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和茶相关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和茶相关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得从茶叶对古代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中原王朝边境贸易需求说起。由于马匹是重要战略物资,所以自汉代,中原王朝向周边游牧民族大量购进马匹,但大量钱币外流造成货币流通危机,其次,由于周边游牧民族金属类物资的缺乏,往往用钱币铸造兵器,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国防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以茶代钱就成了最佳选择。因为茶叶是边境游牧地区牧民生活不可或缺之物,“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所以茶叶也成了周边最需缺的物资,正因为茶和马均已上升至战略地位,所以宋朝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茶叶布帛药材进物物交换,而以茶叶为大宗,并成立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这样,茶叶就成了稳定中原通货流通,巩固边境安全和制约周边政冶军事力量的重要战略物资。茶马互市成了安定周边少数民族的统治策略。但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周边少数民族形成极有力的控制,少数民族***和军事势力为摆脱中原利用茶马互市而实施的经济控制,鼓励民间私下交易,制造摩擦,于是民间往往突破私茶贸易的禁令而私下贸易,引起边贸冲突的不断发生,进而引发边境武力冲突和小型战争不断,如西夏与宋对峙,宋切断茶叶贸易,迫使西夏与宋一度议和,宋孝宗时,因一度中断茶马互市,引起四川青塘羌聚众扰边。
在古时,“茶”同“荼”。茶是从荼发展演变而来的。
首先,这一点大家应该明了。
(一)
茶在过去,是一种特别珍稀的饮品。它不仅是现在我们认知的茶,而且更多时候充当一种植物药材,解毒,治病,提高免疫力等等。
(二)
自打丝路通了以后,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就开始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今天的中亚,西亚。尤其茶深受当地贵族的喜爱。大家注意,是贵族,很稀缺,茶是一种奢侈品。而中亚,西亚的香料,脂粉则在我国特别受欢迎。
早些时间,由于交通,技术的落后,茶的产量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茶叶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
为什么会如此?
当时朝廷时不时严禁私自贩卖茶叶到西南地区。而西南(吐蕃)部落的人常年因为海拔高,身体素质差,战斗力不强,又特别容易疲劳,人均寿命也不长。久而久之,当他们逐渐发现茶叶能够解决他们的高原问题,提升身体素质的时候,他们对茶更是视之如命。所以,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茶,会进行武力掠夺,于是也就造成越来越多的冲突。
加之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与周边部落时而紧张,时而缓和的对外政策,这才造成了边疆地区的频繁冲突。
尊重传统,致敬经典。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茶和盐是古代人的必须生活用品。特别是在当时的***能力有限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茶一直是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易的重要商品。北方游牧民族因地利的原因,基本没有茶的***,物以稀为贵,因此,在交易中,他们视茶比黄金珠宝还重要。中原已经把饮茶当成了一种习惯,而北方民族饮茶则是一种生理需求。要知道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而茶叶富含维生素、单宁酸、茶碱等,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果蔬营养成分,可以从中得以补充。茶中大量的芳香油还可以溶解动物脂肪、降低胆固醇、加强血管壁韧性。茶叶的功能恰好能弥补了游牧民族饮食结构中缺少的环节。饮茶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还有一个好处体现在卫生方面。饮用滚开的热茶,可以杀灭细菌,也就减少了肠道以及血液***感染的机会。饮茶,改变了他们喝冷水的习惯。因此,中原民族作为生活调剂品的茶叶,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就像粮食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茶马互换,各取所需
一直以来,古代朝廷对于少数民族的控制,一个是盐,一个是茶。这两种物资是禁止走私的。朝廷安排专门的官员负责盐、茶事务,并制定了严格的专卖制度。
盐还好一点,少数民族有些地方有盐水湖、盐矿,可以获得一部分。茶是没有其他渠道获得的,高原寒冷的地方基本不产茶,只有官方单一的供应渠道。
茶法的推行始于唐朝,最初是吐蕃请求茶马交易,***答应互换的初衷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到了宋朝,茶马交易制度日渐完善,从经济利益过渡到军事利益。明朝建国后,为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也极为重视茶马法,努力以茶换取更多的马匹。
为了保证朝廷的利益,明朝的茶马交易是不公平的,“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故意压低马价,抬升茶价。
一些商人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不顾禁令,纷纷私下偷贩茶叶,甚至一些边镇的官吏也参与其中。茶叶走私威胁到了朝廷正规的茶马交易,马贵而茶贱。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朱元璋痛下决心,除了加强管理,对私茶涉案的处罚也更为严厉。
在此风声鹤唳之际,朱元璋的驸马,即安庆公主的夫婿欧阳伦却顶风作案,多次派家奴在陕西偷运私茶,牟取暴利。
