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钟馗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钟馗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庞统之死,诸葛亮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是他的漠视,不仅导致庞统殒命,刘备也是损兵折将。
从“庞统庞士元胜我十倍”之说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心里有情绪,而且是有相当大的情绪。
想想也能够明白,一山不容二虎,本来诸葛亮作为刘备的首席谋士,正在顺风顺水,虽然偶有挫折,可不碍大局,正要大展宏图之际,偏偏庞统加入阵营。而且若是庞统是一个次要的角色倒也罢了,可凤雏偏偏与卧龙齐名,这实在是难以摆平。
刘备欲进攻四川,刚刚加入阵营的庞统立功心切,挥斥方遒一番就获得刘备的信任。
其实刘备也是意欲摆脱完全依赖诸葛亮的局面,否则长此以往自己大有彻底沦为看客之虑。
庞统胜我十倍,因此不用我之助力,诸葛亮就此袖手旁观。
进攻四川,占据四川,是蜀汉集团当时最为重要和紧迫的大事,而作为首席谋士的诸葛亮却毫无作为,就算是极端推崇和美化他的三国演义,这段叙述中诸葛亮有关的行动几乎就是空白。
难道不应该感到诧异吗?
春秋责备贤者,庞统庞士元一个人的生命,怎能与蜀汉集团的大事相比呢。
诸葛亮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面写道: 庞统随刘备入蜀,因求功心切,骑刘备的的卢马,从小路进军,被刘璋部将张任、冷苞等射死在落凤坡。此前在荆州镇守的诸葛亮曾写信给庞统,说他的将星黯淡,须提防意外发生。这些只是小说家的艺术虚构。其实,在正史上庞统的死与诸葛亮无关。
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派遣***到荆州迎接刘备入蜀,以便攻打汉中的张鲁。刘备征求群下的意见。刚刚受到刘备重用,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的庞统立即劝说刘备不可错失良机,应当带兵收取益州。《三国志》注引《***春秋》记载庞统说备:“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刘备表示不能失信义于天下,庞统则以兼弱攻昧、逆取顺守的道理说服了刘备,于是刘备才决定带兵入蜀。
诸葛亮此时同为军师中郎将,史籍里却没有记载诸葛亮对入蜀之事有何意见。所以后人对此加以附会,认为诸葛亮不满庞统率先向刘备建言献策,抢了自己的风头,对进取益州持消极态度。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首先,以诸葛亮的修养和胸襟,是不会做出这种妒贤嫉能之举的。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即使像***这样受刘备雅爱信重的睚眦必报之人,诸葛亮都能与之和睦相处、推崇褒扬,何况是早已相识相知的庞统呢?
其次,收取益州是诸葛亮追随刘备之时就早已提出的战略规划。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指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备占据荆州之后,实力大增,已经有能力进取益州了。此时带领庞统同行,只是实现诸葛亮当初的既定规划,不存在抢风头的说法。
再次,荆州作为刘备的根据地,北有曹魏,东接孙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此重要的基地,势必要有一位能够担当方面之任,足智多谋的心腹来镇守。这样的人选,诸葛亮和关羽是最合适的了。
所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庞统的死纯粹是一次战斗意外,与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庞统的死,使刘备、诸葛亮少了一个得力的助手,更是后来蜀汉***的一个极大损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钟馗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钟馗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