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宋金辽时期的历史***,宋金辽时期的历史***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金辽时期历史事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金辽时期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宋金海上之盟灭亡辽国,宋朝君臣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2. 两宋与其他政权的战与和?
  3. 辽和金属于中国吗?辽宋、辽金、宋金之间的战争算不算内战呢?

宋金海上之盟灭亡辽国宋朝君臣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宋朝君臣要是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亡国了。宋金联盟灭了辽,然后金灭了北宋;宋蒙联盟灭了金,然后蒙灭了南宋。前车之鉴不远,重蹈覆辙。就是不懂得“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

海上之盟,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派使臣自山东蓬莱入渤海与金使会面商定灭金的盟约。因为宋、金之间隔着辽国,无法通过陆地进行会面,只能通过海上会面。

宋金辽时期的历史事件,宋金辽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宋朝必须签订这样的盟约。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当局应该基于以下考虑:

1.北宋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起义不断,北宋统治者急需转移社会矛盾以延续统治,而对辽国发起战争符合人民群众与文臣武将的意愿,可以暂时转移社会矛盾。

2.幽云十六州已经丢失了几百年,收回幽云十六州是几代人的心愿。根据海上之盟的盟约可以在辽国灭亡后拿回失去的故土。

宋金辽时期的历史事件,宋金辽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北宋与辽国自檀渊之盟已经过去百年,期间两国纷争不断,虽无大的战争但小的摩擦一直存在。然而两国实力相当,都无法吞并对方。现在与金联盟就能打破这个平衡,对宋朝统治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4.数百年的战争使北宋与辽国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汉族与契丹族的民族仇恨的地步,灭亡辽国不仅是北宋统治者的意愿也是北境人民的愿望。

5.随着完颜***的逐步强大,金朝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如果不与金朝联盟,那么将来金朝就有可能与辽国联手合力灭宋。

宋金辽时期的历史事件,宋金辽时期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说下当时的***背景:其时辽国皇帝昏聩,而辽北方的女***不堪辽的统治,起来反抗并屡次击败辽军,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当时南宋还是徽宗在位,蔡京和童贯当权。眼看着辽国一天天衰落,马上要玩完了,不禁心痒难搔,动起了小心思。

由于宋辽两国签订《檀渊之盟》,有一百年和平时期,宋朝的国力有所增长,原来的中原故地燕云十六州还在辽国手里攥着,辽国又眼看灭亡。由于陆地与金国的联络隔着辽朝,于是派使臣从山东登州(今蓬莱),乘船前往金国。经过许多回合的讨价还价,商定由金攻下辽上京(内蒙巴林左旗境内)、中京(辽宁境内)由宋攻下西京(大同)、南京北京),金答应灭辽后归还燕云十六州,而北宋将原给辽的岁贡转赠于金。

当与金密议之事爆出,一片反对之声,有大臣提出,难道和强大的金国相邻,要比与弱辽当邻居好吗?甚至高丽国也劝:辽为兄弟之邦,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邦,不可相交。这事连外国人都看出不对劲了,可是徽宗那帮就是鬼迷心窍,沉迷在收复故土,光宗耀祖的美梦中。

结果金顺利攻下上京、中京,而北宋正犹豫要不要出兵,一看金得了这么多好处,再不下手就晚了!于是蔡京命种师道出兵十万,然后还相当自恋的以为,辽地***自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结果燕云汉民早已习惯辽国的汉化统治,未予理睬,又与辽军作战大败国力受损。

战后金认为宋朝作战不力,只还燕云六州,而且撤出前洗劫一空,而北宋除将每年纳辽50万岁贡转给金朝,还另外缴纳了二百万贯作为六州的税务补偿,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再后来,金灭北宋,掳徽钦二宗,留靖康之耻。

北宋统治者不能清醒的认识当前局势,一厢情愿的想当然,毫无自知之明和战略眼光,真是可笑至极。

哪能不知道这些个道理呢,宋徽宗玩文艺是超级智商,虽然搞政治军事外交的智商差了点,但也不至于不懂得唇亡齿寒的连纵之道。只是宋徽宗认为海上之盟联金灭辽能够给他带来连祖宗都未及的功业,道君皇帝的这种预期远远盖过了灭辽之后被金反噬的风险和即将的灭顶之灾。

宋徽宗为什么会逆潮流而动,固执地认为和金达成协议只要辽亡后,中原王朝重新取得燕云十八州,宋帝国既能开疆扩土,北方防线又能推进到燕云一带,国防更能固若金汤。

那是因为宋徽宗对燕云十六州的民意产生了误判,他凭空地认为当地的老百姓都心属中原王朝,一旦王师北向老百姓立***“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但这只不过是宋徽宗等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完全枉顾自石敬瑭割让这块地区到宋徽宗那会儿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都经历了好几代人了,当地汉族和契丹相融合,契丹族本身的礼仪规范也被严重汉化。

