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实业救国是哪个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实业救国是哪个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别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其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与反对,因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导致变法失败(历时103天)。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实业是直接投资,生产产品出售获利。实业和服务、贸易相比来说的,制造、加工、房地产等等行业。
实业救国是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又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实业救国成为一大思潮,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促使他们投资于新式工业,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骞,张骞创办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新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的自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而救国目标。
实业救国思潮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达到***。五四运动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1、“实业救国”,作为一种思想倾向,最早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爱国思想家魏源愤然而起,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强调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以抵御外辱。此后,在十九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的思想直接发源于这一主张,孜孜以求的就是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大机器工业,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设厂,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
4、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大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五条,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
5、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
6、五四运动后,“实业救国”仍有余波。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仍时有鼓吹实业救国论者,其中一部分人是以此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但多数则是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企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幻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实业救国是哪个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实业救国是哪个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