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清朝历史***散漫的跑步,清朝跑步比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朝历史事件散漫的跑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清朝历史事件散漫的跑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号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大清海军,为什么最后一败涂地?

号称世界第四***的大清海军,为什么最后一败涂地?

北洋水师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清和日本同时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甲午海战是对大清和日本变法图强成果的一次检验。

抛开体制的原因不说,人才才是关键因素。

清朝历史事件散漫的跑步,清朝跑步比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英国人吉伯特.威尔士在《龙旗下的臣民》一书中记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受过任何水兵应有的训练,他的提督职位完全是通过传统的科举考试获得的。事实上,他此前是一个骑兵将军。据英国教官说,“丁汝昌登船的时间就是我们启航的时间,他在船一进港的时候就下船了,此后我们根本无法见到他,直至我们起航为止。他对海军事物根本一窍不通,只不过是李鸿章安插在舰队里的一个中国官员而已”。有的大清水兵,将狗肉藏在炮筒里,里面还有米饭、咸菜、筷子等等等等。美国报纸《佩尔.摩尔公报》记者报道说:一艘中国军舰开赴鸭绿江作战,军舰上却没有大炮。原来,管带把大炮给典当了,却未能按时赎回。

北洋水师中的鱼雷教官是英国人,军舰上的军官通常把他的姐夫、妹夫、堂兄弟、表兄弟介绍到舰上来。有人问:他们会不会一次性把所有的鱼雷都发射出去,然后逃之夭夭?这位教官考虑了一下,说:我想他们会的。

这样的海军,怎么能够打胜仗?

清朝历史事件散漫的跑步,清朝跑步比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曾经有一个英国顾问向李鸿章递交了一份详细的资料,对北洋水师进行猛烈抨击,这份报告描述了万一发生海战大清海军的处境到底会怎么样?

这份报告打破了李鸿章对大清海军实力不俗的幻想。这份报告的最后结论是:大清的舰船会不一击。报告说,当发生海战时,北洋水师根本没有什么物资储备可资利用,运送石油等战争物资的商船必须开到旅顺港,因为旅顺港是大清唯一一个设防的港口。北洋水师的任何舰船,除了炮舰之外,都可以进港。旅顺港不够大,无法容纳整个舰队。因此,当巡洋舰在加煤时,装甲舰只能在港口外等待。如果敌舰趁机封锁牛庄与大沽,因为那里根本没有任何鱼雷艇保护,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于从前从未训练在夜战中发射鱼雷,大清海军只好在800码以外发射。大清海军中,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海战,物资装备也令人不敢恭维。北洋水师的轮机员对强制通风感到非常害怕,当它们试图这样做时,锅炉管道开始破裂。朝阳号被其他船只撞上了,因为它的转弯幅度非常大,动力却非常小。(这个预言在鸭绿江战役中奇迹般应验,当时朝阳号在移动过程中冲到了岸上)。最后这份报告说:如果和日本舰队作战,北洋水师必败无疑。

清朝历史事件散漫的跑步,清朝跑步比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甲午海战证明:曾经对大清将士提出最严厉的批评都是正确的!

惨烈的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中日双方各有舰船12艘。当时,北洋水师一字排开,而日本舰队责是锥形突击。战端初开,丁汝昌负伤,实际指挥作战的主帅是刘步蟾。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激战,北洋水师只剩下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四舰。定远、镇远二舰,共中重炮3700余发,去日本人统计,定远独中2000余发炮弹。双方难解难分,拼命搏杀。下午五点左右,伊东怕天黑北洋水师鱼雷艇,收队逃跑。刘步蟾率队追击,但是速度不行。黄海血战,落下帷幕。

甲午海战,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可回天,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

我所了解的是当时大清海军是世界第八,日本是第十一。《美国海军年鉴》中排名大清是第九,前八是英法俄德西奥意美。

在亚洲,当时的大清依旧是老大哥,日本虽然通过明治维新崛起了,但在大清面前还没有那么强大。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强于日本海军的北洋水师竟然一败涂地。

日本虽然是弹丸小国,在明治维新之前更是不值一提的弱国。但是自日本上下一心,学习西方列强技术文化,进行一系列改革维新后,日本的野心逐渐表露出来。

在高丽和琉球问题上,日本暴露的野心,足以让平日看不起日本的士大夫们有了戒心。当然,中国也有人早在明治维新初年就意识到了这个邻居不简单,野心勃勃,那就是李鸿章。

所以李鸿章坚持海防,坚持建设海军,建设强大的海军,甚至新疆不要了也得防着日本。

然而,最不愿意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甲午战争直接起因也是因为高丽内乱。1894年,高丽发生内乱,中日两国同时出兵平乱。内乱平定后,日本仍不撤兵,然后中国这边肯定不答应的,高丽丢了那东北就没法保障。所以,当时中日两国舆论都很激烈,都是骑虎难下。日本一意主战,李鸿章在觉得有俄国援助的情况下(俄国公使兑现不了),也没有让步。

