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青海省改革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青海省改革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个具体要看改道的定议是如何划分的了,一般来说黄河决口最容易造成黄河改道,往年就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了, 不过现在基本上不会再出现决口和改道,除非是工程和建设的需要了。
俗语中的百年一改道,从有史记录上来看黄河最少经过二十多回改道,而且这个改道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受灾影响面也是比较大,要不然也不会划归到改道之词。
究其改道的原因,基要上就是两种,一为天灾,一为人为。
纵观黄河,其实黄河至诞生之日起,除发生得大改变之外,其实一直在做微小的改道之路,从高起的河堤,堆积而起的沙地,它一直在变化着,只有时间的沉淀才会显现出它的变化。
黄河自古以来“善淤、善决、善徙”。黄河下游由于决口,主流迁徙导致改道。
据史料记载,黄河共有六次大改道:
1、第一次大改道是公元前692年;
2、第二次大改道是是公园前132年,此次决水大片漫流延续了长达六七十年。
3、1048年是第三次大改道。
4、1194年,在阳武的一次决口是第四次大改道。
5、1489年弘治时是第五次大改道。
6、1855年兰考铜瓦厢决口是第六次大改道。
说到“黄河改道”,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火遍两岸三地的古装剧里,唐朝大臣正向唐高宗紧急汇报“黄河改道”的事情,却不料大臣们说得心急火燎,唐高宗却听得昏昏欲睡,竟真在朝堂上打起了瞌睡。好不容易醒了过来,却也只是打着哈欠回了一句:“不就是黄河改道嘛,只要对老百姓有利,朕就准他改道了。”当场雷翻群臣。
不过,放在真实历史上,“黄河改道”可真不是皇上“准不准”这么简单,几乎每一次改道,都是古代中国一场持久的灾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的黄河水,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黄河的水文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多灾多难:5454公里长的黄河,平均每年带走16亿吨泥沙,下游的河床因此年年增高,把黄河“托”成一条地上的“悬河”。“改道”也成了极易发生的灾难。从古代到20世纪五十年代,黄河下游有记载的灾害,就有一千五百次之多。“改道”也有二三十次,大规模的改道有六次,史称“黄河六徙”。
这六次“大改道”,第一次发生在春秋年间的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浚县决口,在河北黄骅市入海。六百一十三年后,黄河在“新朝”年间再次改道,经过数年泛滥后,确立了从山东***入海的河道。北宋仁宗年间,黄河又从濮阳决口,取道天津入海。
金朝年间,黄河爆发了“夺淮入海”灾难,在中原一分为二,南线夺取淮河河道,北线从山东入河。明朝弘治年间,经过明朝整修,黄河彻底占领了淮河故道。1855年,黄河在兰考决口,重新经山东流入渤海湾入海,形成了今天的黄河线路。这六次“改道”,史称“黄河六徙”。
每一次“改道”的背后,都意味着黄河下游空前的灾难,也见证了一代代顽强不屈的中国人,用辛劳汗水治理黄河的过程。而以破坏力和对今天的影响来说,六次“改道”里值得说说的,则是“第四次”和“第六次”。
首先是“第四次”,即黄河“夺淮入海”***。虽然“夺淮入海”发生在金朝年间,但祸根却是宋金战争时种下。1128年,南宋守将杜充为阻遏金兵,扒开了黄河大堤,结果汹涌的黄河水从此疯狂南侵,肆意侵夺黄河故道,最终在1194年彻底占领了淮河河道。令淮河至今依然“没有出海口”。
信用青海是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网站
信用青海隶属信用中国网站,由国家发展改革改革委、人民银行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百度公司提供独家技术支持门户网站。信用青海涵盖了单位和个人诚信、失信的相关内容。
例如当下使用最频繁的单位、个人“信康码”。是通过“信用青海”微信公众号、“青海省信康码”或支付宝小程序申领。如实注册填报“信康码”相关信息,按统一规则生成红黄绿码。虚***申报或冒用他人“信康码”将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触犯法规的将依法处理。
从地域角度来讲,地处西北内陆的兰州和西宁,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已经渐渐地与中东部重要城市拉开了不少的差距,当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兰州-西宁城市群规划发展的通知,我们从这项政策解读其中的关键。
1.在西北内陆兰州,西宁作为两家省会,距离最近,交通方便,这样是最有利于建成城市群的前提条件。同样作为难兄难弟,在改革发展的历史潮流中,都经过了令人难过的发展史,尤其兰州,改革开放前的国家大后方,产业发达,人均收入高。在改革开放后,制度改革不利索,导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走下坡路,与几十年前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宁,同样也是。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国家西部战略已经出现,所以兰西在折腾了几十年后,终于在现在开始走上快速路。
2.在兰州-西宁城市群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承接点-兰州新区,作为第5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承载着“西北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位置,兰州新区从批复到现在,在质疑声中不断发展,已经开始慢慢凸显它重要的节点城市作用,在兰州新区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时,我们看见了发改委兰-西城市群通知,足以证明,兰州新区的承接点作用已经开始逐见成效,当下兰州-兰州新区-西宁的大模式迎来了契机!
3.“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使得我们西北内陆的城市开始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恰巧,兰州和西宁便在这中间担当着中转站的重要角色,所以说,兰州西宁,赶上了“一带一路”的春风。
4.古人云“三个臭皮匠,顶的一个诸葛亮”,兰州和西宁本来就经济情况薄弱,所以更需要作为一个整体去共谋发展,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更多的便利,同步快速发展。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型模式。过去,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把一个区域的***集中向一个城市倾斜,尽管可以快速促进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但却造成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根据一个区域内不同地方的优势和劣势,从整个区域系统来谋划经济协调发展,形成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与周边中小城市或城镇协同发展的新型格局,从而缩小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落差。
换句话说,过去各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是比拼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属于“单打独斗”范畴;现在,各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的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整体竞争,属于“群殴”范畴,促使区域内不同地方的优势整合,形成优势叠加效应。
具体到兰西城市群,兰州和西宁将在整个兰西城市群系统内谋划优势产业发展,使各自的优势更强。
其中,兰州将重点发展兰州—白银都市圈,推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 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快都市圈同城化、一体化进程。
西宁将重点发展西宁—海东都市圈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
扯淡我信,发展还不是得靠自己,一个省会城市往往会把自己一个省周边城市吸干,更何况你这还是两个省!有好的项目,各省不会考虑自己的市县,会考虑到其他省的市县吗?很好的例子,成都周边,西安周边,银川周边!想想可能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青海省改革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青海省改革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