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中印战争后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中国与印度有过哪些交集?打过几次?
  2. 中印边境冲突,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印度的目的又是什么?

历史上中国印度有过哪些交集?打过几次?

历史上,中国与印度共发生过三次大的战争,每次都是以印度完败而收场!

第一次中印战争

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事件,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次中印战争发生在汉朝,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公元90年,班超出使西域的时候,路过印度,当时的印度叫贵霜国。班超向贵霜王介绍了大汉王朝的情况,贵霜王听了大汉美女如云,就想要求取大汉的公主。而此时的大汉王朝,因为扩僵开土有限,根本没听说过贵霜这个国家,于是就果断的拒绝了贵霜王的请求。当时的贵霜帝国可不是无名小辈,而是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的世界四大强国之一。贵霜王得知请求被拒绝后,很是生气,于是派兵七万越过帕米尔高原,进攻汉朝的西域属国。班超只是把情况向大汉天下汇报一下情况,根本没动用正统的大汉王朝的军队,直接统领各属国的部队诱敌深入后迫使贵霜帝国投降。这次战争以贵霜帝国完败而结束。

第二次中印战争

第二次战争发生在公元647年,李世民还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印度。没想到当时印度国大臣阿罗那顺篡夺王位,导致国中大乱。阿罗那顺当了国王以后,就对就国王的大臣们赶尽杀绝,就连唐朝特使的军队也要攻击,王玄策只有三十多个骑兵,寡不敌众失败被擒,后来王玄策趁乱逃脱。

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事件,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玄策逃到附属国吐蕃后,没有回到***,而是就地征召军队。得到一万人左右的兵马后,直奔中天竺的茶博和罗城,经过三天的厮杀,攻破了茶博和罗城。斩敌三千,俘虏数千人,溺死一万余人,活捉阿罗那顺。阿罗那顺的妻子带领残余部队逃跑,王玄策继续追击,击败了阿罗顺那的残部,俘虏一万两千余人,五百八十座城池投降。王玄策带领一万余人,打的天竺众国心惊胆战。贞观二十一年五月,王玄策班师回朝,被封为朝散大夫。这一次,印度同样以完败告终!

第三次中印战争

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集中22000余人的兵力,在中印边境东段、西段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刚开始,毛泽东以极大的克制尽量避免发生战争。他坚持说:“就让他欺负,无论如何不要打。”没想到印度以为中国好欺负,不敢和他们动手。更是有恃无恐,不断向中国边境增兵,步步向前推进。

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事件,中印战争后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提出,对印“不打则已,要打起码能保证边界一带几十年的安定”。然后,毛主席手一挥:“扫了他!”东西两线同时对印发起反击。东线,在张国华将军指挥下,风卷残云,印度第7旅溃不成军。西线,在何家产指挥下,只经1小时战斗,即全歼了守敌,接着迅速拔除了印军31个侵略据点。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让印度老实了几十年。

从古至今,印度和中国打仗没赢过。以前赢不了,现在也赢不了,以后更赢不了!

中印边境冲突,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印度的目的又是什么

有几种可能:

第一,莫迪经济学失灵,去年印度经济就颓的厉害,去年没病没灾,今年疫情又没有控制的住,又是蝗灾,飓风,今年够呛,边境小碰瓷可以增加支持率,问题是没控制好。

第二,这个第二是观察此后的动向看出来的,莫迪说:“军队已得到授权,***取所有必要的反击措施”。这隐含意味是有可能用枪,外加上最近印度增兵的情况,我觉得边境是需要警戒加强。同时也隐含莫迪似乎已经无法控制军方。

希望印度不要搞什么印度版本的二二六,其实在之前就一直有人猜测印度军方内部是不是出了问题,

光看这段时间印度军方的表态,印度前北方军区司令辛格.胡达现在是改变之前的规则的时候了,从今以后,所有的争端都应以更军事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像街头流氓一样撕打。军方往往是通过这种“前军方官员”的方式来对外表达立场,以避免出现军队干涉外交的情况。

这一次***疫情乍一爆发开始,印度就对美国亦步亦趋,将责任矛头对准中国,而且惯于在国内有事时在边境挑起冲突转移矛盾,其实在这些动作的背后,印度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

那就是印度想弯道超车,通过提升自己的工业化水平,将自己推进到工业国家,来绕过土地改革的巨大成本,印度一直伺机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因为印度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最近几年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莫迪上台后,推行了货币改革,税务改革,将印度发展的几个大的阻碍解决了一部分。

中印边境冲突,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印度的目的又是什么?

谢谢诚邀!

中印边境的冲突,最终的结局是以双方的既定边境协议。也就是我方继1962年两国发生边境战争以来,双方所控制的实际边境线区域,这一层是不会变的。其它边界地域的包括有争议的区域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有待中印双方的谈判。

印度的目的是什么?

