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延津人物传记,延津人物略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延津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延津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历史上谁的轻功最好,为什么?
  2. 历史上谁的轻功最好,为什么?
  3. 官渡之战时袁绍表现如何?

历史上谁的轻功最好,为什么

其实历史中有真实记载的,会轻功的人并不存在,只流传于民间故事之中,比较接近于真实的应该是民国时期的燕子李三,其人其事,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如果说那个最出名,我想应该是清朝时期,传记小说中的“杨香武”吧,“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几近神话。当属轻功第一人!

历史上轻功很高的人非常多,像西汉的虫达,北宋的史弘肇,南北朝的羊侃、杨大眼,隋代的麦铁杖等等,都是历史有记载的轻功高手。不过要我来选的话,个人意见,晋至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刘景,轻功古今无双。

延津人物传记,延津人物略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景是五胡十六国时,汉赵开国皇帝刘渊手下的大将,他最出名的事迹是宰人,在延津击败晋将王堪,***无算,把三万多俘虏都扔黄河里淹死了。

史书记载,刘景巡视延津,手提铁剑,拔足而奔,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跑遍了二百里延津口,一个来回,连马匹都追不上他。

晋代的度量衡,一里是345米,二百里就是69000米,69公里。就算再打点折扣,算他只跑了60公里,来回就是120公里。早上走,不到中午回来,也就3个多小时。3个小时开汽车,开120公里不叫事,但是仅仅用两条腿跑,120公里下来一般人大概已累死了。

延津人物传记,延津人物略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拉松的长度是42.195公里,世界纪录还2个小时呢。

再加上史料中说他的速度比马还快,而且他们用的马都是军马,按这样的逻辑推算,这个货跑起来,时速很可能保持在每小时50公里左右。

——这是个汽车人成精啊。

延津人物传记,延津人物略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景此人,留名青史并非因为他跑得快,而是他超级残暴,曾经把俘虏甚至平民炖了下酒。连光文帝刘渊听说他的事情以后都大怒:“刘景还有何颜面见朕!天道又怎能接受这种事!我想消灭的只是司马氏,平民有何罪!”于是把刘景给贬官了。至于后来怎样,史书没有再提,不过想来他也不会有大事。

因为就算皇上想杀了他,未必抓得住他呀。


历史上谁的轻功最好,为什么?

其实历史中有真实记载的,会轻功的人并不存在,只流传于民间故事之中,比较接近于真实的应该是民国时期的燕子李三,其人其事,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如果说那个最出名,我想应该是清朝时期,传记***中的“杨香武”吧,“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几近神话。当属轻功第一人!

历史上轻功很高的人非常多,像西汉的虫达,北宋的史弘肇,南北朝的羊侃、杨大眼,隋代的麦铁杖等等,都是历史有记载的轻功高手。不过要我来选的话,个人意见,晋至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刘景,轻功古今无双。

刘景是五胡十六国时,汉赵开国皇帝刘渊手下的大将,他最出名的事迹是宰人,在延津击败晋将王堪,***无算,把三万多俘虏都扔黄河里淹死了。

史书记载,刘景巡视延津,手提铁剑,拔足而奔,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跑遍了二百里延津口,一个来回,连马匹都追不上他。

晋代的度量衡,一里是345米,二百里就是69000米,69公里。就算再打点折扣,算他只跑了60公里,来回就是120公里。早上走,不到中午回来,也就3个多小时。3个小时开汽车,开120公里不叫事,但是仅仅用两条腿跑,120公里下来一般人大概已累死了。

马拉松的长度是42.195公里,世界纪录还2个小时呢。

再加上史料中说他的速度比马还快,而且他们用的马都是军马,按这样的逻辑推算,这个货跑起来,时速很可能保持在每小时50公里左右。

——这是个汽车人成精啊。

刘景此人,留名青史并非因为他跑得快,而是他超级残暴,曾经把俘虏甚至平民炖了下酒。连光文帝刘渊听说他的事情以后都大怒:“刘景还有何颜面见朕!天道又怎能接受这种事!我想消灭的只是司马氏,平民有何罪!”于是把刘景给贬官了。至于后来怎样,史书没有再提,不过想来他也不会有大事。

因为就算皇上想杀了他,未必抓得住他呀。


官渡之战时袁绍表现如何?

