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江苏丹阳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江苏丹阳的历史事件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目光深远的政治家,屈原在担任大夫和左徒期间,心系苍生社稷,力主改革朝政、联齐抗秦。
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势力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妒忌、诬陷,最终导致与楚怀王的疏远,两次遭到流放,被逐出郢都。但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希望楚怀王和后来执政的顷襄王召回自己,为国尽力,最后在楚国郢都被秦国将领白起攻破之后,他不忍心看着祖国灭亡,投汨罗江自尽。
苏武牧羊讲的是汉武帝时代,西汉大臣苏武在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都城,是一个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一般来说,选择在哪里定都,需要纵横衡量评估各种因素才能加以确定。明代陈建在《建都论》认为都城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
正因为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太复杂,都城地点的选择历来都很费脑筋。
简单粗暴的,如西楚霸王一把火烧掉咸阳,回到彭城定都,反复纠结的如朱元璋,先后选了南京、开封、凤阳,甚至还有长安,作为都城的候选地。
当然,还有那种随着势力范围逐步扩大而迁都的,比如北魏,崛起于北方,先是以平城作为都城,后来又有孝文帝打算一统天下而迁都洛阳。
我们今天说的东吴,情况有点和北魏相似,都是因为控制的地盘不断扩大而适时变更都城的地点。
一、先后有四个城市成为东吴都城
1、吴县。即苏州,这里是秦汉吴郡治所,《吴书》中说孙坚家族一直居住在这里,“坚世仕吴,家于富春”。
东汉中平元年,即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孙坚被征召入军,带领儿子孙策渡江跟随中郎将朱儁南征北战。初平三年,即192年4月,孙坚在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被暗箭射中身亡。
孙坚死后,时年17岁的孙策将其葬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后,举家迁到江都(今属江苏省扬州市)。
不久,孙策带兵渡江回到江东,先后夺取吴郡、会稽郡等地。此后,孙策被刺身亡后,孙权继位初期,依然以吴县为治所。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从时间上来看,孙吴前后在吴县待了14年之久。
2、京口。
从上图可以看到,三国时期的入海口在今天的镇江一带,这里江面辽阔,宽达几十公里,浩浩瀚瀚蔚为壮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江苏丹阳的历史***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江苏丹阳的历史***概括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0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