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抵抗外敌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抵抗外敌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有许多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现例举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事迹。
戚继光,明朝军事家,抗倭英雄。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
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
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2.冉闵——抗五胡的英雄。
3.李靖——抗突厥的英雄。
4.杨业、杨延昭——抗辽英雄。
第一是战国到汉朝时期。此时的中国文明仅中原一带,战国秦、赵、燕三国于北方修筑长城,抵御北方匈奴。齐国在其南方修筑长城,抵御南方淮夷。但此时无论淮夷还是匈奴,都只是小部落。到秦国一统,始皇帝威震四宇,《过秦论》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到了汉朝,汉武帝是修长城的主力军。汉武帝初期的长城抵御匈奴小规模袭扰,但由于汉武帝雄才大略,打的匈奴屁滚尿流,导致其后期的一万里长城都成了摆设。
第二是北朝及隋朝时期。此时漠北突厥刚刚兴起,开始南下袭扰,隋朝建国开始,便在隋文帝的主持下修筑长城。到隋炀帝继位,除了北方的突厥,西北的回纥、契丹也开始时常骚扰,也把修筑长城当成重要国防建设来抓。隋朝两帝二十八年期间,共分七次调发200万劳力修筑长城。但等到隋末突厥强大,隋朝的长城又抵御不了了。
第三是元朝统一之前,由于契丹灭亡,北方各部族混战不已,小规模的抢掠时有发生,金国为抵御骚扰,从静州起,迤逦东北行,达女真旧地筑起长城。等强大的蒙古铁骑摧枯拉朽而来,这段长城也失去了作用。
第四便是明朝,而且现今最有名的八达岭长城便是明代弘治、嘉靖、万历三代共同完成。明代长城主要抵御被朱元璋打跑了的蒙古人,由于惧怕蒙古人之前摧枯拉朽的攻势,又因为蒙古遗族时常小规模南下扰民,有明一朝每一代皇帝都对长城添添补补,这也造就了气势磅礴,蜿蜒雄伟的六千公里明长城,这不可谓不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抵抗外敌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抵抗外敌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1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