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阳铁厂反应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阳铁厂反应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用:用途用于民,官商合办,有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军用:官府办理,用于军事。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崇厚的天津的机器局。
汉阳铁厂始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比日本第一家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八幡制铁所早7年。汉阳铁厂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建,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为完全商办公司。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武汉钢铁公司的一部分。
关于厂址选择的问题属于区位理论,如果有人不懂就不要妄自菲薄。汉阳铁厂的选址也是参照了西方国家的经验在当时来说还算比较合理,因为武汉地处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交汇处,而这个运输条件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其二汉阳铁厂靠近汉口租界,无论融资成本还是技术人员都是非常便利的。最后才是文章中所说的大冶铁矿石和萍乡煤炭***,以及铁轨市场需求等方面问题,其中汉阳造也成就了汉阳铁厂是不争的事实。
谢谢邀请!清末洋务运动时代,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工业企业,也是当时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金属铸造、加工企业,设备齐全、车间门类众多,可以说,仅仅从工厂本身的硬件条件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汉阳铁厂的标志性建筑,熔铁炉)
不过,汉阳铁厂从兴办开始,就存在着目标不明确,选址不科学,配套等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都与主政者张之洞本身的行政风格有关,即好大喜功、不务实际,工作不扎实。此外,汉阳铁厂工程属于地方督抚推行的项目,没能争取到清***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导致汉阳铁厂在清代成为了半死不活的花瓶项目。
下面就汉阳铁厂的建设情况,和在清代陷入困境的过程做个简要的介绍。
广州筹建
著名的汉阳铁厂,实际上最初的***并不是建在汉阳,而是在广州,差点就成了广州铁厂。原因很简单,因为建造一个大型的能够铸铁炼钢、生产各种铁工用品的企业,以代替从外洋进口,为国家节省开支,这是1889年张之洞的设想,当时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恰好当时准备兴建铁路项目,于是就萌生了这个念头。
对于一座铁厂究竟需要什么设备和技术人员,需要耗费多少资金,日后如何经营维持,张之洞实际上基本是一无所知,主要委托中国驻英公使刘瑞芬帮助打听、操办,******取一切技术设备从国外购买,聘请外国技术专家来华指导的模式。
对此显然会引起万众瞩目的政绩项目,在各种准备还没有就绪时,张之洞就急急定议,决策上马,初期从英国购买机器设备的定金13万余两先从汇丰洋行借款,而后***从1890、1891两年广东的***税中抽抵。
内迁湖北
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 ----俾斯麦
在那个时代,列强的一个标准就是铁多。汉阳铁厂发展的过程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的建立对当时的中国依然意义重大。是中国步入工业文明的开端,为近代中国储备了大量的产业工人,中国人不但开眼看世界,还可以更好的融入这个世界。
关于汉阳铁厂的选址,当时是有很大的争议,汉阳即不产煤炭,也不产铁矿石,而且经济发展还不如汉口。不过呢,最后还是张之洞坚持要选在汉阳。
当事人张之洞如是说:“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铁厂设置在湖广总督首府,便利于体制内高效监督。各级衙门和官员都能很方便的去监督。张之洞考虑的是政治因素,要掌握汉阳铁厂的实际领导权。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将钢铁厂设在湖北汉阳的原因,和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将船政设在福建马尾的原因类似,有公、私两个方面,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建设选址所必需遵循的科学规律。
于公
从公来看,将汉阳铁厂这种大型洋务事业放置在总督驻节的省城附近,主要是可以确保这个事业能够平稳开展。
首先,放在省城附近,便于总督张之洞就近监督和干预,防止运行过程中或者中外交涉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变故。
同时,由于洋务事务可能在国内政场上引起很多争议,把它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也便于张之洞就近提供政治支援。
另外,因为这种洋务事业耗费巨大,而所需的资金主要从当地的财政支出中争取、拨解(在清末,即使是划定了专项的经费供给,诸如汉阳铁厂的经费从铁路修理费中调拨等,但也可能会出现供给方以种种理由推诿、打折扣,这就需要直接和供给方进行资金争取,而不能坐等供给方老老实实到期足额拨款),将其放置在省城附近,也可以确保能够就近协调拨提经费。
于私
从私的角度来说,汉阳铁厂是张之洞主导而兴起的洋务事业,是张之洞的重要政绩,摆放在自己触手可及的位置,显然便于在各种交往场合,引导宾客前往观览。同时,把这种项目放在自己驻节之地,也便于在官场上加强张之洞办了汉阳铁厂的这种印象。
比较有趣的是,当时有一位参观过汉阳铁厂的洋人还有个看法,认为总督之所以把铁厂放在省城附近,是为了每天从窗口就能看到自己的心血。
汉阳铁厂不仅出了铁,还出了不少铁,是当时中国的主要钢铁供应商。
汉阳铁厂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比日本第一家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八幡制铁所早七年,它的规模在当时的亚洲首屈一指。
1908年3月,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併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汉冶萍公司是当时亚洲最大钢铁联合企业,在辛亥革命前夕,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吨的规模,拥有工人7000余人,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抗战时期,汉阳铁厂大批人员及设备西迁重庆,成为重庆钢铁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汉阳铁厂留在武汉的产业成为武汉钢铁公司的一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阳铁厂反应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阳铁厂反应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