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口老龄化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口老龄化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的增加是生育率和死亡率水平降低的结果,生育率的下降造成了低年龄组人口数量的减少,死亡率的下降则导致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从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形成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人口生育率快速降低。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育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总和生育率迅速从5.8下降至更替水平(2.1)以下,仅用30年至4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用一个世纪乃至更长时间才完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在缓解人口过快增长压力的同时也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6年的76.4岁。在6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41.4岁,提高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这无疑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生育高峰连续推动。人口惯性是人口自身发展的规律,现有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在1949年至1958年、1962年至1***6年、1986年至1990年,出现过三次生育高峰,这会在21世纪上半叶演化为三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除以上直接因素外,一些间接因素也推动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例如,城镇化快速发展,通过提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和降低生育率水平间接推动人口老龄化进程等。
这是一个综合因素造成的,我国从农业经济社会快速进入到工业经济社会,同时段由于我们过去工业基础十分簿弱,我国社会一直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阶段,农村只有人口众多,才能发展的更好,人多力量大吗。所以越生越多,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了,人口从数量型迅速转变为了质量型,倒致新生人口极剧下降,整个社会快速进入老龄化。
很大程度上来说,社会人相互形成小圈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所承担的不同程度的社会压力,这导致大家觉得自己也可以舒舒服服的自己过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像生孩子就是很多新增人员不愿意结婚或者再生!更多是社会人内卷社会人导致的!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现象。
一、鼓励生育。适当放开***生育政策,鼓励人们生养二胎,从根本上增加劳动力人口数量,解决老龄化问题。
二、延迟退休。改革退休制度,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让老年人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后果:1,加重现有劳 动人口的负担;2,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3,给***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口老龄化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口老龄化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