读书人也能通过科举进入社会上层,契丹从上到下很多官员都已是***,经几代人的繁衍经营,当地所谓的***对契丹的感情认可远远大于遥不可及的宋朝。何况当时还是民族对峙,契丹和宋都禁止双方边境民间正常来往,大家都彼此不了解更谈不上产生感情。

另外宋徽宗的官僚情报机构向他提供的信息也是完全“秉承”他的圣意,既然道君皇帝有想法,那些趁机要博取功名利禄的投机分子正好随意符合。官员们紧紧围绕在宋徽宗联金灭辽核心思想周围,大肆编造北方***翘首以盼官军的***话,让本来就“轻佻”的宋徽宗更是觉得自己决策的英明。

包括原来辽朝的一些官僚投机分子,如马植和郭药师等,都为促成宋徽宗的联金灭辽“出谋划策”,都向宋徽宗传达了燕云十六州的回归是“人心所向”和“天命所归”,也在这件事上捞足了好处。其中郭药师作为大辽的将军,先向大宋投诚谋得高位,等金兵南下时又义无反顾地倒向金朝,宋徽宗君臣在他们那些人的诱导下是看不清楚事实真相,更做不出啥理性明智决策的。

我认为当时宋朝有几个的原因

一、女真被辽国压榨已久,宋朝认为女真是辽国的附属,实力大大低于辽国,金朝是弱小的一方,宋朝认为自己联合弱的金朝去打比较强的辽国。

二、辽国轻视宋朝,不肯与宋朝合作,导致宋朝偏向了金朝。

三、宋朝和金朝早已经达成了某种约定,就是为了推翻辽国。

四,宋朝出于私心,要夺回燕云十六州,辽国不肯给,宋朝只好与金朝联盟,企图夺回燕云十六州

两宋与其他***的战与和?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

“战”,主要有宋辽间战争、宋夏间战争和宋金间战争等。

“和”,著名的有1004年的澶渊之盟、1004年的宋夏和议、1141年的宋金和议。

两宋时期,频繁的民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从战争双方来看,辽、夏、金方面是进攻、掠夺,两宋方面是守土自卫。但战争也使各民族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

辽和金属于中国吗?辽宋、辽金、宋金之间的战争算不算内战呢?

根本不是内战,就是抵抗外来异族入侵的战争,本质上与抗日战争没什么不同,看问题不能抛开历史,不能因为以后成为一个国家了就美化侵略战争,即使是汉化程度较高民族歧视较轻的辽国,它在消灭后晋石重贵的战争中表现也是非常残忍的,将开封一带大肆掠夺***破坏,制造了几百里无人区,即使在辽军退出中原前夕,在相州也大肆屠城,相州城只有七百人逃生,十余万人遇难,这种暴行说是兄弟相争你信吗?

金辽当然是中国人,战争当然算内战。提问者的提问很奇怪,那我先问你河北人、湖南人、湖北人、广东广西人、江浙人、福建人、青海人、西藏人、东北人、内蒙人……是中国人吗?

你肯定会很惊讶地说:你有病吧,当然是。

还有人会说,你这是以现代观念来评价古代。那我问你,你问的中国人以谁为标准?为什么人们评价每个人都必须且只能“盖棺定论”?那我问你,“中国”“中国人”在古代有两个特点,你知不知道。你不要说金人、辽人,你以为河北人、湖南人就天生就是“中国人”吗?

你不能理解这些,你就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评价历史必须要以现代为标准”,因为古代范围很广,你以哪个古代思想为标准?

其一:地理涵盖不断变化。

中国最初的意思是首都,中国人就是首都人。“中国”最晚出现于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在今天的陕西宝鸡贾村举行了一个仪式,铭尊纪念,被称为“何遵”。上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即我已经拥有了中国,由我庇护中国百姓。

此时的中国指代的就是“首都”的意思。同时,人群的部落联合在一起,就由:国人(居住在城里的人)、郊人(居住在城外的人)——邦人(不止一个城的部落)、国人(其他城池)、郊人——中国人(首领居住的城池)、国人(臣服诸侯居住的城池)、郊人。

其后演变为地理中心+文化概念。到了东周,周天子和几个大国的首都都被称为中国,这时的中国就扩展到了河南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地区。

与此同时,这时能不能被纳入“中国”就有民族意义了。所以,秦国(东夷后人)、楚国(南夷后人)在春秋时期就不是中国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金辽时期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金辽时期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