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真宗时期历史事件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宋真宗时期历史事件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真正宋真宗,宋真宗在位期间,官员、军队的数量都得到了迅速的增加,直接掏空了北宋的国库。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北宋出现了“海内虚竭”的状况。人们对北宋的评价,常常用“积贫积弱”来概括,其实在北宋初年,国库还是非常充盈的。宋真宗为了粉饰太平,搞了一系列装神弄鬼的活动,将太祖、太宗积累的财富消耗殆尽。
宋真宗志得意满,但是整个北宋王朝却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2-3]。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年),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
一是边境危机激化。辽虽与北宋缔结“澶渊之盟”,但辽对北宋的侵扰,始终没有停歇。党项族李元昊日渐桀骜,不臣之心日显,冲突屡屡爆发。北宋丧师失地,被动应付。北宋“积弱”之势日益恶化,宋仁宗难辞其咎。以至南宋史家吕中慨叹说:“元昊所以敢于凭陵者,人皆以为宝元、康定(宋仁宗年号)积弱之故。”
二是财政危机激化。当时经济虽繁荣富庶,但贪官污吏搜刮成风,底层民众生计贫困,朝廷财政困窘。仁宗没有彻底消除北宋“积贫”之弊,较以往反有恶化趋势。这也是后来宋神宗、王安石推行变法图富强的主要动因。
三是社会危机激化。由于贪官污吏横行,民生艰困,走投无路的民众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暴乱。据不完全统计,北宋民变、兵变有史可载者共计203起,仅仁宗一朝就有57起,是北宋九朝之最。
街市的繁荣掩盖了内在的虚弱
稳定、繁荣的表象下,掩盖的是严峻的边境、经济、社会危机。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仁宗,难道不知情吗?他当然是有清醒的了解的。因此,他才会听从欧阳修的进谏,拒绝阿谀奉承的地方官们进献所谓“祥瑞”的做法:“诏诸祥瑞不许进献。”尽管他很想在自己的尊号中加上“大仁至治”四字,并暗地授意宰相富弼领衔上奏。最初不知实情的知谏院范师道、知制诰刘敞等激烈反对,理由就是“今天下未可谓至治”。
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宋仁宗节俭爱民。仁宗皇帝不光对人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但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衣食非常简朴
北宋诗词著名。苏轼、苏辙考中进士以后,宋仁宗看了他们的文章后,赞叹不已,称为子孙物色到了两个宰相之才
仁宗盛治
宋代时期的盛世现象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宋朝也在这代君王之时达到了全盛。期间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期间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被后世誉为“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历史上有“庆历、嘉祐之治”之称,尤以“嘉祐之治”为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真宗时期历史***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真宗时期历史***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