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凤雏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凤雏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介绍庞统给刘备,“庞统之才,十倍于我”。这只是作为传统文人一种自谦的态度,也是想让刘备重用庞统,因为他们毕竟是好友。
应该说,庞统之死与诸葛亮没有什么关系。张松献图,给刘备带来了机会。之后法证与孟达来请刘备,更是让刘备动了入川的心。此时,庞统也鼓励刘备取川。这次就机会落在了庞统的身上,有人说,庞统是建功心切。
当时,荆州初定,诸葛亮本就是荆州人士,刘备让其管理荆州的财税等重要事物,难以脱身。
庞统攻取涪关,打算攻取雒城(今广汉雒城镇),彭羕到来进营地一看说:“为将之道,岂可以不知地理乎?前寨紧靠涪江,若掘动江水,前后以兵塞之,一人无可逃矣”。
庞统既然与诸葛亮齐名,才学高深,为何连基本的行军地理都不懂呢?怎么会想不到敌人如果掘江用水淹,岂不是全军覆没了?
庞统最终在攻城时,被流矢击中身亡,埋在了落凤坡,却不是被射死在落凤坡的。庞统之死,只能说是计不如人,与诸葛亮没什么关系。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但是不代表任何两个事情之间就一定具有联系。
可见庞统是死于意外,被“流矢所中”,这里没有任何阴谋的成分。
如果说找原因的话,庞统是死于“冒进”。
庞统死时,诸葛亮还远在荆州。
向刘备大力推荐庞统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於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夺了涪城,正准备攻打雒城时,诸葛亮送来的书信,以发生星变,提醒庞统小心。
庞统之死,诸葛亮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是他的漠视,不仅导致庞统殒命,刘备也是损兵折将。
从“庞统庞士元胜我十倍”之说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心里有情绪,而且是有相当大的情绪。
想想也能够明白,一山不容二虎,本来诸葛亮作为刘备的首席谋士,正在顺风顺水,虽然偶有挫折,可不碍大局,正要大展宏图之际,偏偏庞统加入阵营。而且若是庞统是一个次要的角色倒也罢了,可凤雏偏偏与卧龙齐名,这实在是难以摆平。
刘备欲进攻四川,刚刚加入阵营的庞统立功心切,挥斥方遒一番就获得刘备的信任。
其实刘备也是意欲摆脱完全依赖诸葛亮的局面,否则长此以往自己大有彻底沦为看客之虑。
庞统胜我十倍,因此不用我之助力,诸葛亮就此袖手旁观。
进攻四川,占据四川,是蜀汉集团当时最为重要和紧迫的大事,而作为首席谋士的诸葛亮却毫无作为,就算是极端推崇和美化他的三国演义,这段叙述中诸葛亮有关的行动几乎就是空白。
难道不应该感到诧异吗?
春秋责备贤者,庞统庞士元一个人的生命,怎能与蜀汉集团的大事相比呢。
诸葛亮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我认为庞统的死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失察),二是诸葛亮(心机),如果说庞统的死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的话,我认为庞统的死间接死于诸葛亮的心机。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可以说当时的诸葛亮与庞统是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
“三国演义原著中,庞统是由于贪功心切被张任射杀与落凤坡。请注意庞统死的地方是落凤坡,而庞统号凤雏,这个地方是死磕庞统的。作为一名谋士这一点肯定是知道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个随时都会观察。这里可以得出庞统的死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出门没有看黄历,如果看黄历的话肯定不会去落凤坡这个地方的,提前没有把工作做到位。
而作为办公室同事的诸葛亮在庞统死的时候在干什么呢?诸葛亮镇守荆州。诸葛亮肯定是知道庞统的危险的,他为什么没有去拦住庞统呢?两个人都是谋士都是耍心机、耍心眼的人,在一个办公室而且是相同的职务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肯定有明争暗斗。作为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以后在事业上的发展俩个人肯定是相互制约的,这里就看出了诸葛亮的心机,明知道有危险我就是不告诉你。这里可以得出庞统死的另一个原因是死于同僚诸葛亮的心机。看来诸葛亮是真的很牛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凤雏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凤雏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