有好几种说法。有的人考究专家说是四川蒙顶山,有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近几十年来,茶学和植物学研究相结合,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叶原产地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叶原产地。主要论据,简单地讲,有三个方面,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所发现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已发现的山茶属有100多种,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从植物学的角度,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即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区系的发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高度集中,说明了我国西南地区就是山茶属植物的发源中心,当属茶的发源地。
从地质变迁来看
西南地区群山起伏,河谷纵横交错,地形变化多端,以致形成许许多多的小地貌区和小气候区,在低纬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导致气候差异大,使原来生长在这里的茶树,慢慢分置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的气候中,从而导致茶树种内变异,发展成了热带型和亚热带型的大叶种和中叶种茶树,以及温带的中叶种及小叶种茶树。植物学家认为,某种物种变异最多的地方,就是该物种起源的中心地。我国西南三省,是我国茶树变异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当是茶叶起源的中心地。
从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
茶树在其系统发育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趋于不断进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属茶树的原产地。我国西南三省及其毗邻地区的野生大茶树,具有原始茶树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也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关于茶叶的相关内容,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让大家对于茶叶有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
特别声明:文章来源于视界网(***://***.shijiezx***/news/show.php?itemid=6ec099445559435c),如需了解更多,请点击***://***.shijiezx***/。
1915年世界巴拿马,1959年农业部评选,中国十大名茶,武夷岩茶(大红袍)狮峰龙井,洞廷碧螺春,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君山银针,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祈门红茶,都匀毛蠏!
茶叶起源于中国,这是经过大家验证之后的共识。但在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却出现过关于茶叶原产地的争论。时间发生在18世纪到20世纪之间。当时植物学界和茶学界对于茶树起源有几种观点,分别如下。
曾经国际对上对于茶树发源地的争论
第一,中国一元论。这是主流茶学界对于茶叶起源的观点认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并且栽培茶树的国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人在巴蜀之地开始种茶,并且上贡的周王室。我国的西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野生古茶树和茶树的记载,这都是关于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重要证据。
第二,中国印度二元论。1824年英国人在印度阿萨姆省发现了野生茶树,并在14年后公开宣称印度是茶树的发源地。而国际上对于茶树的起源有了纷争开始,很多人认同印度和中国一起茶树的发源之地。1915年,荷兰人斯图科特曾经在中国的西藏地区和云南地区进行过调研,他是公开支持二元论的主要学者。
第三,以中国为中心的多元论。曾经有人提出过,凡是有野生大茶树生长的地方,都属于茶叶的发源地之一,因此通过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在中国西南地区,印度阿萨姆省,越南,老挝,缅甸的东北部都有种植茶树。所以以这些地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一个多元论的茶树发源之地学说。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依据
第一,中国的野生茶树种类最多。野生茶树准备多少是判定茶树发源地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我国西南广大地区,野生茶树分布面积广,分布种类多,数量极其庞大。有很多野生茶树的生长年限非常长。
第二,通过植物学遗传基因研究证实。国际国内有很多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我国野生茶树和印度野生茶树植物遗传基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印度阿萨目中是中国茶树的变种之一。
第三,古地质和古气候的研究证实。茶树大概出现的6000万年到7000万年前。根据地壳运动学说和板块漂移学说,以及对冰川期气候的研究,证实中国云南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和对冰川期寒冷气候的阻隔,使得野茶树能够得以保存。印度属于寒带植物的生长区。中国属于温带植物的生长区。
第四,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种植茶树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王朝时期。在华阳国志中曾经记载过,四川彭山乐水一带,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左右就有茶树种植。而印度直到1780年,才有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进茶籽种植的记载,并且直道1838年之后才逐渐形成种植规模。
所以,不管从地质学书以及历史记载,还是植物遗传基因方面来研究,都证实是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我国的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是茶叶的发源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茶相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和茶相关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