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李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李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没有任何履历,38岁的时候才拍了自己的处女作,而且影片的主题还是讲一个“老头”的故事,如果没有台湾中影的宣传,侯孝贤,小野等人的大力支持,我想单凭李安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在90年代的台湾闯出一片天的。台湾电影人看到了李安身上那股潜质,希望他可以以此为跳板,在电影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在“家庭三部曲”完成之后,李安“杀回”美国。此时的他已经不是那个刚从NYU(纽约大学)毕业的毛头小子了,他的三部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极大的认可,他带着金马和金熊回到美国,已然成为了美国制片人眼中的香饽饽。从1995年开始,李安的电影在美国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他成为了美国电影界最成功的华人导演,没有之一。尽管档期繁忙,但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李安还是回中国拍了两部华语片。一部是《卧虎藏龙》,另一部是《色,戒》。
虽然这两部电影仍然代表台湾出入各大电影节参与评奖,但是影片中的主题中心已经全部放在描画大陆的故事上。一部讲清朝的武侠,一部讲日统时的政治。李安内心的格局已经通过这两部电影显现出来,他要讲的是中华传统,一个“中华大同”的可能性。
在华人导演中,李安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他拍摄了各种不同的电影题材,无论是***、武侠、喜剧甚至科幻,他都能从容驾驭,独特的经历让他在东西方文化里游刃有余,两种不同文明的冲击造就了李安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气质,兼具东方传统的温文尔雅和西式的洒脱不羁。他的电影手法质朴自然,对白风趣幽默,情节细腻别致,剧情圆融流畅。其导演的华语片致力于探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为台湾电影开辟了新的表现领域;执导英语片亦同样能深入、准确地把握欧美文化心理。他不但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同时又积极和观众沟通,他的电影往往成为交流成分的文本,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性困境都作出诠释和表达,在技术、美学和商业上都实现了突破和突围,是精神贵族向受众宣讲的典。
他不但深谙电影艺术表达中的隐喻之道,用隐喻的手法讲述了纷呈多变的创作主题,而且他的隐喻往往又具有含混性的特点,这使其电影大大扩展了阐释空间,丰富了表达意义并增强了艺术审美效果,他的影片中没有宏大的叙事模式,而是专注于讲述反映真实人性的家庭故事,反映现实人物的真实情感。
1 传统。从最早的父亲三部曲到最近的色戒、少年派,主题看似跨越很大,但都离不开家庭***,其中《卧虎藏龙》的除了这个还有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是李安电影的基石和原动力,是他有别于其他导演的核心竞争力,同样也是他早期总拍不好好莱坞英雄片、特效片的原因
2 克制。电影作为一种十分直观的艺术,或者说作为一种商品,大部分是给人以***而不知克制的。好莱坞大片卖特效,国内青春片小鲜肉泛滥。张艺谋、陈凯歌要不艺术得做作,要不被投资方的人民币迷昏了头脑。李安电影是不疾不徐的娓娓道来,每个细节都仔细打磨,成片看似波澜不惊,但却直击要害。好的作品都是智慧和经验磨砺出来的,克制才能不让导演的自我泛滥,观众也才能感受到电影的精髓。
3 老辣。说李安老辣,可以从他的每部电影得到佐证,比如少年派开放式结局给每个人背脊发凉的解读;比如喜宴,形婚还是修成正果;比如色戒中,卧底和汉奸相爱了。所以说李安是坏人,而不是上面一水的说翩翩君子。他有自己非常顽固的格局,但是他通过学习、同情、克制打磨了自己,最后形成他温情的世界观以及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博大。 在业内,大家对李安反倒更为苛刻,认为他太圆滑商业了。天分和勤奋以及绝佳的学习机会成就了今天的李安,他的作品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李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李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