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刘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刘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开始是看陈道明演绎的《康熙王朝》知道的二月河,然后开始读他的书,我始终觉得史书是最难写的,皇帝人物传记则更难,因为不能偏离事实,所以二月河查阅了大量史书才给大家留下了这本堪称经典的书籍。
在二月河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康熙王朝》中的康熙皇帝。在他的一生中年少时机智敢的扳倒熬拜,削三藩,平葛尔丹,签《尼布楚中俄边境划界》在文治方面编《康熙大典》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国家的军事,经治,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昌盛,也为雍正乾隆两代王朝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明珠和索喀图这两住权臣所用的政治手腕更是应用的淋漓尽致。不亏为千古一帝的称号,可惜问天再借五百年却以失败而告终。
论及嘉庆年间第一名臣,当属和珅和大人了。也许有人会问,和珅不是给嘉庆弄死了吗?为什么把他算作名臣?因为和珅死的时候是嘉庆四年正月,嘉庆当皇帝都三年多了,和珅当然可以算嘉庆年间的名臣了。
说道和珅自然就还有他的“老对手”刘墉刘罗锅和大烟袋纪晓岚了。罗锅宰相是有定策之功的,在和珅咽气以后,他又活了五年才以八十五岁高龄仙逝。第二年,纪大学士也追随刘大人的脚步而去,享年八十一岁。
这是文臣,当然也就有武将。那个乾隆朝后期的军事明星、据说是乾隆私生子、福尔康原型的福康安,在嘉庆元年就离开了人世,年仅四十二岁。
为什么说的这些人都是乾隆时期有名的呢?因为嘉庆朝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名臣啊!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哦!
一、刘墉
刘墉,乾隆十六年进士,历任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等职位。嘉庆元年,刘墉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四年,刘墉被加封太子少保,随后奉旨查办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
二、刘大绅
刘大绅,乾隆三十年进士,此人在《清史稿》有传记。历任新城知县、曹县知县、文登知县、署福山知县、朝城知县、署青州府同知和武定府同知,为官公正廉洁,颇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朝廷鉴于其政绩显著,嘉庆帝让山东巡抚铁保代朱批“好官可用”四字。
三、曹振镛
曹振镛,曹操嫡脉后裔,此人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嘉庆即位后,曹振镛先后出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工部,进入内阁,颇德嘉庆的信任。此人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政绩颇多,道光帝曾盛赞,“亲政之始,先进正人。密勿之地,心腹之臣。问学渊博,献替精醇。克勤克慎,首掌丝纶。”
四、王杰
和珅的巨贪我个人认为还真的是给乾隆背的锅,而且还是不背要你命的那种。和珅的许多“恶劣行径”都是在乾隆的驱使下或需求中才实施的。他的官场起伏是随着乾隆的心情高兴与否一起律动的。在乾隆不高兴的时候,和珅照样会官场失意。乾隆三十四年,“珅以扶同瞻绚降二级留职。”乾隆五十六年,坤因审询护军海旺等人***库银一案拟罪纵,又加之和珅本人为管库大臣,又被降职使用,乾隆五十九年,因吉林人参阙库额,命军机大臣缮写原因。和珅瞻顾迁延,未及时上报,乾隆责之,降二级留用。乾隆六十年,因告吉图也北布凶杀案,未置奏,又因廷试或举发策,和珅上奏不实,“护述掩非”降***留任。由此可见,乾隆心情不佳或和珅自己表现不好时,照样一堆处罚,乾隆允许和珅贪,完全是因为乾隆能获得的利益太大了,既能得贤名又能享受富贵,何乐而不为呢?当时清***一年的财政收入大约在7000万两白银,和珅的这些家产是清***十多年的收入,但是这些财产里面有五分之四是和珅经营房地产、***、粮店、酒店、古玩店、瓷器店、灰瓦店、柜箱铺、弓箭铺、鞍毡铺、小煤窑,甚至还进行了长途贩运,虽身居***,但颇具经商天赋,如果没有身居高位,可能就是历史上又一个传奇商人,而不是清朝最大贪官。这么说吧,只要有钱的营生,就没有和珅不干的,这一点嘉庆帝也骂他是***小人。
和珅很贪钱,是因为从小就穷,对钱是有很大的欲望的,但是和珅贪钱也贪的很有底线:赈灾的钱不贪,办不成事的钱不拿,科举贿赂更是不沾。他贪的最多的是各国进贡给皇上的奇珍异宝和借着皇帝的名头承包工程,作为回报,乾隆下江南的所有费用都承包了。
嘉庆是扳倒了和珅,他只不过得到了一堆已经积累的财富,却把最大的宝藏和珅杀掉了,杀掉之后却找不出能够替代和珅的聪明人,只不过是靠着这些财产维系了自己的统治十多年,可是有什么用呢,不能生财的***,就这样日益衰败,也慢慢的腐朽。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和珅是一个十足的大贪官,亦是他的贪婪,光是家里的财产,就顶得上大清15年的财政收入;同时,为了迎合乾隆的欢心,能为老年乾隆的奢侈挥霍提供财源,帮乾隆办成很多别人办不成的事,不难避免的为乾隆背黑锅。
和珅画像
和珅敛财,取之有“道”,借职务与权力顺手牵羊。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和珅兼任崇文门税务一职,这个肥缺有两条道儿可以捞钱,一靠减免外地官员、客商进京缴纳的税银数额获取好处,二借代为朝廷变卖抄没王公大臣家产从中渔利。和珅把持这个位置数年,后来由他儿子丰绅殷德接掌,管家刘全参与管理,这里实际上就是和府的一个钱袋子。
设立“议罪银”制度
和珅有个重要职务“内务府总管”,为了乾隆奢侈挥霍提供财源,和珅一手倡导设立的议罪银制度,而“罚银”则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乾隆私人开支。
看起来似乎于国体无损,既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又宽绰了乾隆的手头,还警戒了不法的官员,真是一举多得。而事实上,这却是一项后果极为严重的恶政,以钱代罪,无疑会使缴了议罪银的官员更加有肆无恐,加剧了官吏的腐化,但是背锅的却是和珅。
有乾隆的特别信任,和珅又会把事情办得让乾隆满意气派,乾隆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30个行宫,80岁时举行了万寿大典,竟然没有动用国库里的一两银子,全系“议罪银”开支,并且内务府还有剩余。所涉及的规模设置、场馆建造、寿宴用品***办及王公大臣、巨贾富豪和各级官吏的进献礼金,统统掌握在和珅一人手中,而实际花费仅用去一半,另一半自然入了和珅囊中。
在乾隆的眼里,也许自以为这个小金库悉数归他,旁人不敢过问,和珅只是替他俭财和管理钱财的家奴;但是,和珅确不这么认为,把大多数钱财神不知鬼不觉地都拔到自家的库房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刘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刘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6873.html
上一篇
骗子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