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从历史事件看高血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从历史事件看高血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长期生闷气是可能引发高血压的。人在生气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最终引起血压升高。一般心情放松后血压会慢慢下来,但是长久如此有可能引发高血压。
大家还记得“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吗?周瑜被诸葛亮气的吐血而亡,这的有这么夸张吗?历史上是如何的就无从考究了,可气死人的确不是传说。接下来,我们看看,一次暴怒,血压会升高多少?
1、健康的中青年
一个没有高血压病史的健康的中青年,暴怒情况下,他的血压有可能升到200/120mmHg。***如他的基础血压为120/mmHg,那就等于血压升高了80/40mmHg。
2、临界高血压者
一个平时血压在140/90mmHg左右波动的人,暴怒情况下,收缩压(高压)可能爆表到水银柱的顶端,舒张压(低压)也往往会达到高血压的一级收缩压140mmHg的标准。
3、高血压患者
不管是几级高血压,暴怒的情况下,和上面说的爆表高血压差不多。一个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会上升很多。
然而,若是血压控制不佳,会诱导、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记住,遇事切莫生气,保持放松心态,同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远离高血压的困扰。
高血压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一点也不远,有专家表示:生闷气也会引发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60%来自遗传,40%来自心理因素。 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系血液循环科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把不顺心的事闷在心里易使 人患高血压。 医药代理表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展的后果为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但如果病人血压管理得好,上述后果是可以避免的。血压的管理,请您注意以下儿个方面: 1.有些高血压病人.平时不坚持长期服降压药,或不按时服降压药,每天仅服一次或两次,这样对治疗高血压病不利。因为服用降压药时血压很快下降,停药时,血压又突然上升,出现“反跳”现象,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2.有的高血压病人.只相信中药治疗,而不注意西药降压的作用。 从临床上看.中药对解除高血压病人的头痛、头昏等症状较好,但降压的效果并不理想;西药降压效果好,而改善病人症状差。因此.在用中药降压的同时,还要服用西药降压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要选择对自己效果较好的降压药,而疗效较好的药,不一定是花钱多的。治疗高血压病的药品种类很多,在治疗高血压时,患者要很好地观察一下哪种降压药对自己效果好,关键在于“对症”。 4.原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血压不能降得过低、过快,也不要用强烈的降压药,否则会引起心脑供血不足,甚至造成心肌梗塞。 5.要经常测血压。高血压药品招商表示因为有的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已经适应了,血压很高也没有症状,到有症状时再测血压,血压已特别高而面临危险了。 在正常情况下,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受到机体的自动调解,以便保证这些器官有良好的血液供应。老年人重要脏器的动脉常存在粥样硬化,这种自动调解功能就大大减弱,所以当血压.尤其是舒张压降得过低时,易致心肌缺而,部分动脉硬化患者还会发生脑缺血和***性低血压。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调节好血压,保持合理科学的饮食,合理安排工作和运动,保持愉快的心情,才有利于控制血压。
谢谢邀请;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要弄明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成因。
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很多,有一些是患者自己不能控制的,比如年龄的增长和遗传因素。但大部分原因和患者本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肥胖超重、食盐偏多、大量吸烟、饮酒,长期的精神紧张或不良情绪等。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人体胰腺所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当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时,血糖就会升高,导致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作用减弱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如长期营养过剩、肥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等,都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而这些激素都是引发高血糖的激素,容易促发糖尿病。
从以上高血压、糖尿病的成因,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十年来高血压,糖尿病高发,无不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如长期营养过剩,造成体重肥胖等,生存环境如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情绪易激动等息息相关,这也正是近几十年来,高血压、糖尿病高发的主因!
我国目前有一亿两千万糖尿病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另外,还有近一半的人口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相当于另有接近五亿人随时会变成糖尿病。我国目前有2亿多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高血压。无论糖尿病还是高血压,在过去30年中发病率都是节节攀升,越来越高。
是什么原因让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在我国肆虐?
1、饮食结构的变化
我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和蔬菜为基础,而目前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营养物质非常容易吸收,另外,高热量的蛋白质(鸡鸭鱼肉)和脂肪越吃越多,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很快就升高了,但多数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长此以往,出现血糖升高。
改革开放以来,副食品供应越来越也丰富,食盐摄入量有增无减,反式脂肪酸大量摄入,血管动脉硬化越来越多,血压容易升高。
2、肥胖是百病之源
伴随糖尿病、高血压高发的是肥胖人群的井喷。放眼望去,从儿童到老人,胖人越来越多。“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腰围超标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主要危险的因素之一,男的腰围超过90厘米,女的超过80厘米,就得小心了。
3、体力活动严重不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坐车、开车的人多了,上楼坐电梯的人多了,吃完饭坐沙发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学生写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晚上聚会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农民下地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据统计,中国人过去20年间体力活动减少了50%。长此以往,体重、腰围越来越大,体质越来越差,慢慢成为糖尿病、高血压。
4、环境污染
这是时代的副产物。
不可否认,我国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在很短的时间里拉平了,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生活条件出现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逢年过节才能见到肉腥,现在基本顿顿不离肉,全民富裕过于夸张,但起码基础生活可以得到保证。
饮食:营养过剩,长期大量的高脂,高糖,高盐摄入,严重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高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中老年疾病,原因可能有很多,但高龄绝对是危险因素,现在人均寿命相比之前提高了很多,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变多了,这些疾病自然也就多了。
压力:时代发生了变化,社会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地,生活工作的压力非常大,人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也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姿势:低头族和伏案工作人群越来越多,长期如此会导致脊柱发生病变,***神经功能性紊乱,血压,血脂,血糖异常。
运动:与之前几个原因有所交叉,压力变大,节奏加快,人们会感觉疲劳,不愿意外出活动,再加上应酬吃饭,容易发生肥胖,加大患病风险。
(本文由罗民教授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进行删除。如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私聊联系,共同探讨。关注本文作者,获取更多医学知识,欢迎点赞、评论、转载,共同进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历史***看高血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历史***看高血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