印度的目的这次是因加勒湾河谷边境区域引起的冲突。它是以这个区域为突破口引起既成边境区域两国争议事实,好在谈判中处于弱势一方,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怜悯。你们看泱泱大国怎么样怎么样把我印度这个区域……这叫做我们坊间说的碰瓷讹诈。从而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

这次印度蓄意挑衅,高估自己,盲目自信其背后的推手不外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暗中支持,或许印度军队中有亲西方势力的代理人,目的就是遏制阻挠我国的经济发展,制造事端,引起热点,欲盖弥彰,混滑是非,颠倒黑白。说白了,印度就是个马前卒找茬滋事。这样闹得越欢它们越乐意,得意忘形。

如果印度方面错判形势,不冷静清醒,高估自己的实力那将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两国战争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国***几次表明自己的严正立场,告诫印度不要误判形势,高估自己,切实要求印方严格管控一线部队,处罚带头闹事人员,是正确的,理性的,得力的。

再一个目的印度为美国等西方势力吆喝,出台演戏,最终幻想,印度我跳了舞而且跳了摔跤了,总有一杯米梗吧。

为美国等西方势力推波助澜,浑水摸鱼。

所以说印度这次对我国的挑衅引起的冲突不是一箭三雕加上国内的***疫情漫然,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猖獗,嫁接矛盾转移焦点,给当政者减少压力而酝酿已久的一箭四雕。

中印边境冲突,最终的结局会怎么样?

今年的中印冲突,会让人想起中印洞朗对峙***。中印两国近三年内最近的一次冲突是2017年6月18日的洞朗对峙***。该***于2017年6月18日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中印边界线进入中方一侧境内开始,直至2017年8月28日印度将边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结束,前后历时2个多月。

当时正值金砖五国厦门峰会召开前夕,多方观察并关注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动态。2017年9月3日-9月5日,印度莫迪如期到中国厦门参加金砖五***会,中印两国领导人亲切会谈。

今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与2017年洞朗对峙***相比,无论在冲突时间、冲突过程都很相像。预测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外交和军事途径进行充分地沟通和谈判,避免冲突上升为局部战争,双方回归到冲突之前的状态。

印度的目的又是什么?

印度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1、 无理提出领土要求,虎视眈眈。近现代以来,印度一直向中国提出大量领土要求,特别是对藏南地区虎视眈眈,伺机而动,一旦发现中国忙于国内外重要事务,印度就会有所行动。行动的级别和规模视中国反应而定,大的行动有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小的有2017年的洞朗对峙***。

2、 小规模边境冲突,故意挑衅试探。以极小的牺牲代价,挑衅试探中国的态度和底线,如果中国没有适当回应,印度就可能进一步得寸进尺,步步为营,分段蚕食边境争议领土。

3、 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急需转移国内注意力。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晚23点,印度累计确认572723人,较上日增加18339人。疫情影响之下,印度早就***取“封国”措施,但印度国内疫情防控依然严峻,经济增长严重受阻,感染人数逐日增加,执政党面临在野党及国内民众的舆论压力,试图通过中印边界冲突***,暂时转移国内人民注意力,暂时缓解执政党压力,增加民众支持率,换取政治资本。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印度叫累了然后消停了。

中国始终在冷处理这件事情,不跟印度叫板,也不公开地不依不饶地秀肌肉。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印度不越界,你怎么表演都行,不跟印度打口水仗。

印度吃了亏,国内两党之争又日趋激烈,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十分活跃,逼的莫迪总理不知如何是好,一会儿承认是印度越了界,一会儿又作强硬表态。#莫迪对中印边境争端表态#

因此印度在不停地搞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一会儿高调地找多个国家买武器,一会儿跑到俄罗斯去要求早点交付导弹和飞机,一会儿在中印边境练瑜伽,一会儿派摩托大军奔赴中印边境。总是搞得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然而,印度终究不是中国的对手,他如此虚张声势,只是为了在国际上挽回颜面。

就像两个人打架,一群人围观。打输了耍奈叫嚣:“我家里有青龙偃月刀,我有三百个兄弟,你给我等着。”

打赢的一方为了平息事态,容忍这种愚蠢的行为,但是千万不要笑,给别人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印度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通过和中国叫板,震慑尼泊尔等国家。必须要打败强者,才能震慑弱小嘛。但是随着印度的不自量力的挑衅而宣告破产。

二是通过中印边界矛盾转移国内的矛盾。战争与民族情绪,往往可以掩盖很多其他矛盾。毕竟这个群体的生存环境才是更重要的。

印度跟韩国是一样的,只会叫,不考虑后果的国家,永远自以为是,所以说中印关系的结果,不如去考虑一下日韩的关系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对外,民众导向,是很重要的,若在自身不利的情况下,这种民粹是很害人的。中国在这种民众的导向上,拿捏有度,不像印度,每天的媒体都在报他们又死人,又受伤了,逼得官方要照顾到民众的情绪,这在自身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后面的任何行动,将都会是不理智的。现在莫迪,他在火上烤了,在这种情形上,进退不能自如了,这也是他对平时狂妄的思想买单的。另外,他们也急于报1962年的仇,所以发生小规模的战争是在所难免的,这关键在于后勤的保障,我们国家的武器是自产自给的,印度是到处买***,我们不是对付印度的实力,而是对付“联合国”的军队,因为武器有俄制,法制,美制的,中国应该对症下药,来个精准翻土式的打击,不能打平,要打到印度求饶,如:在锡金一段,彻底地封喉他,让他再争扎个五十年,让他的飞地成为第二个孟加拉。在亚洲,韩国与印度是最需要教训的,不教训的话,任由他们的民族情绪乱狂妄,这对区域是不稳定的。也刚好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不想打,若真的要打,就要***地打。

另外,关于印度的目的,起先,他只是转移国内疫情及经济不利的视线,谁知这把火难灭,我相信莫迪内心是慌的,只是他下不台而以。

所以只要印度敢开第一火,一定要大规模解放全印度,不能再像1962年这样手软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印战争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印战争后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