袁绍的表现如何,要看他的对手。他的对手是张燕,公孙赞,黄巾军时战无不胜,他的对手是曹公时,就一战而败。大家伙上地图,拼史料又如何呢?终究是纸上谈兵,事后诸葛。还是看看孙子兵法吧。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表现可说是智商极低,不能正常发挥,原因如何?

当时的情势来说,官渡之战初期,袁绍是占有很大优势的,因为袁绍兵力十万、战马万匹,曹操兵力只有五万兵马可以调用;袁绍所辖地域,物阜民丰;袁绍统领地域辽阔。从各方面来看,袁绍都优于曹操。

正因如此,袁绍也是雄心勃勃,想着只要打败曹操,天下即可收入囊中。所以袁绍决定驱使十万精锐步兵和一万骑兵夺取许都,一举攻灭曹操。看起来胜券在握的袁绍为何却被处于的曹操消灭了呢?

一、内部不和,刚愎自用,听信谗言,不纳良言

他的谋士有田丰、荀谌、许攸、沮授等,沮授建议以逸待劳,***取持久战,郭图、审配则主张速战速决。袁绍自恃兵精粮足根本不听沮授的建议。郭图等人又在他耳边谗毁沮授,袁绍就分散了沮授统军的权力,使沮授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二、儿女家事使其意乱情迷,优柔寡断,关键时刻掉链子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背叛曹操,曹操率兵攻打刘备,这对袁绍来说是击溃曹操的大好时机。谋士田丰进言袁绍说,出兵攻打曹操后方一定能取胜。袁绍此时缺没精打***,说他最喜爱的孩子病了,弄的他心烦意乱,没心情做其他的,更不用说出兵打仗了。等孩子好了再说吧。

田丰很生气,干着急没办法,一边往外走一边埋怨袁绍竟然因为孩子生病,而放弃消灭曹操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最佳机会。有人打小报告把田丰说的话报告给袁绍,袁绍恼羞成怒,不思己过反而疏远了忠于他的谋士,所以他身边小人就更肆无忌惮了。

三、犹疑不决,再次丧失良机,終至败于曹操

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投奔袁绍,袁绍决定出兵攻打许县。田丰又来唠叨,献上持久战术,说攻打曹操的机会已经失去,曹操又擅长用兵,现在不是出兵的时候,不如长期坚守,挑选精锐部队时时袭扰曹操边境让他疲惫不堪,用不了三年轻而易举就能战胜他。袁绍不听,田丰极力劝阻,袁绍就把他关了起来。

袁军战力是硬伤,其他缺陷真算不得什么。

于禁2000人就敢和袁军主力硬刚,虽然没刚赢,不过袁军楞是没把他怎么着。

颜良文丑,纯粹是给曹操送人头的。

淳于琼,1万人居然被曹操5000逆战击败,丢人!

张颌带人干曹洪,也是没干赢,可能信心被打崩了,直接投了。

所以说其他的操作什么七七八八的,都是扯淡,战力是硬伤,改变不了[捂脸]

袁绍现在都快被黑成蠢材了,但纵观曹操一生,军事上的最大成功难道不是“防御住”袁绍吗?

仔细想想就知道,

能使曹操在官渡不得不与其决战(直接刚,以双方实力对比,必然对袁绍有利),

本身就是战略上的胜利,

其后能把曹操及绝大多数曹军

逼到基本绝望的地步,

胜利已近在眼前,

要不是许攸***被查,怕被诛杀,而临时叛逃曹操,古代通讯滞后。

官渡之战结果是显而易见。

表现其实足够中规中矩,失败主要是曹操补血能力太强了。

遍观三国,曹操除了打刘备,他对付任何一个其他对手从来不是顺风顺水的,但是失败后又总能快速恢复,最终反败为胜,这说明曹操在其体系内建立的回血机制很高效完善,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整部战争机器冗余度很可观,战术上的失利大可用战略上的成功予以弥补。

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单单是老天爷运势起作用,曹操本人的性格、能力,以及集团综合软实力的一系列要素在当时都是无出其右。所以,官渡之战中袁绍即使不被烧了乌巢,借助充足的***与优势兵力,一路推塔,曹操步步后退,也有办法在以后的内线作战中突出奇兵给予袁绍打击,最终多谋寡断的袁绍还是要失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延津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延津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