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巢湖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巢湖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甘宁得不到孙权的重用,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甘宁不是江东的嫡系成员。
甘宁是益州人,在刘焉去世后,刘璋继位的时候,受到别人的唆使进行反叛,最后失败而投靠了黄祖。在黄祖帐下不得重用,才投靠了江东。换句话说,甘宁也可以说是反复小人。因为如果当初不反叛刘璋,那么甘宁必定是刘璋麾下将领,按照历史剧本的发展,最后又很大的可能也是会到刘备麾下。
而江东其他成员要不就是江东几代老臣,要么就是孙权的嫡系。关系亲疏一目了然。
第二,名声不好的同时还与江东不少的将领有着仇恨。
我们都知道甘宁曾经做过“锦帆贼”,是长江上有名的水贼,虽然周泰等人也曾做过水贼,但是周泰是得到孙权完全的信任与重用。可见孙权用人是不会在乎出身的。
甘宁最主要就是与江东将领有着仇恨。因为甘宁曾经在黄祖麾下任职,在黄祖麾下的时候斩杀过江东大将凌操,还有众多的江东将士。而凌操是孙权爱将凌统的父亲,虽然表面上孙权劝凌统放弃仇恨。但是事实上,一些事情上还是有些偏向的。而凌统对于孙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凌统病死的时候,孙权痛哭,孙权唯一的养子就是凌统的遗孤。
《三国志·凌统传》:会病卒,时年四十九。权闻之,拊床起坐,哀不能自止,数日减膳,言及流涕,使张承为作铭诔。二子烈、封,年各数岁,权内养于宫,爱待与诸子同。
第三,性格孤傲,脾气不好。
甘宁曾经与孙权的堂弟孙皎发生争执,是孙权专门写了一封信规劝孙皎。
此外,甘宁性情意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甚至***,而且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但是却是一个难得的斗将。
《三国志·吕蒙传》: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可见甘宁真的很难相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能够受到重用。
结语
固然甘宁的才华、武艺、勇猛是江东众多将领中拔尖的,孙权对于这点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他的性格与脾气实在是最大的问题,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处甚欢,就连身为主公的孙权也常常对甘宁发怒,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自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甘宁率部投奔孙权,为东吴征战12年。甘宁投奔孙权时,孙权便待他如老臣一般,当年因破黄祖之功,孙权单独分拔一支部队给他指挥,并令他屯兵当口。后来,又因功官至西陵太守(统阳新、下雉两县)、折冲将军。曹魏的五子良将乐进,曾经的封号就是折冲将军,形容战力强悍,如一辆挫退敌方的战车。
看看东吴十二虎臣之首的程普(注:《三国志》中甘宁排在第八位),官职也仅是荡寇将军,先后兼任江夏太守和南郡太守;再看看位居东吴十二虎臣亚军的黄盖,官职偏将军、武陵太守。
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程普、黄盖会差了甘宁吗?但程普的荡寇将军和他的折冲将军都是杂号将军,而他的西陵太守,应该重于程普的兼任江夏太守或南郡太守。同时,黄盖的偏将军官职还要低于甘宁的杂号将军。
当然,甘宁也没法和东吴四英杰相比,因为周瑜和吕蒙就曾是甘宁入职东吴的举荐者,而鲁肃更是孙权的心腹重臣,至于陆逊时代还未到来时,甘宁便已病故。
因此,又怎么能说甘宁得不到孙权重用呢?
甘宁之勇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战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时,孙权派领军3千身为前部督的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当时,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于夜二更潜入曹营,斩杀数十级无一折损而还。孙权看着曹营惊乱的火把,得意调笑道:“这下可把老头子(指曹操)吓了一跳吧,只是想试试你的胆子罢了!”同时,称赞甘宁:“曹有张文远,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此时的孙权,已将甘宁比做逍遥津大败他的张辽,又怎么可能不重用甘宁呢。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春天,孙权攻打曹操任命的庐江太守朱光时,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并亲自为甘宁擂鼓助威,而甘宁则“手持练索,身先土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朱光。”
关羽率3万大军镇守荆州期间,甘宁则辅佐鲁肃镇守益阳(今湖南境内),以对抗关羽。当时,关羽挑选精锐5千,准备涉水渡河攻击益阳。鲁肃闻报后,拔给甘宁一千三百兵马,甘宁连夜赶到上游设防。关羽得知甘宁前来,心知对方已有防备,随放弃渡河***。因此功,孙权拜甘宁为西陵太守,统阳新、下雉两县。
甘宁之智
江东***的特点就是以世家大族为政治基础,尤其是在孙权上位后就更加明显。如果说在孙策时期还有甘宁周泰这样出身社会底层的文臣武将,孙权时期所重用之人基本上都是江东世家,甘宁何能例外?
