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国发展历史事件视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法国发展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法国共和之路如此“艰难”的原因:
1、历史因素:法国是千年的封建大国,封建主义传统异常强大,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法国的封建主义传统。
2、 思想因素:法国是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君主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民主共和一时难以深入人心。
3、政治因素: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共和囯缺乏稳定的政治基础,推翻君主制并非革命已经发展到必须建立共和制的程度,而是形势使然。
4、经济因素:法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大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力量比较强大。
5、国际因素:法国大革命所遇到的敌人异常强大,革命几乎遭受到欧洲所有列强的武装干涉,革命过程异常复杂,曲折和艰难。
法国共和之路的“艰难”的历程:
1791---1792,君主立宪制
1792---1804,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我们知道,拿破仑的时候法国是欧洲的霸主,但是二战时期,它又被德军打得落花流水,除了战术,技术方面的问题,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人口,拿破仑时候人口多,法国就强大,二战人口少就被德国打败了
法国上世纪主动退出北约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明面上的原因,另一个则是不能说出口的国家利益诉求!
法国上世纪退出北约,明面上的理由是,法国不愿做美国的跟班,法国要求成为美国的平等合作伙伴,而美国婉拒了法国的要求,因此法国愤而退出了北约!
法国上世纪退出北约的实际原因是,法美两国发生利益冲突。
当时的法国,还拥有面积庞大的海外殖民地。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法国,拥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海外市场。这个规模庞大的海外市场,将会为法国法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时的美国,为了夯实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无法容忍法郎与美元产生竞争的!为此,美国要求法国放弃阿尔及利亚丶越南丶老挝丶柬埔寨等海外殖民地,让这些国家独立!
一旦法国丧失海外殖民地,也就意味着法国法郎丧失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法国的利益将会严重受损。如此一来,美法争端不可避免!由于法国无力与美国开战,因此只好愤而退出北约,以示对美国的不满!
谢谢邀请,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法国从来没有退出北约,题目所指的应该是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2009年萨科齐任总统期间,国民议会多数通过重新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的决议,法国有条件的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
1963年戴高乐的言论,他认为美帝国主义主导欧洲是***烦
第一个***可以被称为法国“戴高乐主义”独立自主外交的代表***件,而第二个***则是萨科齐***对戴高乐主义的放弃,改为大西洋主义(即法国更多和西方盟友特别是美国合作)。
60年代法国为何要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呢?首先是法国已经是不是1945年满目疮痍的法国,1949-1969年法国经济增长率高达4.7%,在欧洲仅次于西德,反超了英国。同时,政治上,国际上法国实现了非殖民化,主动或被迫地放弃了越南和非洲等殖民地,同时政治上通过修宪建立第五共和国,内政等到了稳定。总而言之,法国有了对美国说不的资本。
不过,当时法国国际局势相当不利,政治和军事领域,欧洲被一分为二,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强有力的控制。法国希望在两强中赢得独立。经济上,法国和德国通过欧共体实现了联合,取得一定进展。
另一个欧洲大国英国在北约事务以及核武器领导权问题上以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提出所有北约核武均由美国统一指挥,美国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各成员国不***展核武器。
戴高乐从两次世界大战教训(美国分别于1917年和1941年底参战,此时法国已经交战多年)以及国际局势出发,认为法国军事特别是核武器指挥权必须掌握在法国自己手中,于是从1959年开始就将法国海空军从北约统一指挥中独立出来。1966年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独立发展和指挥核武器,并且驱逐所有驻法美军。今天北约总部就是那个时候从法国巴黎南郊的枫丹白露迁往布鲁塞尔的。可以说,戴高乐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让法国重新找回了独立大国地位,也打破了美国独霸西方阵营的格局,意义深远。
