,读者需求,不一定是名著,就卖的快,相反***,或者少儿读物,也未必卖的慢。书店也会考虑,书卖的慢,实际上是在压钱,卖的越慢,老板心里负担就越沉重。
***,是大众读物,历史类书籍,相对显得小众一些。***供人消谴,历史书籍虽然也有人读,但在村镇书店可能就少些,你要买,就到县城书店买去。
卖书与读书,有时候也相反。你认为哪夲书好,可偏偏卖不动,气死人了。有时候稀奇古怪的书,反倒畅销,真的说不清楚。
资治通鉴主要讲的是为官从政之道,也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一个好官,在实际生活中该怎么处理公务等,当然有的人比较聪明,看了资治通鉴不从政做别的了,而且还做得很好,像这种个别的天才通晓了道理就通了,并不一定是看资治通鉴的结果我们也不必寻根问底。说是叫人怎么治国的吧,但是不是帝王专用的,因为前面还有个《贞观治要》,这个试讲如何当好皇帝的。
感谢邀请。资治通鉴主要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间1362年16个朝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照年份的顺序逐年记录。除了重大的历史***,当政者与大臣顾问谋士的重要对话,建议,沟通等等也记录在册。大部分值得总结和评价的历史***,或者引用其它名人的评语和总结,或者加入司马光自己的评论和总结,力求为当朝的当政者提供指导和建议。资治通鉴侧重政治史,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的史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结束。总共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全书按朝代时间顺序分为十六纪,古时称此书为帝王教科书。其中胡三省注本最受读者喜爱。可是买这一套书的价格是很贵的。不过很值得拥有阅读,如果喜爱读史书,史记,资治通鉴是最好的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资治通鉴里边有人物传记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资治通鉴里边有人物传记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