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正文

爱丽丝人物传记,爱丽丝人物经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爱丽丝人物传记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爱丽丝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爱丽丝漫游仙境人物经历?
  2. 致爱丽丝背景故事?
  3.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的创作时期及背景?

爱丽丝漫游仙境人物经历

爱丽丝:小说主人公,名字来源于作者邻居的7岁小女儿。 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她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通过怪诞的种种奇遇表现出来的。同时,她也拥有7岁女孩普遍的缺点:她爱哭、好逞强,这些特质随着情节推进也一一显露。

这部童话中的爱丽丝,是引人注目、颇具个性的童话人物形象:这个披着垂肩金发的七岁小姑娘,天真活泼,满怀好奇和求知欲、诚实、富有同情心。她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把将被王后砍头的三个园丁藏起来,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她身上充满了民主、正义和人道的精神

爱丽丝人物传记,爱丽丝人物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致爱丽丝背景故事

《致爱丽丝》背景故事是贝多芬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特蕾莎·玛尔法蒂所创作。 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莎·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他写下这首《致特蕾莎》的小曲赠给她。

 19世纪60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整理者把曲名错写成《致爱丽丝》。

《致爱丽丝》由贝多芬作于1810年,他写这首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40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

爱丽丝人物传记,爱丽丝人物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名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的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以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之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的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吸引,又若内心深处正在接受神的帮助,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致爱丽丝》就这样诞生了,流传千古。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的创作时期及背景?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钢琴小品之一,但在他生前未发表,乐谱发现于1867年。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苔莱塞·玛尔法苔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是,他一直盼望着能得到一位理想的伴侣。因此,这类事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也有些浪漫色彩的故事流传。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巴加泰勒”(Bagatelle)意思是小玩意儿。贝多芬还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这样几个字。以后,这份乐谱一直留在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以后,在他的作品目录里也没有这支曲子。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传记,在特蕾泽·玛尔法蒂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首乐曲的手稿。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了。

爱丽丝人物传记,爱丽丝人物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献给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

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

伊的十七岁少女所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爱丽丝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爱丽丝人物传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