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关于李鸿章历史***的感想,关于李鸿章历史***的感想和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的感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的感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果李鸿章穿越到今天,他会作何感想?
  2. 李鸿章不能承受朝廷官员的腐败之重,负重前行,是个悲情英雄,你认可吗?

如果李鸿章穿越到今天,他会作何感想?

少年不识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这句话是以年龄段来区分对于李鸿章的认知,现实却是,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社会里,还真有很多顶着“未成年大脑”的中年人、老年人,这就不是年齿所能解释的了。中堂大人在大清朝的确是再造玄黄,可是即便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也并没有给大清朝真正意义上带来近代化的动力,整个朝廷,甚至是中堂大人自己还是沉浸在“天朝”当中的。无论是在面对革命还是改革他们的态度是实用而保守的,虽然说一代人是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可是,倘若是放在大清手里,恐怕中国的近代化道路还不知道得多少个10年,多少代人?预备立宪都得10年,什么时候能完成民族独立的任务呢?成王败寇本身是结果论,但是问题是成败本身并非朝夕。教科书看起来是显得严苛,可是中堂大人对于国家民族来说,确实也是有愧的

那李鸿章恐怕做梦都要笑醒了,在这里先强调一个观点,李鸿章不是庸才,更不是祸国殃民的蠢才,自始至终他都是想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心态在做事,晚清时局不靖,并不是李鸿章加剧了当时的积贫积弱,相反如果没有李鸿章在国际舞台上闪转腾挪,慈禧太后以及晚清的境地可能会更差可能会更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的感想,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的感想和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鸿章要是穿越到今天看到如今的发展形势,绝对可以瞑目了,因为李鸿章做为晚清眼界最开阔的人之一,一直有一个梦想,对,一个梦想,那就是把西方列强统统赶出中国,同时收拾日本,以洗甲午战败之耻辱。

李鸿章代表晚清***签了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赔了那么多钱,内心还能真有想法有理想有抱负,这就是一个有作为有担当的晚清重臣该有的态度,李鸿章本来在他活着的时候就想着报仇的事情。


为此他还专门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游历西欧诸国及日本,试图从中找到一雪前耻的途径和门道,但是李鸿章出去转一圈可以说完全心死了,为什么?李鸿章1896年出去的时候,西欧诸国都发展工业文明上百年了,机械化大生产看的李鸿章心潮彭拜。

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的感想,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的感想和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一方面找到了大清落后挨打的根由所在,同事他也知道大清断不可能有追赶的可能和希望,没有匹配的制度来发展近代工业,就洋务运动还是李鸿章勉力为之,同时也是落得一地鸡毛,毁誉参半。


但是大清完成不了的任务在现在来说却是十分的现实和清晰的了,李鸿章要是穿越过来,心里除了乐恐怕就是惋惜了,当下的局面,大清玩不起也玩不了,李鸿章是政治人物,甚至说是政治家,他有他的立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他的政治理想,这虽然很封建,却也很纯朴,不会掺杂乱七八糟的东西在里面。

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也许就是李鸿章对来世的期许吧!

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的感想,关于李鸿章历史事件的感想和体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鸿章其人,是中国古代忠君思想的近代实践者,对得起“以天下为己任,挽大厦于将倾。”评价

这人是腐朽大清王朝忠臣,封建末日时期补天者,一位临死仍眷念国家危局老人,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推行“和戎”外交,无一不是为拯救“大清江山”。晚清重臣的他忠于传统封建主义而又颇具改革精神,言行,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因而有时顺时代潮流,有时又阻历史车轮。

他的一生其实是中国近代史缩影,那就是“忍辱负重,心有寄托。”任何片面评价都不公平。

作为满清忠臣,他忠于职守将全部力量贡献给这个在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时代。站这样角度,我们指责他卖国,你认为正确吗?

李鸿章一生因洋务运动起,由洋务运动落,起落间,为之付出无数心血老人,三十年来无数坚持,最后还换不回一生公正的评价吗?

他一生成果,在甲午后随日本铁蹄灰飞烟灭,舰炮临门时,谁能替他出头?当然没有,满清***满朝上下,没任何人可以代替他?

面对慈禧狂妄向十国宣战,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中华大地因爱国名义,而变成修罗场时。八国联军又一次踏入北京,又一次伤害,又一次屈辱又一次条约,谁能替他背?

在两次轮番打击之后,李鸿章决定踏上西行之路,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一看这个世界到底如何。于是才有了李鸿章出访欧美这最后一件大事。看到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而变得面目全非的世界,一声叹息,如一声惊雷在他心中回荡。

回国后不久他就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临终前,对慈禧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立宪”。

如果看到如今的中国,绝对可以瞑目了,因为他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西方列强赶出中国,收拾日本,洗甲午耻辱。他一生签那么多不平等条约,赔那么多钱,不是他的错,这是一个有作为有担当晚清重臣该有态度,他活着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想报仇。

李鸿章不能承受朝廷官员的***之重,负重前行,是个悲情英雄,你认可吗?

李鸿章是不是所谓的“悲情英雄”不得而知,但是他既有开明的胸怀和并不僵化头脑,又有对清朝的耿耿忠心,倒是千真万确的。

在晚清那个国家正值危急存亡之秋的特殊时代里,由于清王朝的不思进取和统治阶层内部的因循守旧,导致了朝廷***丛生,国家的发展进程严重滞后,面临着即将被历史淘汰的必然结局!

(光绪皇帝——百日维新的主导者)

对此李鸿章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做为清王朝的卫道之士,李鸿章怎肯甘心坐视其因积弊日深、僵化守旧,而走向覆亡之路呢?因此他才会与曾国藩等开明官僚一起倡导洋务革新,试图用洋务运动的方式,给清王朝的衰老肌体注入新的活力,以便挽救这个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王朝,免于被历史淘汰。

然而在1900年以前,清王朝上层的守旧势力仍很强大,他们一心想要维护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绝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自己的利益因为革新而遭受侵害。于是许多守旧官僚便与李鸿章打起了太极拳,处处于以掣肘、处处给于羁绊。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势力太强大了,所以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有所顾忌,因此便只能釆取居中制衡、有所妥协的方法,来调整开明派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以便稳定晚清的政治局面。

(晚清洋务派干将——李鸿章)

不过这样一来,可就给力主革新图强的李鸿章带来了困扰——他不仅要顾忌到慈禧太后这位大老板的顾虑,还要顾忌到帝党与后党之间的斗争,更要周旋于纷繁复杂的朝局之间。在内部有守旧派掣肘的压力,外部又要应对列强的贪婪欲望的复杂局面下,李中堂的日子过得是非常艰难的!而后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集洋务运动数十年之大成的北洋水师,遭受了灭顶之灾,被新崛起的昔日蕞尔小国日本打了个稀巴烂!就此李鸿章为之辛苦了30余年的事业,便以破产的悲情下场而终结了!而一向被人非议的李鸿章,当然也就成了守旧派口诛笔伐的焦点,因此而被逐出了权力中枢!

其后在1900年的庚子国变之后,李鸿章又被清***任命为议和大臣,继续为慈禧太后当背锅侠,从而又与八国联军(实为十四国)签下了其人生中的,最后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也因此李鸿章又多戴了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在此后不久李鸿章就去世了。

当深受列强***的慈禧太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搞新政时,其实己经错过了进行全面革新的时机!被动的新政已经不能起到挽救清朝覆亡的作用了,而那位为挽救清王朝奋斗了一生的李鸿章,己经看不到这些了!

(晚清的实际掌舵人——慈禧太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李鸿章历史***的感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李鸿章历史***的感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