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宗璞人物传记,宗璞自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宗璞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宗璞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当时唯一能读懂作者感情并看哭的课文就是《我与地坛》,你们呢?

当时唯一能读懂作者感情并看哭的课文就是《我与地坛》,你们呢?

如果题主限定的中心词是“课文”,课文《我与地坛》确实让人感动,但说读懂和看哭,觉得有点夸张

我记得,《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课文,现在还是不是,不知道了。

宗璞人物传记,宗璞自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读高中那会,看过《我与地坛》不知几篇,都是为应付考试。语文老师讲得很动情,下面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自习课看它,也是很难看下去。在高中语文课里,它算是一篇篇幅很长的了,那时还不能理解读者,不能理解课文。

真正读懂和受感动,是中工作后,在成家后,在有了小孩后,在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妈妈公园里散步的时候,突然思想深处似乎穿越时空,回到《我与地坛》里的场景,一下子似乎有了感悟。

这种感悟突兀而来,却深深扎根在心里。

宗璞人物传记,宗璞自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再次拿起《我与地坛》,还读了他的《病隙碎笔》。

随着年龄增长,感悟也多了,对生命的体会也深了很多。

我记得,我那时的语文课本里,还有几篇,现在想来,情感动人,不下于《我与地坛》。

宗璞人物传记,宗璞自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像《祭妹文》,这是袁枚写的,忆昔伤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

真乃性灵之极的文字,言简意赅,言短情深。

史铁生写地坛,是写他的精神寄托,他的快乐、苦痛、绝望与宽慰。 看过他的文章后,我也曾担心着***如有一天也如此,然后默默的这样望着贡江,我恋恋不舍不愿离去,四处张望不留余地,抬头思考低头沉吟,一首首不成熟又青涩诗篇凝聚着我寻找的心意。人,一旦有了寄托,寻常风景也是心头的珍爱吧。 另,史铁生笔下的母亲,每每读之令人泪下。


《我与地坛》以前是中学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印象格外深刻,虽时隔十几年,读着上句仍然能略微记起下句。知晓作者人生艰辛,其他作品一直不忍卒读,此次放***后又全书读来,果然屡屡热泪盈眶,有一种对真诚而质朴的感动和敬意。

史铁生先生写地坛,是写他的精神寄托,写他的痛苦、快乐、绝望与宽慰。先生与地坛的对话持续了十几年,地坛不语,但那些地坛当下没有给予他的回应,都在时光中一一做了注解,地坛所赠予的敏感、悲悯、参悟与爱,成为他的养料,一一诉诸笔端。

亲情、友情、爱情,生命、时间意义先生的文字有一种魔力,总是能把冷冰冰的哲学意义具象化、拟人化,以故事的形式饱满地呈现出画面来。 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感同身受,真正“死过”的人,才懂得生。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又身患尿毒症靠不断的透析维持生命,这是怎样巨大的痛苦,我们很难体会。但先生透过生命的裂痕,找到了光,为理想另辟蹊径,这是世界上少有人所能领会到的浪漫与伟大

🌻 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给史铁生的授奖词是:“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借莫言先生的话表达我的敬意:“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两三年前的一些日子,我内心异常不安,可以说愁肠百结。生活长期累积下来的压抑和压力,使我的心理几乎难以承受了。在一个秋末冬初的时节,我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一站就是北京

在地坛公园里四处走一走,然后静静地呆了好久,这真是一处幽静的所在。距离文章里写的时候过去了几十年时间,地坛风貌可能已经迥异,在这样一个冬日午后,在银杏树下的长椅上,静静地坐着,也许内心并不安宁,但想一想几十年前,曾经有一个无比绝望不安和苦闷的青年,在这个古老的园子里,花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在精神上走出了困局,我们这些普通人因工作生活造成的压力,所导致的内心惶惑又算得上什么呢?

那个下午,阳光温柔,和煦,暖暖地照在人身上,照在心田。打开手机,找到那篇的《我与地坛》,一字一句地慢悠悠地阅读起来。在地坛公园里读《我与地坛》,的确有很不一样的体验,只能体验,无法言喻。

人的欢乐和苦痛都是对比出来的。没有绝对的东西。所以当有心结时,想到文章的作者曾经在这个园子里所要面对的,是从肢体上再也站不起来的绝望,他都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相形之下,普通人生活里的愁苦也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幸福。

当然,普通人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也各有不同,不可能说拿最绝望的事物来做对比,就能马上化解,但至少,这样的对比或参照之下,人会在总体上有一个积极的判断和认知,就是这一切都会好起来,都会得到解决的。然后在这个积极的感觉之下,静下心来,耐下心来,条分缕析,总能找到问题的所在,走出心理上的泥淖。

讲完这个故事,回到题主的问题。这肯定不是我唯一能读懂作者感情的文章,而且我也没有流泪,尽管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寄托的情感。我觉得作者也不会流泪,了解史铁生的人应该知道,他所有的文字、所有的努力都是对命运的救赎,他从精神上早已解脱,远远早于身体几十年。

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学语文里选入的《我与地坛》是节选。

直到后来我看了整篇文章,才知道作者最经典的一句话在结尾。就是那句“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把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永恒有怎样一个俗世的姓名,可以忽略不计。”

我感觉这是一句内涵极深的话,深到可能作者自己也不能完全用语言阐释出来,所以放在文章结尾,让每一个读者自己去解读。

以上@耕读随笔 的回答希望题主喜欢,期待大家评论留言讨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宗璞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宗璞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