东吴名将甘宁甘兴霸,算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又一例证,早年“好游侠”,横行乡里,官民百姓以“锦帆贼”的名号代称,可算称得上人嫌狗憎。二十多岁时,洗心革面,潜心读书,入仕做官。先在刘焉刘璋父子手下,后叛逃依附刘表、黄祖,因看出刘表不能长久,改跳槽到孙权手下。在当时的环境里,不如意就跳槽的比比皆是,也算不上出奇。
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能得到这样的夸赞,可见孙权对甘宁的信任与喜爱。然而与张辽曾任征东将军、晋阳侯相比,甘宁的折冲将军、西陵太守的头衔,轻了许多。无论是建言孙权取荆州,或是以偏师袭取夷陵,或是率百人夜袭曹操大营,或是逼退关羽,或是逍遥津勇救孙权,甘宁屡建奇功,不负勇将之名。能力出众,勇不可当,也难怪吕蒙虽看不惯,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容忍他。
然而,甘宁虽屡建奇功,又有孙权的夸赞,官运却不旺。折冲将军是杂号将军中的中高级,可与张辽的重号将军相比还是差了许多。究其原因,与甘宁的性格有很大原因。
“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要不是能力太出众,仅凭违抗命令这一条,就足以丢命,更别说升官了。 而暴躁的性格,也使得甘宁成为江东的“另类”,与同僚关系很不好。刚到孙权麾下,因在征黄祖的问题上与张昭产生争执;后与孙权堂弟孙皎因喝酒发生口角,惹得孙权写信责备孙皎;未投孙权前曾射杀大将凌操,再加上经常惹恼上司吕蒙等等。张昭是江东士族领袖,孙策留给孙权的左膀右臂之一;吕蒙是孙权选定的水军都督,嫡系;凌操是孙策的老部下;孙皎是孙权的堂弟。江东本土士族、孙家老臣、孙权嫡系、孙权亲族...可以说,江东内部的几大派系,全让甘宁得罪了,想顺顺当当的升大官,那是做梦。没有孙权的庇护,坟头草早就一人多高了。
如果执意授予高位,那就是“捧杀”而不是重用。孙权已经做得够好了,总不可能因他一人而得罪整个江东集团。说到底,还是甘宁自个儿作的!
三国时期东吴勇猛的将领,除孙策、太史慈外,恐怕就数得上甘宁甘兴霸了。张辽曾在逍遥津一仗,八百破十万,把东吴军杀得胆颤心惊,就连东吴小孩子夜哭,一说张辽来了,孩子马上止哭,可见张辽在东吴的威名。东吴将领都被张辽吓破胆了,唯有甘宁不惧。甘宁不服不怕张辽,主动向孙权请缨,夜率自己的百骑偷劫曹军营,挫败曹军锐气,提振了吴军士气。因此孙权抚着甘宁脊背说:“曹操有张文远,孤有甘兴霸”。但甘宁在东吴终没做到像周瑜、吕蒙那样的大督都,并不是孙权不重用甘宁,而是甘宁作冲锋陷阵的大将可以,有勇有谋,但若做统兵元帅,就有些欠缺了。
甘宁起身寒微,原本是江上以打劫为生的盗贼,后投荆州刘表手下黄祖,因黄祖不能容,才过江投靠了孙权。三国时期很讲究望族门第的高低,甘宁一江洋大盗出身,很难让江东仕宦大家看得上。甘宁很不会处理与人的关系。东吴在与江夏黄祖交战时,当时甘宁还在黄祖麾下效命,一次交战甘宁竟杀死了东吴大将凌统的父亲,二人从此结下仇恨。甘宁投降东吴后,凌统非要为父报仇,多亏孙权居中调停,但以后二人很是不合,多次在不同场合发生冲突。甘宁作战虽勇猛有谋,但缺乏统帅才能,其谋略远见只局限在具体作战的战术上,不善于统帅大军进行大的战役的谋略规划。其实东吴的孙权也是一代明主,是很会量才用人的,之所以没有让甘宁当东吴大督都,当统兵元帅,也是正确考量了甘宁才能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甘宁的才能只够个先锋将军之才,若非要让他当统兵元帅,岂不是小才大用了吗?那样的话,没有大规模战争尚可,一旦有了大的战争,岂不置国家命运于不顾?
量才用人,官适其职,既是对一个人负责,也是对国家人民负责,就是在今天,我们在选人用人上仍然需要倍加慎重才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巢湖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巢湖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