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明抗倭援朝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明抗倭援朝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历朝鲜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是明朝万历时期发生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三国之间的战争。战争起因是日本侵略朝鲜,朝鲜向宗主国明朝求救,随后明朝出兵,这场战争持续了7年,最后日本因为丰臣秀吉去世而罢兵,日军全部从朝鲜半岛撤退,战争结局,总的来说,明朝是胜利的一方。不少人认为这场战争本没有打的必要,毕竟战火还没有烧到大明。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今天就来讲讲为什么万历朝鲜战争非打不可。
为了理解大明出兵的动机,就必须要先了解东亚朝贡体系。东亚朝贡体系,或者称中国朝贡体系,即以中原帝国为核心,周边国家作为藩国向中原帝国进贡,而中原帝国有责任维持这一区域的稳定的一套体系。朝贡体系,自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时期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即清朝末期结束。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当时,除了北方的匈奴对秦朝造成一定威胁外,在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已经没有可以和秦朝抗衡的力量。对于这些小国,不可能将他们视为敌人,但是如果直接纳入统治,所投入的成本比回报要高,反而不划算,于是,中原帝国***取“册封”的方式维持与这些小国的关系,中原王朝是周边藩属国承认的“共主”,藩属国王继位时,必须要得到皇帝的“册封”才具有合法性。这就是朝贡体系的主要内容。
汉朝时期著名的汉委奴国王印,就是汉朝册封日本国王的印信,此外,还有"南越武王"、"疏勒国王"等,都接受汉朝的册封。此后,这套体系延续了两千多年,维系着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如果周边国家能老老实实的遵循这套体系,那就万事大吉了。可是,在这些国家中,偏偏有一个异类,不安心屈尊当中国的附属国,屡屡生事。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早在隋唐时期,日本就萌发了这种野心。当时有个日本使者,叫小野妹子(你没看错,这真是男人的名字),他从日本带来了一封国书,国书上的落款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国书。我们知道,天子是中国皇帝的独有称呼,代表着九五之尊,而日本的国书上,公然将日本国王与中国皇帝并称成为天子,这种表述方法,全然推翻了中国与日本的宗藩关系,显示了日本希望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勃勃野心,甚至,将日本国王成为日出天子,将中国皇帝称为日落天子,日出代表着生气勃勃,日落代表着行将就木,其中挑衅的意味不言而喻。
公元655 年,唐高宗时期,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混战,高句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为了维持朝鲜半岛稳定,唐高宗派兵水陆并进救援新罗,百济大败,转而向日本求援。日本早有野心,趁此机会,派兵进入朝鲜半岛。公元663年,唐朝、日本的水军在白江村相遇,双方爆发激烈的水战。当时,唐军有一万三千名士兵,战船一百七十艘。而日本有四万二千名士兵,战船一千艘。唐军虽然人数、船只数量都处于劣势,但是唐军的战船庞大,在刘仁轨的指挥下,唐军战船将日军团团围住,日军死伤大半,战船皆被焚毁。
白江村海战,是中国和日本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日本为他的野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其后的数百年时间内,不敢再挑战中国。
想想二战前英法两国奉行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纳粹祸乱并最后自食恶果的历史。就应当知道有些牺牲是必要且很有价值的。
而德国不仅需要承受巨大的战争赔款,而且还被限制了军队数量与装备。德国本没有造成以后祸乱世界的能力。
结果当纳粹上台之后,德国扩军备战,一次次侵略吞并周边小国时。
作为霸主的英法却熟视无睹,因为一战之后他们开始害怕牺牲了,即使是面对侵略扩张目的昭然若揭的德国,英法依旧奉行绥靖政策,任凭德国其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国。
而德国在吞并的过程中不断扩充军队增强自身强军事力量,同时通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其经济实力、军工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英法再不能阻止德国的侵略步伐。
其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纳粹德国肆虐欧洲大陆,法国亡国,世界霸主英国借助美国的力量才得以坚持,其战后霸主地位拱手相让。
同样,作为当时东亚霸主的明朝,任凭以占领“唐国”、“迎***居北京”、统治世界为目的的日本攻占藩属国朝鲜。
首先不说这个宗主国当的称不称职,能不能再向其他国家发号继续施令,继续维护自己在当时东亚的霸主地位。
当日本打通了到明朝的路上通道,加之吸收朝鲜实力之后,力量得到提升更加强的日本。
明朝这时候再与其作战,付出的牺牲必将更大。弱有其他意外,明朝又能够靠那个国家来拯救呢。
从战争的历程和结果看,确实有着极大的牺牲。但是,要说没有价值,我不认同。相反,我认为很有价值。
当时,朝鲜是大明的宗属国。这日本人打过来了,朝鲜国王向大明求救,这是应该的,毕竟是送过礼(朝贡)的小弟,小弟出事了,大哥不管,那得多失人心啊,那以后在亚洲还混不混。
再者,当时日本的头头丰田秀吉正是顺风顺水,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因为他当时统一了日本,打谁谁赢,没对手。自信心爆棚。就放话了:有生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于是,丰田秀吉给朝鲜国王写了封信: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省略很多....)
意思就是:我丰田秀吉,国内都让我打服了,现在你弃暗投明,跟着我混,一起打大明去。
狼子野心啊,可见,日本的侵略是有根源的,一直想折腾。从他说想将唐朝打下来的事就能看出来 ,当年,这小地方的人很崇拜大唐的。连房子都是仿照长安建的,心里也没点数。
有点跑题,话说回来,这朝鲜国王,还是心里有谱的,信得过大明。于是,没同意。就有了上述求救的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明抗倭援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明抗倭援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