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叶永烈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叶永烈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十万个为什么?》是青少年科学启蒙读物,也是科普书籍。这套书好熟悉好亲切。
70年代初我十岁生日,直系亲戚都来了,家中摆了两桌酒席(当时不兴上饭店,酒席是八仙桌),他们送我什么礼品,几十年了一点印象都没留下,唯有在云南当汽车兵的大表哥邮寄来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套21本礼物记忆犹新,如获瑰宝,爱不释手,我看了整整大半年,获益匪浅。
《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包罗万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知识应有尽有,以一问一答形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真是良师益友。可惜后来带到班级炫耀,被同学借去互相传阅,遗失十多本,提及此事心中好难过。
后来听母亲讲:大表哥在部队从生活津贴中聚了几个月才省下十几块钱,给我买了套《十万个为什么?》十岁生日礼物。
(明华大表哥去世好几年了,下面相片是70年代底在上海豫园拍的,以此为怀念。)
[衷心感谢悟空的邀请]
明华大表哥左:笔者、中:明华表哥、右:新华表哥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记得是科普与传记作家叶永烈写的。我猜想为什么起名为十万个为什么的原因:一是中国人有凑整数的习惯:比如:十大英模,十大杰出人物等等。二是写的少了成不了书。比如写十个为什么,只能搞成个小册子。
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的意识到,未来世界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而中华民族要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洞悉读者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变化,成为少儿社赋予“10万个为什么”的不变使命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以后,当时少年儿童出版社,准备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打破当时科普读物非常少的现状。但由于种种原因,各方面都不是很成功,到1959年,通过对自然科学“百科”的组稿实践,才为“十万个为什么”定了方向——突破教科书和课堂教学。
“十万个为什么”名称来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个诗句“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
1961年“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由少儿出版社出版。到1962年出齐八删,共收1484个问题,105万个字。
《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至于“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为什么?”这个严肃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作为科学启蒙性读物,需要起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向小朋友介绍严谨科学问题的作用,而由于世界知识的多样性,基础科学知识点非常之多,科学问题也非常广泛,因此,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多,是有现实的知识存在基础的。
作为面向懵懂无知的小朋友的科学读物,只有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才能够让小朋友看得懂。因此,图书的编辑们在编排众多的知识点时,基本都直接以“为什么xxx”作为标题,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以便让小朋友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因此,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多,是图书知识点编排统一性的需要。
我想题主也可能会问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有“十万”个这么多,其实,“十万”也只是一个虚指,用来形容许多,并非说这本书里确确实实就有十万个为什么。就同“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饮”中的“三千”以及“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中的“万花”一个道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叶永烈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叶永烈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9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