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大渡桥历史***概括图,大渡桥的历史故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渡桥历史事件概括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渡桥历史事件概括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七律长征的路线简单概括?
  2. 七律长征时间历史意义?
  3. 七律长征中描写了那五幅场景?

七律长征路线简单概括?

一、***:指***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二、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桥历史事件概括图,大渡桥的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四、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五、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大渡桥历史事件概括图,大渡桥的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大渡桥历史事件概括图,大渡桥的历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瑞金——湘江——乌江——遵义——赤水河——***江——大渡河(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腊子口——吴起镇——会宁

1.红军长征二万五千余里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总里程。  

2.各路红军长征路线: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3.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历时12个月零5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一万六千里。  

4.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青海、甘肃4省,行程八千余里。    

5.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万余里。

七律长征时间历史意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的长征诗,雄浑壮丽,大气磅礴, 读后犹如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光耀人寰的不平凡的历史。

七律长征中描写了那五幅场景?

这五幅场景可概括为: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原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_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七律长征是***在长征途中所写的一首气势磅礴的壮丽诗篇,它是长征二万五千里行程的概括性总结。

在诗中毛主席用精炼概括的语言展现了腾过五岭,跨过乌蒙飞度***江,抢度大河,岷山望雪等五个画面。把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跃然纸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渡桥历史***概括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渡桥历史***概括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