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孟尝君人物传记,孟尝君人物介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孟尝君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孟尝君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相互之间见过面吗?
  2. 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三窟是?
  3. 战国四公子,司马迁为何独爱信陵君?
  4. 中国哪些古代名人有列传?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相互之间见过面吗?

战国四大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这四人,因为他们礼贤下士、招养门客为国效力又是王族公子才被称为战国四大公子又称战国四君,这四人中除了孟尝君田文年龄大以外,其余三人年纪差不多大,生卒年间隔也不大,最后去世的是黄歇,他是被李园兄妹杀死的,他们彼此知道的可能性很大!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此四人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均有传记,足以证明他们四人对于历史的重要性。

孟尝君人物传记,孟尝君人物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回答战国四公子是否见过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就得知道他们四人的生卒年月。四人的情况如下:孟尝君田文(?—公元前279年)、平原君赵胜(?-前251年)、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春申君黄歇(前314年-前238年)。从年龄上看孟尝君较其他三人年长,其他三位公子为同一个时代的人。终孟尝君一生并没有在赵国和楚国活动的记录,因此孟尝君不可能与春申君和平原君有过见面的机会。那么孟尝君有没有可能与魏国的信陵君有过交流呢?孟尝君有过在魏昭王时期为魏相的记录,而信陵君为魏昭王的少子,所以信陵君和孟尝君应该也没有建国面的可能性。

根据历史记载平原君和信陵君一定的是见过面的,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他们两人是姻亲关系,但这还不能作为两人见过面的证据。真正可以明确他们两人见面是在邯郸之战后,在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王和平原君以最高的规格迎接了信陵君,而信陵君因为擅***死了晋鄙而不敢回魏国,在赵国居住了十年。


春申君同时也与平原君和信陵君活跃于同一个时期,同样在邯郸之战中,楚军由春申君率领救援赵国。在邯郸之战后,赵、魏、楚三国联军又共同向秦军发起来反击,所以在这次协同作战中,作为三国重要人物肯定互相有过会面,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信陵君、春申君和平原君三人应该互相见过面地区,可能互相之间关系还比较好。

孟尝君人物传记,孟尝君人物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三窟是?

冯谖为孟尝君设的三窟是指让孟尝君得以保命的底牌。

第一窟:焚券市义,让孟尝君得到薛地百姓的拥护。

第二窟:为孟尝君在各国造势,使齐王重新启用孟尝。

孟尝君人物传记,孟尝君人物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窟:在薛地建立宗庙,使孟尝有自己的势力。

通过变化的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变化。冯谖的藏才不露,初试锋芒到大显身手与孟尝君的轻视、重视、存疑和折服互为衬托对比,情节也是波澜重生,引人入胜。在写作上,本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有戏剧冲突、有细节描绘,初具传记的特征,开后世史书列传”的先河


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三窟”分别是:

1.第一窟、免除债务,赢得薛城人民拥护,孟被罢相后,到薛城安身避祸。

2.第二窟、游说梁国国君,怂恿梁惠王礼聘孟为梁相,促使齐王幡然悔悟,重新礼聘孟回任齐相。

3.第三窟、要求齐王准许在薛城建立先王宗庙,进一步巩固孟的地位。

战国四公子,司马迁为何独爱信陵君?

战国四君子都有列传,不是单单只有信陵君魏无忌。

不过看司马迁的确对魏无忌尊敬,其他人都直称什么君,而,司马迁称呼信陵君魏无忌为“公子”,这待遇也没有谁了。

下面是《史记》目录: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史记中不止为信陵君魏无忌单独立传,另外三位公子分别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三人在史记中都有传记,唯一一位合传的是平原君,他与虞卿合为一传,这主要是虞卿的出现和他联系太过紧密吧,另外两个也都是单独立传的。

《史记》四公子传记中,只有信陵君叫《魏公子列传》,内文也是称公子,不直呼其名。由此可见司马迁毫不掩饰对信陵君的热爱。

司马迁为何如此推崇信陵君,可能与其自身的经历有关。据说太史公身陷囹圄,需要钱打点救助时,遍访周遭亲友,均无所得。现实中的人情冷暖,让太史公不由得感念急人所困的信陵君和那个士为知己者死的重义轻利时代,或许对于司马迁来说,信陵君可以算是一个知己了吧。

高中读的文章《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让我们见识到了信陵君的才能胆识,太史公司马迁不正是抑塞磊落之才吗?正是仰慕信陵君的伯乐之才,才为其单独作传。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欢迎大家评论。

先来说说何谓战国四公子。话说在战国时期,有这么四个人他们心怀天下,想要为国排忧,建功立业。怎么办,单靠自己单干当然不行,得组建公司啊,得招兵买马,得增员增效啊!于是呢就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争先恐后,你争我赶地招揽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以期有朝一日有人能助其大展宏图,得偿所愿。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是饥不择食。像我们的孟尝君同志就招了大批鸡鸣狗盗之辈。这些人有用没用不知道,反正银子是没少花。

说了半天,这战国四公子到底是谁呢?看官莫急,听我一一道来。他们就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这四人中,除了平原君,其他三人司马迁都是给他们单独作传的。所以你看,说司马迁在战国四公子中,单独给信陵君作传是不对的,至少也是不准确的,他不是也给孟尝君和春申君单独作传了吗?

换个角度想问题没准会柳暗花明!作者应该这样问:《史记》中关于战国四公子的记载,司马迁为何给其他三个人都单独作传,独独平原君要和别人一起作传呢?这才是一个好问题!

个人观点,欢迎吐槽。锣不鼓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品评历史,体味人生,请关注:杨家将之五郎拜佛

信陵君公子无忌是战国四君子里最有才华,但命运也最令人心酸的一位。《史记》为四人所作的传记里,平原君跟别人合传,称《平原君虞卿列传》,春申君、孟尝君分别单独作传为《春申君列传》和《孟尝君列传》,在以上传记中司马迁均直呼三人的名号;而惟独信陵君的传被命名为《魏公子列传》,且通篇不曾呼其名号而皆尊称为“公子”。

中国哪些古代名人有列传?

谢谢邀请。

《史记》中有列传的总共70篇,全都是名人传记,是值得弘扬和传承的宝贵精神

伯夷列传第一

管晏列传第二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伍子胥列传第六

仲尼***列传第七

商君列传第八

西汉司马迁著有《史记》,其中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列传有:

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仲尼***列传,商君列传,苏秦列传,张仪列传,樗里子甘茂列传,穰侯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魏公子列传,春申君列传,范睢蔡泽列传,乐毅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吕不韦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张耳陈馀列传,魏豹彭越列传,黥布列传,淮阴侯列传,韩信卢绾列传,田儋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张丞相列,传郦生陆贾列传,傅靳蒯成列传,刘敬叔孙通列传,季布栾布列传,袁盎晁错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万石张叔列传,田叔列传,扁鹊仓公列传,吴王濞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韩长孺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淮南衡山列传,循吏列传,汲郑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大宛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孟尝君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孟尝君人物传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