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兰特人物传记读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杜兰特人物传记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杜兰特为什么那么厉害?即便跟腱断裂之后,依然有很多球队愿意付出顶薪,白白养他一年等他复出,他们相信以杜兰特的实力完全可以在痊愈后恢复到巅峰状态。如果对比上个赛季,同样遭遇过跟腱断裂重伤,曾经是联盟第一中锋的考辛斯,在自由市场上无人问津的遭遇,就更加显现出“死神”的厉害之处。
高出手点+高命中率=无解干拔跳投
报名身高2米06的杜兰特,自己承认穿鞋后身高达到2米11,这在当下联盟绝对是可以打中锋的,但他却是标准的小前锋,这让他在正常对位上,拥有天然的身高优势,让他的干拔跳投基本不可能被封盖。下图是身高2米08,打四号位的加里纳利错位防守杜兰特。可以看到即便加里纳利奋力起跳,杜兰特的出手点依然要高出近20公分。
杜兰特的投篮不仅仅只是高出手点,而且效率奇高,是一个历史级别的投手。职业生涯至今,他的投篮命中率达到49.3%,三分命中率达到38.1%,2012-13赛季更是跻身“180俱乐部”。这样的投篮效率,让他的得分变得很简单,职业生涯每个赛季场均得分都过20,在NBA历史上只有乔丹、詹姆斯、佩蒂特等少数几人能做到。
高出手高效率的无解跳投,是杜兰特的第一个特点,这也是很多球队坚信杜兰特能从跟腱重伤中恢复过来的最重要原因。
灵活+速度=难以防守
杜兰特不仅仅只会投篮,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脚步灵活,而且突破速度极快,经常一步就能突破防守球员。在杜兰特的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做出“cross over”的动作。这个后卫的招牌动作,杜兰特做出来一点都不显得笨拙,相反配合他的大长腿,突破效率明显更高。
杜兰特还有一手不错的传球技巧,特别是在加盟勇士之后,他的传球功力开始充分展现,场均可以拿到5.3次的助攻。
结论
高出手点的干拔跳投,后卫级别的突破上篮,又高又快又能投篮的“死神”,就是篮球场上无解的得分机器。
杜兰特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了,无解的中远投,超高的罚球命中率,还有超长的臂展,这些都让他在联盟小前锋是佼佼者,现在在联盟中主要是在詹姆斯之后,以杜兰特的年纪超越詹姆斯指日可待,现在的杜兰特的护球能力也大大加强,雷霆的战绩一年一个台阶,从组建时的连败,到进入季后赛,从西部决赛折戟,再到今年的杀进总决赛,一年一个脚印,这和杜兰特的成熟密不可分
杜兰特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了,无解的中远投,超高的罚球命中率,还有超长的臂展,这些都让他在联盟小前锋是佼佼者,现在在联盟中主要是在詹姆斯之后,以杜兰特的年纪超越詹姆斯指日可待,现在的杜兰特的护球能力也大大加强,雷霆的战绩一年一个台阶,从组建时的连败,到进入季后赛,从西部决赛折戟,再到今年的杀进总决赛,一年一个脚印,这和杜兰特的成熟密不可分
杜兰特为什么那么厉害?即便跟腱断裂之后,依然有很多球队愿意付出顶薪,白白养他一年等他复出,他们相信以杜兰特的实力完全可以在痊愈后恢复到巅峰状态。如果对比上个赛季,同样遭遇过跟腱断裂重伤,曾经是联盟第一中锋的考辛斯,在自由市场上无人问津的遭遇,就更加显现出“死神”的厉害之处。
高出手点+高命中率=无解干拔跳投
报名身高2米06的杜兰特,自己承认穿鞋后身高达到2米11,这在当下联盟绝对是可以打中锋的,但他却是标准的小前锋,这让他在正常对位上,拥有天然的身高优势,让他的干拔跳投基本不可能被封盖。下图是身高2米08,打四号位的加里纳利错位防守杜兰特。可以看到即便加里纳利奋力起跳,杜兰特的出手点依然要高出近20公分。
杜兰特的投篮不仅仅只是高出手点,而且效率奇高,是一个历史级别的投手。职业生涯至今,他的投篮命中率达到49.3%,三分命中率达到38.1%,2012-13赛季更是跻身“180俱乐部”。这样的投篮效率,让他的得分变得很简单,职业生涯每个赛季场均得分都过20,在NBA历史上只有乔丹、詹姆斯、佩蒂特等少数几人能做到。
高出手高效率的无解跳投,是杜兰特的第一个特点,这也是很多球队坚信杜兰特能从跟腱重伤中恢复过来的最重要原因。
灵活+速度=难以防守
杜兰特不仅仅只会投篮,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脚步灵活,而且突破速度极快,经常一步就能突破防守球员。在杜兰特的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做出“cross over”的动作。这个后卫的招牌动作,杜兰特做出来一点都不显得笨拙,相反配合他的大长腿,突破效率明显更高。
杜兰特还有一手不错的传球技巧,特别是在加盟勇士之后,他的传球功力开始充分展现,场均可以拿到5.3次的助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兰特人物传记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兰特人物传记读后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