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一千五到一千八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一千五到一千八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有名的好马有下列几种:
1、汗血宝马,“汗血宝马”(Akhal-teke horses,本名叫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人工饲养历史最长的马种之一。这种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因“出汗血”而闻名。主要在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繁衍生息,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
2、赤兔马,“赤兔马”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赤兔马,不是汗血宝马!赤兔马是全身呈现大红色!
3,的卢马,“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辛弃疾《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千里马,“千里马”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古代有名的好马有下列几种:
1、汗血宝马,“汗血宝马”(Akhal-teke horses,本名叫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人工饲养历史最长的马种之一。这种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因“出汗血”而闻名。主要在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繁衍生息,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
2、赤兔马,“赤兔马”本名“赤菟”(身体大红色,像老虎一样凶猛的神驹)乃是马中的皇者,非超凡之人不可驭。赤兔马,不是汗血宝马!赤兔马是全身呈现大红色!
3,的卢马,“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辛弃疾《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千里马,“千里马”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当时秦庄襄王即位三年,挂了,秦王政继位。秦王政尊敬吕不韦,管他叫叔叔,还让他做了秦国的相国。那时候,秦王政年龄比较小,于是太后和吕不韦就经常做羞羞的事情。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几个人都拥有大批能人异士。吕不韦觉得脸上挂不住——秦国这么大的疆域,我是相国,门客还没他们多?!于是他就努力收人,给出很好的待遇,最后达到了门客三千之多。
那时候诸侯的门客都喜爱写书,吕不韦也跟风召集人手开始写书。书一共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多万字!(当时写书都用竹简,这个字数可了不得)这部书叫做吕氏春秋,吕不韦认为写的很了不起,于是就在咸阳城门上挂了千金(一千个钱,此金非黄金),说,有谁能改动我这书上一个字,就给一千金!
史书记载到此而止。到底有没有人能够拿到这一千金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吕不韦的目的不在于修改书上的内容,他的目的在于宣传这部书和自己,还有秦国。——没人能改,说明书写得好,他脸上有光;有人能改,他付钱,那么诚信的名声就落下了。
来自吕不韦,战国时期,这位老吕编了一部书叫《吕氏春秋》然后牛皮的不行,就放话,我这书如何如何6,666,相当6,谁能在我这本书的基础上增减一字,赏千金,所以就有了一字千金的由来
举清朝县令为例,县令收入有两大部分:一个明面上的俸禄以及税收损耗;第二个是灰色以及黑色收入。除了收入,清朝官员还有明面上的惩罚性以及捐赠开支,这种惩罚以及捐赠随意性比较大,一般官员一年连罚带捐能有十年薪水
罚薪加捐赠一举两得,一面可以惩治出错官员,另一方面变相增加税收,得名又得利。这样县令年底收入,就是合法非法的收入减去十倍的薪水
县令七品,俸禄是定死的,一年45两白银,以及45石粮食收入
在我们这地方有百亩百石说法,就是一百亩上好良田能收入粮食一百石。县令的俸禄,相当于县令一家有田20亩,外加每年额外收入45两。清朝人均耕地变化比较大,清早期人均耕地面积7亩左右,乾隆中期之后,大约三亩地,按照一家五口人计算,每家耕地大约15亩到35亩之间
总的来说,和普通农民老百姓相比,县令俸禄这块收入,大约是老百姓家的三四倍,这不算多,胜在不需要自己耕田劳作
除了俸禄,县令火耗这块收入是大头
所谓火耗,银两方面是指各地银两散碎以及成色不一样,交税之后需熔炼重铸,这样产生的损失就是火耗;粮食方面是指粮食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人吃马嚼虫食鼠咬损失。无论粮食还是银两,有损失就得补足,所以各地收税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增加税收比例
乾隆18年,大清税收白银约4913万两,粮食约1274万石。当时清朝共有县约1500个,这样,平均每县税收大约白银32753两,粮食8493石。如果火耗额外加收百分之十,一个县就能结余白银3275两,粮食850石,如果加收百分之二十呢?
各地火耗比例也不一样,比如同治六年,四川宜宾加收火耗银百分之十五;同治七年,安徽休宁加收火耗银百分之八……用清朝皇帝的话说,火耗这块没办法,如果地方官只收百分之十,就是好官了……
雍正时候大清开始实行火耗归公,这样官面上讲县令就拿不到这块收入了。不过雍正在实行火耗归公的同时,也实行养廉银制度,所谓养廉银,就是在火耗里面拿出一部分银两按级别分发给地方官。这块核算到县令级,他们一年能分到600-2000两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一千五到一千八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一千五到一千八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