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和胡同有关的历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胡同有关的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和胡同有关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北京的那些老胡同有哪些历史?
  2. 北京三官庙的真实故事?

北京的那些老胡同有哪些历史?

北京的胡同浸透了浓郁的历史沧桑。这里曾经的历史风云,完全可以写一部部图书了。

在元明清时代乃至民国初年,作为中国的中心,这里有着王公贵族与达官贵人的高门深宅,也是全国各地商贩巨贾汇集的地方,更是全国文人雅士汇聚之所。所以有关的历史故事名人掌故比比皆是,随手可拾。

和胡同有关的历史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经过岁月的洗刷,很多北京老城区已不再是旧时面貌,现今正式公布的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共43片,其中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共33片。就从这33片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中随意摘取一段陈年往事。

相比景山公园的热闹,位于景山公园东侧的沙滩后街就冷清多了。路过的行人中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才是北京大学真正的发源地。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成立了京师大学堂,把这里原来的四公主府拔给了大学堂使用。到了1912年京师大学堂又改名为北京大学堂。并且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是文科的红楼,也是图书馆及校部的所在地,当年来自湖南乡下的一个青年人作图书管理员的地方。现在归国家文物局,一层设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二部仍是在公主府的高墙之内,为当年北大理工科所在地。从1912年到1952年,除了抗战期间迁到内地外,北京大学一直在沙滩。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没有了,北京大学搬进了原燕京大学的校址。

和胡同有关的历史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次去景山公园的时间,不妨去沙滩后街转转,连带周边的几条胡同都有故事可寻。比如附近的吉安所左巷8号(旧时的门牌是吉安所东夹道7号),就是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的那位湖南青年北漂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吉安所又称吉祥所,原来是清宫太监死后停灵出殡的地方。湖南青年和一起北漂的同乡同学一共8人,集体住在东夹道7号的3间北房中。整体建筑面积40平方的平房,每间使用面积不足10平方米,名副其实的“一间屋子半间炕”。现在这里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的胡同是老北京的生活场景,是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当然,最近三十年,胡同逐渐远离了现代北京的聚光灯,逐渐退化成需要“保护”的奄奄一息或者缺乏健康活力的“年迈老人”。

和胡同有关的历史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稻糠随便带你逛一条胡同,可以一叶知秋。

在东四南大街路东,有三条历史悠久并且和***有关的胡同,其中内务部街以前叫勾阑胡同(清乾隆时称构栏胡同,也写成勾栏胡同),勾阑即妓院的代称;另外一条本司胡同,原是明代的教坊司,也就是宫廷音乐演奏部门所在地(官妓院也归其管辖);演乐胡同则是教坊司艺人们排练的地方。地方和音乐有关,因此,念le肯定不对了。正确的读音是演乐(yue)胡同。

演乐胡同63号的房子外观比较特别,灰色的二层盒子,是女装设计师Vega wang(王在实)的工作室。据说这里以前是演员王铁成(周恩来的扮演者)的家。王铁成就出生在这个小院,他母亲是旗人,父亲是资本家,解放前当过美国福特公司汽车零配件中国华北地区的总代理,也算是个大宅门。

演乐胡同15号是东城区工人文化宫,看,无论是演员还是文化宫,还都能和***扯上点关系呢,不愧叫演乐胡同!

稻糠之所以注意到灯草胡同,是因为它和演乐胡同的中部连在一起。灯草胡同是个拐弯的胡同,西口和演乐胡同平行,到了东边就往南拐进了演乐胡同里。

灯草胡同明朝属黄华坊,据传,此地接近灯市,因售卖灯草(灯芯)而得名。别看名字来的不高贵,这条胡同可不简单。400米长的胡同里有33处挂牌保护的四合院。灯草胡同37号院是清代大学士、定西将军阿桂的府邸。阿桂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元老,人称“铁将军”。灯草胡同 5 号院现在是家三进式四合院酒店,名字就叫“四合宾馆”,据说也是戏曲名家梅兰芳的故居。

对了,在北京奥运会前的2007年“北京十佳胡同”评选中,你猜谁是第一名?灯草胡同。头条号:稻糠

北京的胡同有很多,每条胡同的背后都有很多有意思的历史,就拿“烟袋斜街”来说。

在西城区东北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什刹海前海北侧,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烟袋斜街。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北起大石碑胡同,南至前海北沿,街区占地14公顷,此街东西斜形走向,全长232米,宽5到6米,街道两侧建筑典雅朴素,颇具明清传统风格,其前店后居的形式呈现出古风犹存的市井风情,充分展现出浓郁的老北京传统风貌。

烟袋斜街始建于元朝,成街于明朝,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最为繁华热闹。据说,这条街在元至明朝中叶,被称为“打鱼厅东街”,打鱼厅是元、明时期管理海子***的官厅机构,其衙署设在此街上,故名。

可是为什么后来被叫做“烟袋斜街呢”?据说,当时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发展的非常好,主要是因为居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们很多都喜欢抽旱烟或者水烟。可是,仅有烟叶是满足不了他们日益旺盛的需求的,在那个时候,还不流行抽卷烟,大家抽烟都讲究用烟袋,针对这种情形,住在斜街上的人家便开始打起开烟袋铺售卖烟袋的主意,就这样,一家家的烟袋铺便在斜街上开了张。时间长了,这条斜街便被叫成了“烟袋斜街”。

北京三官庙的真实故事?

北京三官庙缘于明代宦官专权,以及恭俭胡同曾是内官监所在地之故,在这几百米长的胡同中,历史上竟然存有古庙五座之多。

在恭俭胡同北口的内官监真武庙,明万历年建,据说原内官监宦官所立。此外自南口向北还有火神庙、三官庙、大马关帝庙及素云观。由于内官监主要负责营造及庆典筹划等事务,而内官监胡同正是该监各厂作密集之地,宦官施舍建庙成风,各厂各作皆出资立庙,一方面为的是求功名,同时也是为太监们年老后留条生存之路

三官庙里的三官就是俗尊称为“三界公”的尧、舜、禹三圣帝。天官赐福,上元紫微大帝——尧帝,地官赦罪,中元清虚大帝——舜帝,水官解厄,下元洞阴大帝——禹帝。

三官庙建在主峰半山腰绝壁上,气势宏伟。庙中奉祀民间信仰的三元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庙创建无考,明毁于兵。清初行僧方於重建殿宇,得到当时勋臣蔡士英家族的资助,庙貌复新。三元庙悬于半空,山门台阶共有53级,俗称五十三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和胡同有关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和胡同有关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