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太宗的人物传记4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太宗的人物传记4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世民自己让人写了两本传记——《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其它的书都是之后从这两本衍生出来,加了很多的戏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精选的人物有古代名人:人文始祖——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盛世君主汉武帝——刘彻,还有汉高祖——刘邦,周武王——姬发,唐太宗——李世民等等的帝王人物;精选的近代名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人物。还有在某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如:文字创造代表者——仓颉,治水英雄——大禹等,在思想方面有作为的人物,如:道家老子——李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胡适等
陈寅恪(1890.7.3一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前辈史学四大家”所著《柳如是别传》应该是比较严谨的历史人物传记吧!
《柳如是别传》,是史家陈寅恪晚年的封刀之作,约八十余万言。
《柳如是别传》描写的柳如是乃明末清初的名妓,嫁给钱谦益。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
陈寅恪自言“世所传河东君(柳如是)之事实,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今撰此书,专考河东君之本末,而取牧斋事迹之有关者附之”。
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缘起有一诗:“平生所学惟余骨。晚岁为诗欠砍头。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谢谢悟空邀请。
最真实的人物传记莫过于正史中的传记了。
比如《史记》中的本纪、列传都是属于个人传记,也是了解历史人物最重要最权威的史料,不可不看。
而二十四正史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属于传记类型。
其他历史人物传记基本都是根据各种史书史料撰写而成的。
比如《XX会典》、《XX实录》、各种文人笔记都是属于史料的一部分,也都是研究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其花时间精力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传记,不如静下心来读一读正史里面关于历史人物的真实描写或历史人物自己的文字或同时代学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评论,这些才是最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是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料。
1《曾国藩》
唐浩明
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读。
共修订了人民文学等老版讹误106处,是唐浩明先生唯一作序版本,同时也是这部经典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2《知行合一王阳明》
度阴山
即使纯粹作为王阳明***一生的故事书来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难得的是,作者把心学体系形成的脉络和精髓基本蕴含在王阳明的人生故事中了,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是双重的,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王阳明传记的最大特点。
3《朱元璋传》
推荐几部好看的:
《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
《朱元璋传》吴晗
《武则天:从三岁到八十二岁》王晓磊《曾国藩》唐浩明
《卑鄙的圣人:曹操》王晓
《慈禧全传》[_a***_]
《武媚娘***》中为了增强可看性,制造矛盾冲突,将徐慧妃塑造成了一个机智聪慧,心胸狭窄欲与武媚娘一争高下的蛇蝎心肠嫔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徐慧妃的人设被毁的稀巴烂。历史上的李世民可是个戎马一生,胸怀广阔的帝王,他会容许一众小妖精在他眼皮子底下作乱?李世民是什么人?他注重的是贤德、才华与智慧,他专情敢于担当,对结发妻长孙皇后充满热切的怀念与尊敬。他看重徐慧妃,不是因其美色,而是因为徐慧是一个才华过人的女子。
《武媚娘***》中,称徐贤妃叫徐慧,取其聪慧之意。但是翻阅史书也有做“惠”的,这个字又有贤德之意。究竟徐贤妃是那个hui字,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她两个字都担得。
徐贤妃因其“才”声名远播,五个月大就会说话,四岁读《论语》,八岁可以做文章。唐太宗听说这件奇事,忙不迭的把她收为后宫,封为才人。徐贤妃到了宫中依然保持着自己女知识分子的那份清高与自傲,从不参与后宫争斗,亦或是女人之间的斤斤计较。她反而更加手不释卷,不断打磨自己的诗文造诣。这得到了唐太宗的欣赏,徐贤妃好比是一个行走的诗文在他的后宫美得与世无争、心神荡漾。
一天,徐贤妃在的宫中,唐太宗下召见她。过了很久她还没到,太宗非常生气。徐惠不急不缓写了首诗呈上“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招还真管用,太宗忙着欣赏诗文,也不见得再怪罪她了。
我们俗话常说“家长横,孩子熊”,这句话用来诠释李世民和李治很恰当。这对父子是一刚一柔,再说回他们欣赏女人的眼光也是很不同的。武媚娘性格刚烈做事狠辣,必然是入不到唐太宗的眼的,唐太宗欣赏的女人,是至贤、至孝的,武媚娘怎么可能得到他的欣赏?除了长孙皇后,徐贤妃便是李世民最贴心的女子了。
徐贤妃这个封号是徐慧死后追封的,取这个贤诠释她的一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你是看了电视问的吧?