于是两国同于当你七月初一宣战。

1894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十八),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

首先要说一下题主问题里一个小错误,关于清末海军在世界上的排名,历来有第4位、第6位、第9位、第10位、第11位等多种说法。

这当中第四位肯定是错误的。自清***筹建海军起到北洋水师覆没,世界上排名前5的分别是英、法、俄、意、德这五个国家。这五国的海军吨位长期在10万吨以上,清末海军鼎盛时不过7万多吨,差距很远,不可能排名第4位,这个说法纯粹是编造的。

至于排名第6位也不对,因为即使是西班牙、奥匈帝国等已经衰微的传统海军强国,其海军吨位也不是晚清海军可以比拟。当然,这个说法有一定出处,因为在某本1886年的海军年鉴上中国海军确实排名第6。不过这本海军年鉴的排名除了英国外,其他按照各国字母顺序排名,中国排名在英国、阿根廷、奥匈、巴西、智利之后列第6位。国内部分学者误以为是海军实力排名,就说成晚清海军排名第6位。

至于第9位、第10位、第11位这三种说法因为涉及到各个时期各国海军吨位不同,因此在特定时期都成立比如在1890年时,晚清的海军总吨位是78190吨,位列英、法、俄、意、德、西、美、奥、荷之后,排名世界第10。而到了1894年的时候,日本海军的总吨位超过了清朝,所以晚清海军排名就降到11了。

实际上就中日两国来说,在海军实力对比上日本在很长时间内居于优势。清***超过日本,也就是1887年到1891年这短暂的几年时间,随后不久就被日本再次反超。当然好消息是亚洲当时就两个国家有海军,也就是清、日两国(土耳其一向属于欧洲国家),所以晚清海军大部分时间至少有亚洲第二的排名。

以清***的体量,海军大部分时间还不如日本,这就要怪清***一直对海军建设不重视,没有一个目标,稍有成绩就止步不前。原本***先建设北洋水师,然后加以扩充,一分为二,形成南北洋并重的局面。实际上最后却变成了北洋挪用南洋经费,将原本用于台海防御的“致远”等舰都搜刮到了自己名下才勉强成军。此后再未大规模购买军舰。连军舰的维护保养费用都不足,严重影响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

而日本却以清***海军,特别是北洋水师为目标,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日本***提出“苟缓一日,或遗百年之悔”的口号,坚持大力建设海军。在财政收入不如清***的情况下,日本做到了在海军经费投入上超过了清***,从而让自己海军的实力超过了清***海军。

另外要说一下,前面的比较都是基于晚清海军的基础上。如果单论北洋水师,那么在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水师总吨位只有日本海军的一半略多一点,双方差距就更大了,不输才怪。

所以北洋水师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清***对海军的不重视,实力不如人所至。

战败的原因已经讨论了一个世纪,基本已有定论,在这里简述给以汇总。

北洋海军的战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无外乎原因主要如下:

  1. 清***政治***放松国防建设 对日本备战严重不力。
  2. 1888年以后,日本在扩展海军军备的同时,中国的海军却无钱添置军备。
  3. 北洋管带临阵脱逃,使日军力量超过北洋舰队一倍以上。
  4. 在战略战术上,李鸿章步步退让,北洋舰队坐失战机。
  5. 日本人破译了中国密电码 对中国海军的作战动态了如直掌,日军广布间谍,收集舰队情报。
  6. 甲午战败清***并非仅仅输在军事。

1888年北洋海军确实是***,但海战前的1984年***已被日本取代

1888年以前,北洋海军综合实力确实是***。但1894年是日本取而代之。

即在海战前北洋海军在武备上已经落后,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日本海军飞速发展,实力远超北洋舰队。

直接的原因:装备差距

  1. 航速较大差距,举例:吉野号时速23节,定远舰14节。
  2. 在双方装备的大口径火炮数量比上(150mm口径以上),中日之比42:43,日本占优。
  3. 装备的速***数量比(120mm口径以上),中日之比3:***,日本战压倒性优势。速***到底有多么大的优势,北洋水师普遍装备的是克虏伯150mm后膛炮和210mm后膛炮,射速为1发/分钟,“定远”和“镇远”的305mm主炮射速更慢,每3分钟才1发。日本联合舰队装备的150mm和120mm速***射速为8~10发/分钟
  1. 武器装备落后、***物资缺乏是海战失利的直接原因。 ***不足,且存在很多的质量问题,势必导致原本数量就有限的***在实际使用中更加紧张,还会严重影响火力的正常发挥, 对北洋海军发挥正常的战斗力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其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朝历史***散漫的跑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朝历史***散漫的跑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