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宋1268年历史***,宋历史***时间轴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1268年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1268年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元是怎么攻下宋的?
  2. 宋太祖的后代中,有哪些皇帝?
  3. 蒙古灭夏国用了22年,灭金国23年,为何灭宋朝用了50多年?

元是怎么攻下宋的?

是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时代完成的灭亡南宋

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樊之战。

宋1268年历史事件,宋历史事件时间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

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抗元。

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

宋1268年历史事件,宋历史事件时间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太祖的后代中,有哪些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 宋太宗赵光义 -- 宋真宗赵恒 -- 宋仁宗赵祯 -- 宋英宗赵曙 --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 宋徽宗赵佶 -- 宋钦宗赵桓 -- 宋高宗赵构 -- 宋孝宗赵昚 -- 宋光宗赵惇

宋宁宗赵扩 -- 宋理宗赵昀 -- 宋度宗赵禥 -- 宋恭帝赵隰 -- 宋端宗赵昰 -- 宋卫王赵昺

宋1268年历史事件,宋历史事件时间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赵匡胤传位给其弟赵光义,此后整个北宋,所有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而赵匡胤虽然也有后代,但已经不受重视了。直到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称帝,史称南宋。他唯一的儿子在南逃路上死了,也就在这一年,赵构在南逃的路上,正和一宫女行云雨之事,结果突闻金军袭来,宝贝受到惊吓,再也不工作了。宋高宗就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赵构便绝了后。于是,赵构只好找到宋太祖这一脉,从中选取了两个资质较好的作为养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赵构将皇位传给赵昚,赵匡胤的后代重新当了皇帝,此后,南宋的皇帝就又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了。具体如下: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

长子滕王赵德秀;

母亲:孝惠贺皇后

结局:早亡;

·二子燕王赵德昭;

简介:赵德昭(951年-***9年),字日新,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兄,先后被封为魏王、武功郡王、燕王、吴王、越王。赵德昭亦是朝鲜半岛白川赵氏的始祖。

母亲:孝惠贺皇后;

儿子:

同安僖靖王赵惟正

南阳康孝王、冀王赵惟吉,其后代为宋理宗等。

左千牛卫将军、魏王赵惟固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高宗去世后不久,孝宗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赵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岁,葬会稽府永阜陵。宁宗庆元三年(11***年)上谥号为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宋孝宗普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之后是宋光宗赵惇,宋寧宗趙擴,宋理宗原名原名赵与莒,后赐名赵贵诚,最后改名赵昀。

这代皇帝都是赵匡胤的亲血脉,之后的皇帝就是养子了。也就是说宋太祖后有四代皇帝是他的亲血脉。

我是亘古怀念说史,我来回答!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皇位并没有直接传给他的直系子孙,反而传给了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说北宋的第二位皇帝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而不是儿子。

这个非比寻常的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但很多人认为赵匡胤是非正常死亡,很有可能是赵光义所为。因为赵匡胤死亡的时候才50岁而已,其身后也有赵德芳的几个儿子。自己有子嗣的赵匡胤为何一定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呢?这怎么也说不通!

所以在北宋时期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其余的皇帝都是赵光义一脉。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变故,似乎这种父子相传的皇位传承方式会在赵光义一脉继续传承下去。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公元1127年,发生靖康之变,当时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以及一干文武大臣被金军俘虏北上。赵光义一脉的皇室子孙除了康王赵构成为漏网之鱼外,其余全被金人一网打尽。

赵构逃到南方重新再建立宋***,史称南宋。在南宋军民的激烈抵抗下,曾经迅速崛起灭掉辽和北宋的金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南宋***算是短时间内站稳了脚跟。

而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却在惊慌失措的逃窜中由于惊吓过度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他出世的儿子又夭折了。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就只能在太祖一脉中寻找,于是赵构收养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为养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也就是说从宋孝宗赵昚开始,宋朝的皇位继承又从赵光义一脉重新回到了太祖赵匡胤一脉。所以南宋的皇帝中除了宋高宗赵构以外,其余全是赵匡胤的子孙。

蒙古灭夏国用了22年,灭金国23年,为何灭宋朝用了50多年?

第一、按军队实力来说,如果拚死而战,南宋确实有一定的实力。甚至在四川合州作战时,宋军一炮轰死了蒙古大汗蒙哥。从崖山海战来看,南宋军民抵抗蒙古人,确实勇敢壮烈,面对这样的君民,蒙古人肯定要付出一定代价;第二、蒙古与宋朝是时战时和,并不是一鼓作气打了五十年。蒙古人发生内乱之时,就是宋蒙的和平之时;第三、蒙古人的兵力分散,大部分兵力用于西征,一直打到中亚、东欧,如果蒙古倾国之兵用于南宋,恐怕不是这个结果。

反之,蒙古人灭夏与金国时,和打宋时面临的“国际局势”不同,西夏是宋、金、夏中最弱一国,蒙古人***取了先弱后强的战略,率先攻打夏国,金国与宋国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见死不救。逼得夏国反而附蒙攻金。最后造成夏国第一个灭亡的结局。灭金时是蒙、宋夹击金国,其实这时金国与宋国应该是唇亡齿寒,但宋国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导致金国灭亡。金国灭亡后,宋国成了蒙古人最后一块肉,终于不敌蒙元的虎狼之师,亡国。

可以说这就是三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

南宋初年,金国最强大,宋次之,西夏居于末席;随着江南经济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到了南宋后期,宋后来居上,金国次之,西夏仍是最弱的。

其次,蒙古以骑兵为主,对付北方的夏和金优势巨大;相反,南宋疆域内水陆交错,骑兵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并且,夏和金本来就和蒙古接壤,自然是最近最早的受害者。

还有个因素就是蒙哥可汗在攻打合川钓鱼城时候突然去世,忽必烈停止南征,立即返回大漠同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的宝座,让南宋小朝廷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当然,南宋军民可歌可泣的誓死抵抗也推迟了南宋的灭亡。以文天祥、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为代表的民族英雄在国难来临之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扶持幼主,率领军民誓死抗元,直至崖山之战后全体军民捐躯阵亡。




宋朝的进攻力不太行,防御力其实还是比较强的,尤其是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以南的经济体量是很大的,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了宋的国防体系。此外宋朝的水上技术,配合长江天险,也对蒙古人的南侵造成了强有力的阻碍。蒙古曾尝试从长江中游(襄阳)突破,进展缓慢;从长江上游(重庆、钓鱼城)突破,也进展不大。最后是索性绕过整个长江,走雪山草地,进入云南,灭大理,再往回打,才算在一定程度上把长江防线给撕开了口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1268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1268年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