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秦汉时期春节的历史***,秦汉时代春节的名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汉时期春节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秦汉时期春节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肇庆裹蒸的来源和历史?
  2. 过年在我国古代有什么意义呢?

肇庆裹蒸的来源和历史?

庆裹蒸制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已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据《南史》记载:“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曰:‘可四片破之,余充晚食。’”

这里讲的是南北朝齐明帝一段逸事:太官给皇帝送来肇庆产的裹蒸,他将其一分为四,先吃一半作午餐,留下一半晚上再食。肇庆产的裹蒸在当时已经成为“贡品”、“御食”。

秦汉时期春节的历史事件,秦汉时代春节的名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肇庆裹蒸,是广东省肇庆地区汉族传统名小吃。

节日食俗,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肇庆裹蒸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逢年过节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习。肇庆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种。用料包制特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以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肇庆位于广东中西部,有岭南故都之誉。当地的裹蒸是肇庆地道的特产。   

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农民悲苦难言。 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了。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端午节包裹蒸和粽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由此可见,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记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秦汉时期春节的历史事件,秦汉时代春节的名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裹蒸还曾奉为贡品,南齐书记载:在皇帝御食中,有“裹蒸”这一道菜。皇帝十分喜爱:“我食此不尽,可四片破之,剩余权当晚食。”   

清代诗人王仕祯有诗赞肇庆城乡除夕熬煮裹蒸的盛况:“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 

过年在我国古代什么意义呢?

在古代,春节也是一家人祭祖的大日子,在今天,即使我们家中都很少会再供奉祖先牌位了,但是除夕祭祖这个形式,依然潜移默化地保留和传承了下来。是以一种什么方式来体现的呢?就是:过年回家,回家团圆。

秦汉时期春节的历史事件,秦汉时代春节的名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即使春运的票再难买,人们也是要不顾一切地奔赴家中,去和家乡的父母亲人、父老乡亲团聚。对于家中长辈要去礼敬、去尽孝。

所以,过年回家,这是中国人过春节不变的主题。至少,在春节这个以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节日里,也是要尽可能地去做到一家团圆。因此年文化的主题,就是家文化。

中国作为流传数千年得农耕社会,春节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按照农耕的时令,中国人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应该做啥,令人一目了然。

而到了冬天,对于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到底要干啥?地种不了,也没其它的***方式,于是大家趁着农闲哈皮一下。而这个时候人大多无事,参与者广泛,所以春节就成了一年当中参与者最多,最隆重的节日。

此外,根据古人对物候,气象的观察,冬天之后春季到来,万物复苏。有重新开始的象征意义,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节在人们眼中,也是走向新的起点,具备新的希望的节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汉时期春节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汉时期春节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