2009年,萨科齐宣布重新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其实也有先决条件。就是美国不得阻挠欧洲防务独立,欧洲防务一体化要取得进展,同时法国在北约系统中必须获得相当地位。也就是说,法国用加入北约换取美国对欧洲独立防务的支持。所以这次重新加入北约还是为了巩固法国大国地位,只不过是***取和美国合作而非对抗的手段。
这是戴高乐坚持发展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也是总结了二战中法国惨败原因,求人不如求自己,解决问题首先要靠自已。
美国以马歇尔***援助之计,成为北约的领导者自居,对欧洲人的事务横加指责干涉,什么都要听美国的调兵遣将,这也包括法国人,出于民族尊严性,也为独立自主维护身利益出发,坚持法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必须独立完整,与美国分歧太大,不想当美国的附庸者,坚持欧洲人的事务,欧洲人自己管理,美国只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不是来指手画脚的。
戴高乐决定退出北约,独立构建法国自己的国防政策与外交灵活性。这为欧洲人树立了榜样。
使法国能单独的成为受尊敬的国际大国。法国在与德国问题上努力化解了,两个国家的三次战争中带来的世仇,成为欧洲大陆上用平等互利的原则,消除了对抗,与互相制衡,摆脱了互为敌对势力的源头,使德法两国以经济互相螎合对方,发起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使两国更为紧密联系到一起,这对我们国家均有借鉴的意义。
后来欧洲各国都坚持自主性后,美国也为战略性需要,准许法国自己拥有独立自主的国防体系,法国人单独也抗衡不了苏联的军事压力。因此法国🇫🇷又重返北约框架内。
法国退出北约发生在戴高乐时期,戴高乐的民族意识非常强,不愿意受美国摆布,希望确立法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所以退出了北约。
阿富汗战争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欧洲体系化进程并不理想,德国成为欧盟老大,法国地位弱化,加上俄罗斯的现实威胁,使得法国不得不在寻求报团取暖,在萨科齐执政时期,重新加入北约。
东欧国家削尖脑袋往北约进,但是法国当年为什么要退出北约?第一任北约秘书长说过,北约最初的作用就是请美国人当家作主,阻止苏联人压制二战后的德国人。但是对于当时的法国来说,心情非常复杂。
首先法国也是二战前的列强之一,但是二战表现不佳,由于戴高乐的原因,最后依然以战胜国的地位取得胜利。但是二战期间的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还有波茨坦会议都是围绕着美苏英三巨头,根本就没有法国什么事儿。
虽然法国以第四大国自称,但是和加拿大这些北约创始国一样,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法国不甘心屈居人下,势必要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在1952年,北约总部从英国伦敦搬到了法国巴黎,此时法国以为地位会提升,但是在美国心理,并没有把法国看作是大国或者是强国。北约的决策权都是英美来决定,这让法国很郁闷,当时的法国七年时间换了13个***,国家也是混乱不堪。
与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忌讳取祖宗一样的名字,认为是大不敬。
而西方人却乐于取祖宗一样的名字,认为是向祖宗致敬、学习的表现。
比如一个叫爱德华的祖宗很勇敢,那么子孙取名爱德华就是希望个那个同名的祖宗一样勇敢的意思。
再比如一个叫约翰的祖宗很怂,后世可能就不会再有人叫约翰了。
取名跟家族史有关。
同名多造成混淆,甚至出现祖孙几代都史一个名字,比如爱德华一二三世和黑太子爱德华,他们分别是曾祖、祖父、父、子,为了避免混淆用世序区别之。
比如亨利二世并不是亨利一世的儿子,而是外孙,因为亨利是第一个叫这个名字的英格兰国王,而亨利二世是第二个。
亨利一世的独子死后,***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英国第一个女王,但却被姐姐的儿子,也就是外甥抢先一步,他就是英王斯蒂芬,后来外孙小亨利还是得以继承王位,尽管是外孙,他没有叫三世,而叫二世。
所以世序跟继承爵位顺序有关,跟辈分无关。
英国有一个威廉一世,德国也有,为了区分通常要加上爵位「英格兰的威廉一世」和「德皇威廉一世」。
历史上欧洲王室的XXX几世其实是后人定的,在英文中标一个罗马数字仅代表第几个叫这个名字的人。港台一般翻译为“XX第几”,只有大陆才翻译成“XX几世”。其实这种翻译法很不得当,搞得他们家祖上是从XX一世往下排的一样,给读者造成很大的误解。
有时候这个罗马数字与辈分有关,有时候无关。比如,英国历史上有很多国王都叫亨利,第一个叫亨利的人是征服者威廉的幼子,他在哥哥威廉二世去世后继位,是诺曼王朝的第三位君主,但他是第一个叫亨利的人,所以他是亨利一世。
▲亨利一世▼
但是,亨利二世却不是亨利一世的儿子,而是他的外孙。诺曼王朝到了亨利二世就改朝换代了,因为亨利二世是法国安茹伯爵的儿子,所以这个朝代叫安茹王朝,但由于他们家族的徽章是金雀花纹样,历史上又被称作“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生了很多儿子,就像历史上所有帝王的暮年一样,他控制不了儿子们的争权夺利。几个儿子先后称王,最后的胜利者是亨利二世的小儿子“失地王”约翰(这个绰号的意思是,他爹已经没有土地可封给他了!),史称“约翰一世”,也就是历史上第一个叫约翰的国王。
约翰一世挂掉之后,他儿子被权臣们拥上位当了国王,史称“亨利三世”。从辈分上说,亨利三世是亨利二世的孙子。
▲亨利三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亨利三世挂掉以后,继任者是好几个爱德华,到了第三个叫爱德华的人(爱德华三世)统治英格兰时,由于他儿子黑太子爱德华的早逝,孙子理查二世年幼继位,几位叔父如狼似虎,实权被叔父兰开斯特公爵把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国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国发展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