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黄河决堤的历史***是,黄河决堤的后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河决堤历史事件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黄河决堤的历史事件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事件?为何要决堤?
  2. 黄河决堤事件是清朝哪位皇帝?
  3. 受灾面积最大的一次黄河决堤?

民国以前,黄河有几次人为决堤***?为何要决堤?

黄河由于将黄土高原的泥土带到中下游地区,久而久之在河南孟津以下都成为地上河(悬河),孟津之下的黄河屡屡决口,黄河水泛滥成灾。据历史记载

1、公元前2000年至1985年的3985年中,中国发生较大的水灾有1029年,其中黄河流域发生较大的水灾有617年。

黄河决堤的历史事件是,黄河决堤的后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决口泛滥的年份达543年,甚至一场洪水多处决溢,总计决溢1590次。

那么多达1590次决堤溢出***之中到底人为的情况有多少次呐?待我细细道来。(根据历史记载统计)

也许有人说漳水属于海河水系不属于黄河水系?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漳水又称衡水、衡漳,“漳”的意思是“横”的意思,古人因为漳水经常变道泛滥所以才有了“漳水”这样的称谓。公元8年之前,漳水属于黄河水系,之后属于海河水系。

黄河决堤的历史事件是,黄河决堤的后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281年,赵惠文王于这一年决堤漳水,水淹魏军,阻挡魏军前进的步伐。因漳水当时属于黄河水系,所以应该算是最早决堤黄河的记载了。

其实这事和乐毅伐齐有关,乐毅在关键时刻被猜忌,只好逃到了赵国避难。公元前283年,秦国派遣使者联系赵惠文王,希望秦赵联合再次攻打齐国,这时的齐国只剩下两座城池还没有被攻下,有一些地方处于无主的状态。秦国的目的就是把强大的齐国再度打击,让齐国彻底不能翻身。

齐襄王派遣苏秦的弟弟到赵惠文王之处做说客,说动了赵王,赵王决定不联合秦军再次攻打齐国。这下惹恼了秦国,秦国伺机报复赵国。

黄河决堤的历史事件是,黄河决堤的后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记》记载,公元前282年,投奔赵国的乐毅攻打的伯阳,并占领了。公元前281年,魏国联系秦国攻打赵国的石城等两座城池,让秦国占据了这两座城池。于是乎,赵惠文王到卫国的东阳地区,决堤漳水,阻挡魏军,看来当时魏军和秦军之间是相互配合的。(赵惠文王剧照,手下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胜、赵奢等,他下令决堤漳水,黄河的支流之一)

战国时期的大梁城也即是今天的开封城周边地区,黄河“悬河”距离此地并不远,作为都城有天然的缺陷。

谢邀。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堤频繁,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决口泛滥的年份达543年,甚至一场洪水多处决堤,总计决堤1590次,大改道五次,灾害之惨烈,史不绝书。

1642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第三次围攻开封,黄河突然决堤,起义军与百姓淹死无数,水又倒灌进开封城,开封城内百姓也淹死大半。历史学分析,很可能是明朝军队偷偷掘的堤作的孽。

清朝康熙年间,关于治理黄河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康熙皇帝在靳辅、于成龙等官吏间犹疑、辨析,寻找能治理好黄河的水利专家。最终黄河大治,保证了近二百年的安全

1938年,抗战前期,蒋介石在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放水淹死了一批日本鬼子,但也淹死了更多的中国百姓,造成荒野千里的黄泛区。

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投入使用。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水利学家黄万里坚决反对建造,被打成右派。进入21世纪,当年的设计者承认三门峡水库设计有误,应该炸掉。

黄河决堤***是清朝哪位皇帝?

是清朝的顺治皇帝。由于明末清初连续四十多年的战乱,黄河堤防失修,在顺治执政的十八年中,就发生决堤***八,九次。见于《清史稿 河渠志》。后来,康熙皇帝任命靳辅为河督,经营了五年之久,修筑了河,运堤防,堵塞了大小決囗,导致黄河回归故道,一度取得十数年沒有发生重大决口的局面。

受灾面积最大的一次黄河决堤?

千年来,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被中国人尊称为“母亲河”。可是,黄河还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悲伤”。据统计,从公元前168年到1840年,2000年间,黄河流域一共发生了316起大小洪灾。算一下,平均约6年就有一次洪灾。如此高的洪灾频率,在世界各大河流中是极为罕见的。其中,在1887年发生的一次洪灾,造成黄河决堤,一次性就淹死了100多万人,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洪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河决堤的历史***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河决堤的历史***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