武则天,中国女强人,性格刚强刚烈,近于男儿,书法造诣颇高。李世民历经杀伐决断,他喜欢的女人,要聪慧温柔,是贤内助,就像长孙皇后。武则天虽然聪明但是少温柔,明显没有徐慧受宠。还有,不要被电视骗了,徐慧根本不是那样。
首先,我想你弄错了一个东西,就是李世民压根对武媚娘谈不上爱,这不是看那些花花绿绿的电视剧就得出来的结论,而是史书上有证据在的。
和李世民能扯上“爱”这么深情的字的,他的皇后也好,萧淑妃也行,武媚娘就扯远了。和武媚娘能扯上一点感情的,也不是李世民,你可以选他的儿子,李治啊对不对(~_~;)
《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徐贤妃徐惠是长孙皇后外李世民的妃嫔中唯一有传记的,其它妃嫔都是寥寥一两句话甚至几个字的记载。武则天如果不是后面的人生经历,作为李世民的妃嫔,等级较低又没有儿子,是一个字的记载都不会有的。
徐惠比武则天小三岁,入宫时间应该也在武则天之后,是李世民晚年比较宠爱的年轻妃嫔。从徐惠的品级变动就可以看出徐惠很受宠。
李世民这代,后宫妃嫔的等级如下所述: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徐惠最终入宫时受封才人,是正五品,品级比较低,不久后升到正三品的婕妤,接着成为正二品的充容。李世民死后,徐惠不久后也去世,年仅24岁,被追封为贤妃。
(徐惠)
徐惠是一位才女,经史文学皆有很高的水平,贞观22年的时候曾经给李世民上书,劝谏李世民少修宫室及进行战争。徐惠能有独立的传记,这个因素很大。
相比之下,武则天在李世民的后宫时间长达12年,应比徐惠多三到五年,但品级一直是正五品的才人。武则天在李世民的后宫肯定不甚得宠。
对待自己的才人,李世民显然把徐惠挂在心头,而武媚娘一直受到了冷落。这是一个事实。
武媚娘之所以能进入李世民的后宫为才人,很大原因出于李世民对武家母女的同情。武媚娘的父亲武士彟是李世民父亲李渊的老朋友。他为人忠厚可靠,给李渊的建功立业出过大力。在李渊建唐后,武士彟由商界转入仕途,官至荊州都督。听说李渊死了,武士彟伤心不已,泣极而亡。武士彟死了,杨氏和三个女儿的日子急转真下,因为武媚娘同父异母的两个兄长对后妈横挑鼻子竖挑眼,杨氏和三个女儿过上流离失所的生活。
这事传到李世民耳朵里,他觉得功臣之后不该这样。于是在638年,把杨氏的二女儿召进宫中当才人,给她踢了名号“媚娘”。当然,史书上记载,李世民听说武代貌美,便将她纳入宫中,大体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当了十二年的才人,李世民与武媚娘之间几乎什么事,除了驯马之事,似乎历史没有记载他们有过什么交集。而真正武媚娘靠近李世民的时间是,在他晚年生病卧床时,武媚娘被安排成一个保姆角色。
而同为才人的徐惠,命运却大不相同。传说徐惠四岁通晓诗书,八岁文已出众。进入李世民后宫为人才后,因才貌双全,温婉贤淑而得李世民的厚爱。她不但常常伴驾,而且敢于谏疏,往往能说到点子上。因获宠爱,徐惠一路上位,由才人到婕妤,再到充容。
由此可见,比武媚娘小三岁的徐惠在李世民心中份量不一般。在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心头空空荡荡。这时候,很有长孙皇后味道的徐惠便更是入了李世民的心头。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走了,徐惠哀伤成疾,不思茶饭,并盼自己早点死了去侍奉先帝。650年,徐惠走了,被李治追封为“贤妃”。
在李世民一朝,他爱徐贤妃胜过了武媚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太宗的人物传记4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太宗的人物传记40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